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
5

九毛九变了

By xrspook @ 23:28:15 归类于: 烂日记

躺在床上想睡觉了,才突然想起今天的blog还没完成,所以突然之间好像又清醒了,赶紧拿出手机,开始今天的话题。

8月底的时候,我就买了九毛九,99块钱5个菜的套餐。那个东西每个账号只能买一份,5个菜可以一起使用或者分开使用。今天我跟爸妈去了九毛九,但是那些菜里面却有一个已经售罄。平时那个地方人不多,但今天不知道为什么人特别多,大概是因为那里有个跟孩子相关的活动。

我已经不记得我是什么时候开始认识九毛九的了,但是我还非常记得,第一次去九毛九,去的是万国广场的那家。那天我参加了深圳的李宁10K,回来以后在万国广场剪了个头发,然后第一次跟我妈在九毛九吃饭。我还记得第一次吃饭坐的大概是哪个桌子。那是2014年的3月。当时我只知道九毛九吃西北菜,直到近期我才知道原来那是一个海南公司开的店。九毛九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生日的那天到店,能用9.9元吃到一碗长寿面。那碗面的分量很大,又或者说实际上并不大,但是看上去很大。大概大家记住这家店就是从那碗面开始。那家店除了9块9的生日长寿面以外,65岁的老人还免费送养生粥,小孩子会送水蛋。从前的九毛九给人的感觉很不错,菜单很高大上,所以到后来广州有了西贝莜面村以后,我觉得两家店有点类似,但是西贝的东西价格更贵。现在看来两家店的确有点类似,但西贝做得更有特色。也正是因为特色更明显,所以不容易垮掉。回想当年的九毛九给我们的感觉,也是很有特色的,因为当时广州几乎没有北方的面食连锁。

从前九毛九的菜单很高大上,厚厚的一本里的东西不像普通菜单那样很挤。几乎每一页大概就只有几个菜,一些很重要的菜色甚至是一页才一个,但今天,当我拿出抽屉里的九毛九菜单的时候,我震惊了,菜单居然只剩下一张折叠的纸。这意味着他们的菜色减少了很多。同时,他们在菜单上减少了花费。之所以这样,另外一个原因是现在的人基本上用的都是微信点餐,所以实体菜单没有存在的必要,也就更没有必要在那里花费大量的设计及印刷费用。

今天在去吃饭之前,我们一家三口都挺期待。我今天吃的那4个菜色其实没什么问题,但总感觉好像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99块钱5个菜,真的是便宜到没朋友,虽然今天我们只吃了4个。在结账之前我们才知道,九毛九取消了老人的养生粥。大概小孩的水蛋也没有了。今天我们去的那家门店没开吧台,结账的时候发现原来他们取消了茶位费。茶位费跟养生粥,从消费角度来说,省下来的钱打了个平手。没有了养生粥,只有长寿面,虽然不用茶位费,生日的老人会去那里消费吗?

现在的九毛九全中国就只剩下广东和海南的门店了。今天去过以后,我有点明白到为什么他们在北方站不住脚。或许以后广东的九毛九也会消失,即便不消失,我们也会去得越来越少……

2018-08
16

她的梦想成真了

By xrspook @ 11:21:17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无意之中去看了高中同学和她老公合伙开的民宿的介绍。我感觉很复古很个性,这就是我同学的作风,但我感觉很奇怪,与其说那个人是她老公,不如说那个人是她爸爸。大学的时候,他们两个走在一起,我们已经有这种感觉。这么多年过去,据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对儿女,但是他们给我的仍然是那种父亲和女儿的感觉。我同学的梦想是自己开一家有自己特色的小旅馆。关于这个梦想,大概很早以前就有那个苗头了。我还记得高中时候有一次的美术作业是老师让我们设计一个小房间。材料不限,风格不限,大小不限。大家一起脑洞大开完成作业。有的同学家里比较富有,所以她买了很多套的那种微型积木然后拼凑起来。颜值相当高,但我那现在开小旅馆的同学用的是很普通的卡纸。她选的颜色是粉蓝色,经过她的手出来的东西真的很神奇,让你感觉出了美感。卡纸本来是硬邦邦的东西,但是她的确就让你感觉出了柔软感。而我呢,那次作业我用的主要材料是好又多和家乐福的宣传册,以及一些没用的纸皮,样子不好看,但环保。

大学的时候,她选择了一个建筑专业。在往后的日子里,她做了更多模型和设计。现在,她直接把模型和设计变成了现实。看了她的故事以后,自然我就会回问自己一句,我想做什么样的人呢?我的梦想是什么?跟她那么现实的梦想比起来,我想做的事真的比较杂乱,比较没有规律、多点开花,但这不代表我就真的没有什么认真的追求。我花在那些东西上的时间不比我那同学少。

还记得高中的时候,我那同学是那种认真得有点过于较真的人。是那种可爱之余你不敢去招惹她的人。大概对美的追求,一直都藏在她心中,只不过因为高中的学业比较繁重,所以她不容易表现出来。她走的是设计路线。相比之下,我比较喜欢大大咧咧的逻辑。她所追求的美,在别人眼中那叫做艺术,而我最擅长的感性在别人眼中只是泪点特低。生活在同一个社会,甚至曾经生活在一起,但不得不说,人与人真的很不一样。从那个民宿的介绍可以感受出他们正过着挺快乐的生活,但是如果要我过这样的日子,我会快乐吗?显然,我不是那种人。

昨天我心血来潮做了一个即将上映的印度先生电影的预告片翻译。平时做这些的时候,我不会把片名也顺带想出来,但这次我自然而然就想好了,其中一个原因让我无需纠结的是片名的那个印地语我根本不知道意思是什么。我的确有去查过,但是出来的东西可能不准确,所以很无厘头。因此我就完全凭着自己的感觉,按照预告片里给我的那种思路,把中文名字整出来了。几分钟的预告片翻译说起来很简单,但有些时候会比正片还要难把握。因为如果是完整的片子,你还可以根据上下文猜一猜,但预告片是高度浓缩的剪辑。如果你get不到那个意思,没办法再从那些经过高度压缩的东西里抽取出更多的意思。不是所有预告片都会让我有翻译的冲动,但是昨天看过那个以后,我真的觉得很好玩,然后就动手了。那估计只是一个小成本的小众片子,目测可能不会在中国上映,但是如果片子的剧情、对白以及动作表现都让我笑个不停,让我乐在其中,为什么我不再多走一步为他们做宣传翻译呢?遇到一拍即合的东西就应该好好把握。

同学的那些生活让我觉得她真的很厉害,但是这些无厘头蹦出来的额外小任务却让我觉得很开心,很有满足感。

人各有志。

【中文字幕】《冤家姐妹花》Pataakha 2018 官方预告片,后来才知道原来这部电影的导演很有名,拍过很优秀的经典作品(《海德尔》,《奥姆卡拉》,《麦克白》,《恶棍无赖》),看来我的直觉还是不错的嘛。

2017-12
24

穷人的历史

By xrspook @ 19:35:44 归类于: 烂日记

今天和妈妈去了下九路。她说估计上一次我们去那个地方已经是接近十年前的事了。自从我再也不去那里的班尼路买衣服以后,估计就再也没去过那个地方。工作之后,我一个人去过下九路,但只是去那里的麦当劳吃了一个午餐。还记得那天我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考试地点在龙津路。

下九路满载了我很多童年回忆,现在再去感觉跟以前真的大不一样。以前总觉得上下九很长,走完需要很长时间,但现在我觉得怎么这么快就没了。那些熟悉的店铺有些已经不见了,比如说趣香以及第十甫商店。有些还在,比如说皇上皇以及莲香楼。今天的皇上皇特价散装腊肠19元一斤,所以排了很长的队伍。买腊肠的人都是直接拿出一张一百块。所以抱走的那袋腊肠就像一捆柴一样。估计腊肠是限量的,比如每人最多只能一百,所以他们抱走的分量也都差不多。我妈问过我要不要吃,如果要的话就去排队,我对那个东西没有兴趣,吃腊肠大概就只有外婆,而我妈说外婆的腊肠已经足够多了。

在下九路的还有以前经常去的新华书店,但实际上新华书店没有消失,只是挪了个地方,从一个人流很旺的铺面挪到了一个比较冷清的地方。说来也怪,上下九从西向东走,右侧店铺我感觉总要比左侧的旺场。小时候我觉得下九路很高大上,因为可以看到很多在我生活的那片工业区里看不到的东西,但现在再去看的时候觉得那里有龙混杂、乱七八糟。我小的时候,逛上下九的大都是本地人,叫卖声全部都是粤语的,但现在你几乎听不到一句粤语叫卖声。卖家说的是普通话,逛街的人着各种语言,唯独几乎没有粤语。那个地方还能给我留下什么感觉呢?我真说不出来。那些店铺开在广州或者开在其它地方都一样,如果只是从店铺名字看,你根本分不清自己在哪里。就像现在如果去大型的购物广场,如果从里面营业的店铺来看,你根本说不清自己身在何方,唯有那个购物广场的独特环境设计才让你感知得到原来你在那个地方。无论是鱼龙混杂的小店,还是高大上的名牌,都会出现在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那里有大大小小的商业区让他们聚集。

走出下九路,进入多宝路。然后是华贵路,接着是龙津路,才让人终于有点找回当年记忆的感觉,但是只有半条路你会有感觉,因为一半是旧的老社区,一半是新建的高大电梯房。于是你不禁要问,如果是看着马路的那一边,我到底身在何方?从小开始我就一直很想走进那些老房子,竹筒屋也好,西关大屋也好,普通的骑楼也好,到底那些水泥的、砖木结构的,甚至全部木楼梯的上面住的人家是怎样的呢?但貌似,我却没有一个亲戚住在那些房子里,所以我没有机会上去一看究竟。住在那些地方的,会是什么人呢?先不说那些只是临时租住进去住的外地人,从前住在那里的广州人,他们估计身份不低,才能住在那些地方。因为真正的穷人没有房子。

从前有很多穷人以船为家,一直就漂泊在珠江,所以广州在我妈妈还读小学的那个年代有很多沿河岸建立的小学。因为有很多适龄的孩子是船上人家的,说不定某一天他们的船停在哪里,所以孩子上学也只能走水路。回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又如何谈得上认真学习?能完成好作业已经很了不起了。现在那些小学已经全部消失,因为很久以前广州就已经没有了那些水上人家。从前靠着各家各户的小船运货业务,现在已经被大船和陆运取代。那是广州一个很特殊的历史印记,随着我妈妈那一辈人的老去,估计也只能成为尘封的历史。因为他们从前都不是有权有势的人,所以他们记忆自然不会被载入史册。有说西关小姐的,有说东山少爷的,但从来就没有人说过珠江上那些以船为家的人家。把这些记忆重新积攒起来估计很有趣,但谁去做呢?

富人的历史会被打上文物的标签,穷人的历史就像梦一样被时间吞噬。

2016-09
16

价值取向

By xrspook @ 17:02:52 归类于: 烂日记

对别人来说今年的中秋假期明天才结束,但对我来说今天就完了。因为明天我要回单位加班。这种没完没了的事我完全就看不到头,即便2周之内省储十几万吨的小麦稻谷都完成入库了,我们自己单位的22万吨浅圆仓都放满了,在国丰外租的10万吨浅圆仓也都放满了我们还有金籼大米加工厂的5000多吨包装粮稻谷需要入库。我们自己的浅圆仓1.6万吨散装稻谷入库尚且得搞3个月,那里的5000多吨没有个2个月以上绝对完不成。等到2个多月后,又该到秋普准备各种文字资料以及搞卫生扫地了。秋普过后呢?新建的20万吨浅圆仓、立筒仓该开始投入使用装粮压仓了好吗!继续是10万吨粮食里必须配比1.6万吨稻谷的话,呵呵呵,如果现在他们还得把必须配比的1万吨玉米正式上马,情况更加呵呵呵。这是个没完没了的过程。为什么那些网游5个小时的小屁孩会猝死我却还活着呢!真应该已经累死的人是我们啊!上面一大堆的数字其实很普通平常,前提是如果人手足够多,检验频率也不是稻谷每一车都要检,小麦每500吨为一个单位的话。上个月底总公司在佛山高明搞活动,那些人上台演讲“赞先锋当模范”的时候我就觉得很恶心,一天到晚就加班完全顾不上家人以及自己的身体健康那就很英雄?!我觉得那些人狗熊都不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他们一味在强调鼓吹那种工作很多必须加班,为了工作必须全程投入和放弃一切的价值取向和我追求截然不同。到退休的那天才发现自己原来除了工作的那些事以外全部都不懂,才发现自己因为长期没有社交身边的家人朋友都离自己很远,有房子也有车,但那些都是空荡荡的,闲置的时间是使用时间的20倍以上。即便我给你一个全国劳模的称号,那有用么?!况且,别人都跟你一样被迫加班,而且巴结上司的能力远远在你之上,为什么劳模就不是他们而是你?!世间的钱永远都赚不完,有钱却没有时间去让自己过得充实体面的人我不觉得他们的生活有何幸福?难道一天就只能拿着手机戳着手机电商的app独乐乐地为秒杀到一些可能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而屁颠屁颠?!

昨晚和妈妈走在几乎没有路灯的佛山千灯湖金融新区路上的时候(从佛山千灯湖迪卡侬出来),我有个感叹,到处都建成这样,城市特色荡然无存。那里都是动辄二十几三十层的住宅群或办公楼群,那些建筑的下面是大型的购物中心。建筑群与建筑群之间或许还有一些比较低矮的绿化地带比如说公园之类。几年前去深圳后海参加李宁10K路跑的时候那里是那样,前年去广州跑马场太阳新天地附近某处领某次路跑装备的时候那里是那样,数月前去东莞南城科技馆参观的时候那里是那样,两周前去佛山高明路过他们的新体育馆的时候那里是那样,昨晚的佛山千灯湖新区也是那样……全球化的我们到底在哪里?我们的新区除了建成那样难道就没有别的选择了吗?还是有人会说在高大建筑群里还间隔着大片的绿化公园已经很奢侈了,看看珠江新城,那才是高大憋。难道我这个老人家只喜欢老城区的高低不平新老建筑错落有致吗?

明天是北马,但今天北京的AQI超200,呵呵呵,当三万分之一真不容易啊!

2015-07
23

初次读完《我行我素》

By xrspook @ 13:28:10 归类于: 烂日记

2015-06-28知道曾经有名叫Christina Daniels的人为Aamir Khan写过一本叫做《I’LL DO IT MY WAY》(我行我素)的书。知道有这本书的那天,我就轻易地找到了PDF版,并把那上传到了我的kindle阅读器。我的kindle上有2个版本,一个是PDF版,一个是经过P2K转换的MOBI版(MOBI版看不到插图,但PDF版可以,虽然打开/放大很慢)。网上流传的PDF版是扫描货,可想而知在6寸kindle上阅读效果有多么的糟糕,别说6寸的kindle,即便是7.9寸的小米平板阅读也很艰难。我至今都觉得纯粹扫描的东西在随身电子平板上看很困难。至于那本书的MOBI版本,是从PDF版本那里进行过字母识别转换的。大多数内容你都可以看懂,但不习惯的时候会感到比较吃力,因为有些字母会识别错误,比如说“h”变成了“b”,“i”变成了“l”等等,不是每个字母都会发生这种事,概率我也不知道算不算是随机的了,反正“Aamir”明明里面有“i”却从未被识别为“Aamlr”。具备人脑纠错字母功能是必须的。让我觉得最不习惯的当数神一般的断词。PDF是图片,MOBI是文本,MOBI里经常性习惯性会有些你看着熟悉但觉得怪怪的词,实际上那一点都没问题,很多时候不过是单词的前半和后半之间有莫名其妙的空格而已(可能因为PDF的单词断行?)。一开始,那简直让我抓狂死了~ 那种阅读节奏经常被无端端的暂停打乱,挺让人恼怒。但后来,我居然习惯了,就像别人不理解我怎么可以忍受单位的检验搭档一样,当你无计可施、非如此不可的时候,自然会有路。

2015-07-04(星期六),我在万国奥特莱斯的KFC开看I’LL DO IT MY WAY。我用了一次看书大概1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已经习惯了字符识别错误和断词有问题。just enjoy the book就好,书里说到的故事比那些什么规则上的硬伤重要多了,只要我入戏,一切都难不倒我。到昨天(2015-07-22)为止,我用了20天不到的时间把200多页的书看完鸟。我在KFC看,在家里看,在车上看,在单位看,在上课的时候看,坐着看,躺着看…… 我最喜欢的看书地点是万国KFC的随便某个座位或者检验室的某个角落。吵杂也好,安静也好,明亮也好,昏暗也好,对我来说有个场所,有不让我感到压迫着急的时间慢慢看我就心满意足。一边看我还一边用手机截图发围脖分享我看书的感受。kindle有选择语句的分享功能,但很多时候我有感而发的是一大段话甚至是连续几页,当然那般分享是不行的,所以,照相来得更暴力直接。一开始,我总是觉得右下角显示的看书进度(百分比)怎么老是那么慢,但后来,尤其到了这周,我在默默祈祷着别这么快结束好吗?!昨天我是大概从90%开始的,但没看几页就没了,因为书的后面是编者说以及一些AK的作品目录及获奖情况。在看到80%多的时候我已经在想我要不要看完后再看一次?因为我觉得前面的东西我有些模糊了,尤其是谈到AK早期电影的时候,编剧导演制片演员还有片名都是陌生的,那些东西我都没有接触过完全不了解,而且由于那些东西当时并不很有名,所以篇幅不长也没有特吸引人注意力的故事。现在,AK早期的电影我已经看过了一些,所以重读那些部分我应该会不同的感触。

今天,我刚在淘宝上入手买下I’LL DO IT MY WAY的纸质书。那本书定价是好像接近500卢比,我的入手价是接近190元。美亚最便宜的价格是大概10美金,10美金的书,加上10-15美金的运费,也就大概150元左右的样子,但问题是我在淘宝上那已经是印度直接带回来放在天朝的现货了,几天就到,美亚没有直营那本书,而只是一些个人在经营,所以,还是多给些钱给天朝朋友吧。印度到天朝明明不远,印度和天朝国内的运费应该都不贵,但有些东西不是理所当然那么简单。说来也好笑,卖书的那家淘宝店居然标题是“自传”卧槽!AK写过blog,但不曾写过自传好吗!那本书是别人给他写的传记!!!

I’LL DO IT MY WAY,挺客观的,作者用她的思路把AK的成长历程展示出来,有她自己的观点,但不多。这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是里面有大量和AK合作过的电影导演制片之类的采访,所以可以这么说,这是一本从其他人评价的角度来反映AK进化的书。里面除了那些以外还会引用AK自己在各种公开场合下说过的话,以及一些媒体在各种媒介上发表的评价。这些都很重要,不过呢,这些东西用多了,感觉会让人觉得那是在网上搜索东拼西凑,虽然仍可以按照作者的思路去开展,但感觉会很零碎很让人着急。我看过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传记,也看过Rey Mysterio的传记,那两本书完全是按照时间顺序去写的,所以一路下来都很顺畅。但这本I’LL DO IT MY WAY的某些章节会让我感到突兀。比如说好不容易谈电影从80年代到了90年代中期,突然就不继续下去了,而是插入了那段时间不同影人的采访,谈他们对他们的电影和对AK的评价。在这种写法上,我是有点感到诧异的。为什么就不可以完全按照电影的顺序来呢?如果无法按照时间顺序来,可以按照不同合作导演来归类介绍电影啊。米叔是演员,也是影人,要谈他一定得谈他的作品。到底该用什么模式分类叙述故事呢?我显然不大同意作者用的节奏。其实她完全可以以编年的方式把电影一路下来。然后再以分类导演/编剧/制片采访的方式继续。当然了,这般搞可能作者会觉得有点跟她要展现米叔心路历程的初衷偏离得有点远。但显然,如果按照我的方式去表现的话,框架结构会更好,思路会更清晰。我之所以这么觉得,或许是被wiki上的资料影响的吧,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形成那个思维模式了。

今天,如无意外,我应该会开始重读I’LL DO IT MY WAY。

归档:2015-07-23 热血沸腾(下)。

2015-07-23_stamp01

2015-07-23_stamp02

2015-07-23_stamp03

2015-07-23_stamp04

2015-07-23_stamp05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