2017-01
28

穿越时空的费纳大战

By xrspook @ 21:04:36 归类于: 烂日记

今年大年初二的澳网男单决赛将上演费纳大战!两位最终打进决赛的选手在半决赛都经过了5场大战才淘汰了各自的对手。事隔5年后两人再次在大满贯决赛相遇,这是他们的第35次交锋。如果费德勒赢了,他的大满贯奖杯将是18,如果纳达尔赢了,他的大满贯奖杯将是15。无论是那个数字将成为事实,两人都配得上神一般的记录。在他们巅峰的时候,只要他们参赛各自绝对统治力的大满贯,基本上冠军都不会旁落。2003-2012年的温网,费德勒拿了其中的7次,纳达尔拿了2次,余下的一次是2011年被德约科维奇拿走了。2005-2014的法网,纳达尔拿了其中的9次,费德勒仅在2009尝过冠军的滋味。这样的统治力,你只能用神一般的存在来形容这两个人,在他们两人巅峰期的时候,每到法网和温网决赛我们永远都只能轻轻地叹一句怎么又是这两个人,虽然我们知道他们两个一定会上演绝佳的好戏。还记得当年我们最感兴趣的永远是到底狂野热情的法网费德勒什么时候才能赢,到底温文儒雅的绅士温网纳达尔什么时候才能登顶。后来,年轻的网球运动员逐渐抢了两位大神的光芒,一方面是因为年轻人们真的成熟长进了,但我看过今年澳网两位大神的两场半决赛后我更倾向于觉得是时间这把杀猪刀让两位大神逐渐走下神坛。是年龄,是体能,是伤病,总的来说是他们自己击败了自己。当两位大神都处于状态大好、没有伤病或者伤病不严重的时候,年轻人再强大也难撼动他们的王者地位。

费德勒和同胞瓦林卡的半决赛看得我心惊肉跳,两人都是单反型选手,在某些时候你会觉得这是两个费德勒在打球啊亲!因为两人经常是代表国家参加比赛的队友搭档,所以非常了解对方。费德勒巅峰的时候我简直不需要看比赛就知道瓦林卡会输掉,但显然前天的半决赛两人势均力敌。我无数次纠结费德勒是否真的能撑住。如果说瓦林卡还有什么得必须改进我觉得是他的心理素质,那还不完全过硬,尤其是当对手顺风顺水的时候。王者需要有霸气,但王者不能有过多的脾气。

如果说前天费德勒和瓦林卡的比赛很精彩,昨天纳达尔和迪米特洛夫的比赛得用很很很精彩去形容。在昨天之前,我甚至不知道有个保加利亚的90后网球选手迪米特洛夫,因为现在他的世界排名才15,曾经最高的世界排名才第8。但经过一场和纳达尔的比赛以后我狠狠地记住了这个年轻人!相比于瓦林卡,我更看好迪米特洛夫将在不久的将来称王。如果他昨天对阵纳达尔的表现不是昙花一现,我预言这孩子的成就将超越现在的穆雷和德约科维奇。这孩子已经具备了王者的技术和王者的心理,他缺少的仅仅是他得在未来积累回来在关键分上的神级经验而已。昨天他和纳达尔的比赛有些时候我真的有点不敢看下去了,在号称跑不死的纳天王的比赛里居然这孩子跑得比天王还狠,而且不是疲于奔命瞎跑而是有速度也有质量。纳达尔是左手持拍,迪米特洛夫是右手持拍,这就必然会出现纳达尔不断用正手强攻。可能我说得不对,但我觉得当今男子网坛火力最猛的左手正拍仍然得数纳达尔。纳达尔的强力左手正拍高转速上旋或加压球曾经是天王的唯一法宝,尤其是纳达尔刚成名的时候,他经常用跑不死外加侧身正手来击打明明是反拍位的球,可见纳达尔对他的左手正拍是多么的自信满满。随着年龄渐长,纳达尔的双反水平也渐渐提高,于是他就不需要再用那么多的侧身正手,但毋庸置疑,他的正手仍然是他的绝对杀伤性武器。在这种情况下,年轻的迪米特洛夫居然顶住了纳达尔狂轰滥炸的正手!评述说在昨天之前,迪米特洛夫的比赛里他反手的制胜分只有正手的1/5,但昨天他反手的制胜分我觉得只比正手少一点点而已。在一场神级对决里,我相信迪米特洛夫的反手已经得到了巨大提升,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心理上,要做到这个唯有在比赛里遇到健康威猛的纳达尔。纳达尔是非受迫性失误非常少的球员,所以他最经典的做法是留在底线和对手不断抽球,神马神奇角度他都能救回来,直到逼迫到对方犯错下网或出界。但昨天的情况居然是如果只停留在底线耐心对抽纳达尔占不到半点便宜!好多不可思议的球迪米特洛夫都居然接回来了,而且还出其不意由守变攻。这是纳达尔和纳达尔+费德勒合体的怪物在打球吗?!我最欣赏的是昨天迪米特洛夫的体能和心理素质。这个年轻的90后据统计打持续3.5小时以上的网球比赛的数量屈指可数,但昨天那场球他们差几分钟就打了5个小时,这孩子体能居然完全没问题,最后时刻还能轰出时速超过200的发球,这根本就是开挂了…… 整场比赛,我完全没有看出迪米特洛夫有明显的心理波动,他一直都保持了高度的专注。昨天纳达尔险胜我觉得有运气的成分,如果再来一场,未必还能赢。所以在看那场比赛的时候我无数次觉得即便纳达尔赢不了,最终进入决赛的是迪米特洛夫他也实至名归。

2017年的澳网决赛,女单是大小威对决,男单是费纳大战。这真的是2017而不是2007吗?!!!

2013-07
28

可以回到过去吗?

By xrspook @ 18:25:21 归类于: 烂日记

昨晚到现在我看完了《回到未来》三部曲。不得不说,我最喜欢的是第一部,第二部感觉嘛没那么震撼,第三部看到某个地方我快睡着了,于是干脆直接暂停,睡觉去,睡醒继续看。喜欢第一部并不是因为他离奇的剧情,1985年的电影能把穿越拍出来已经很牛逼了,也不是因为神马大场面的爆破,而是喜欢那些简单的真实,或者说,质朴。第一部是全程都戳我笑点的,但第二第三部我笑不出来。就爆破和英雄剧情来说第二第三部比第一部强很多,但那些都不是我着迷的东西。拼爆破拼动作20多年来很多很多年轻的电影可以完胜这部老经典。或者这么说吧,我觉得后两部没有第一部好是因为后来的目的性太强,太想说明道理,太想表现大家骨子里的英雄主义。

《回到未来》第一部上演的时候,我还没出生。在没有看之前,我觉得我会和这电影有代沟,但原来没有,一点都没有。他们的1985年就像我们的90年代初,无论是那些装束还是那种环境的调调原来早就已经在我记忆之中存在了,不过那种类似来自于香港而不是米国。

有时我会觉得挺搞笑的,我对大场面爆破电影不感冒,动作电影也基本没有在我脑子里留下过什么什么印象,但我却是个摔迷。我喜欢剧情类的电影,我喜欢能让我过后不停咀嚼思考的电影。而剧情神马在WWE是渣、是个一直以来都相当肤浅的东西。我到底为什么会成为WWE的粉丝的呢?!!!!!

昨晚看第一部的时候我感觉有种时间倒流的感觉,然后我甚至想回到那种原始的简单了。在那个时代里,起码还会有人把上学迟到当回事,起码当老师训斥你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有错夹着尾巴挨骂什么的,但现在一切都逆天了。人命可以随便要,体罚就意味着被告,所有人都在拼的只有钱,因为钱才能确定你的地位才可以摆平一切。富二代、官二代、拼爹神马的是这个时代的主调。在这里没有爱好、没有梦想,只有拼高分,分数不够就买够,这里只有无穷无尽的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现在公交站、报刊亭的广告基本都是“**教育”、“**医院”、“某某快餐”或者“某某电影”,我甚至都不记得从前通常那些地方都是卖什么广告的了。从前,放学就over了,现在,放学只是噩梦的开始。赢在神马的起跑线上,尼玛的赢了又怎样呢?我是觉得既然你放弃接受第一次机会,我就没必要给你重来的第二次。人生苦短,经不起多少次倒带的啊。

我想回到过去,怎么办?

2012-01
9

虚幻现实主义

By xrspook @ 11:52:25 归类于: 烂日记

昨晚终于看完了[阿根廷] 胡里奥·科塔萨尔的《万火归一》(Todos los fuegos el fuego),译者么,居然又是范晔!

这是一部短片小说集,买这本书纯粹是冲着他的作者是阿根廷人即拉美作家,但直到我读到范晔的译后记我才知道原来作者的父母是阿根廷人,但科塔萨尔出生在欧洲的布鲁塞尔。这也终于能解释为啥我觉得在他的作品里没办法辨认出国家。小说集的第一个故事《南方高速》发生在巴黎,《克拉小姐》的描述场景也半点不像拉美国家的情况,至于《万火归一》和《另一片天空》就更混杂了。作者的这种背景终于解开了我的疑团。

几个短篇下来我觉得这书很有味道,有种和昨天看的那个电影《两腿之间》(Entre Las Piernas)的那个感觉,不容得你半刻分心。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当数《克拉小姐》,太厉害了,完全以第一人称来写,写的却不只是一个人的经历和活动。这个故事是讲述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到医院割盲肠的故事。故事通过孩子他妈、孩子自己、叫做克拉的护士还有克拉的男医生同事的心理活动构成。所描述的东西全部都是靠第一人称,即某人的角度观察出来,而且,人物间的转换还来得很突然,句号之前第一人称是孩子他妈,句号之后第一人称就变成孩子自己了,没有任何说明。所以啊,每次到转换处我都要蒙上十几秒来分辨到底现在开始讲故事的是谁。这种手法让我想起了剧本,但剧本有说明这到底是哪个角色在干什么,但这个短片却没有。如果《克拉小姐》要改编为影视作品的话,那么必须是是演员在做动作,然后一直有不同的旁白声音在说明问题。我跟我妈谈过这个故事,她的第一反应是如果这是出在中国,出在考试答卷上,这文章必须的不合格。虽然有点突兀,虽然有点难懂,但不得不说这种奇特的写作手法对我来说真的很新鲜。

小说集的名字叫做“万火归一”,但里面的同名短篇《万火归一》我没怎么看懂,一个场景是古代角斗士,一个场景是现代三角爱情故事,过程都经历了纠结,有毒药的参与,有人死了,最后火灾收场。我明白为啥要叫做“万火归一”,因为虽然时空错落,虽然人物完全不相干,但他们却落入类似的结局。可能我看得不够认真吧,又或许是我道行未够,但科塔萨尔的故事真的组织得很精妙。同样,属于有点穿越的还有最后的短篇《另一片天空》,如果不是有译后记,我真的不知道原来这真是穿越故事,一个发生在阿根廷,一个发生在巴黎,男主角没有掉进黑洞没有穿越时光隧道却生活于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两个场景中。

通常,任何小说的前言都会被我飞掉,所有译后记会被我忽略,但这次没有,范晔的译后记真的帮了我很多,让我更容易地理解到为什么会这样,这样的安排有啥精妙。在译后记里他的一个对科塔萨尔作品概括的词让我恍然大悟——虚幻现实主义。的确,科塔萨尔的这几个短篇就是这个感觉,他不像马尔克斯的那种有点神怪和匪夷所思的夸张,科塔萨尔用了奇特的写作手法把现实场景用诡异的方式连接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虽然有点羞涩难懂,但我算是喜欢上科塔萨尔这个作家了。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