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
15

搞疯了

By xrspook @ 9:35:37 归类于: 烂日记

晚上8点半的时候我看到还有39台车在作业中,到晚上11点的时候还有10台。有些车好像是晚上8点多也就放进去了,但是到11点多还没出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一个晚上装30多台车好像挺简单的。但是这只是感觉上很简单,因为每一台车都不能超载,所以装多的那些还得回去卸掉,装少了,哪怕是1吨以内,司机都会赖着不走。六轴车最大的限重是49吨。作为一个国企,说不准什么时候路政就会过来查,什么时候就会过来处罚,如果处罚次数多了,还不仅仅是处罚这么简单,所以我们不得不控制好这个量。但是,为了要控制好这个量,一个晚上装30多台车居然变得好困难。

从开单人的角度考虑,开单开到晚上9点很正常。理论上我们的现场作业是晚上11点结束的,除非需要通宵作业,比如说卸船的时候,但如果只是卸车的话,11点就应该结束,但是到11点的时候,如果还有11辆车在作业中,12点之前能结束全部已经算了不起了。但这又是谁的问题呢?为什么一个晚上搞40多台车都这么困难。如果客户知道我们的开单只在当天有效,如果过了12点开单会作废,而晚上9点过后就不会有人开单的话,他们还会下午5点过后才发一大堆的委托过来吗?一方面在说要给客户最好的服务,但实际上我们所做的不过是不断地增加人手,不断地延长大家的工作时间,而实际上效率也就那样。从前的效率之所以高,因为很多时候超载都是行规,那些车之所以晚上才来,大概也有点那个意思,但是可能他们没有意识到我们这里抓得很严,无论你早上来还是晚上来,都不可能为你装超,这是为了保护司机,也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如果客户下午5点才发100台车的委托过来,即便委托过来了,司机的车不过来依旧不会开单,而我们晚上的开单只做到晚上9点,而且每天晚上从5点过后的开单量就只限50台,这样的话。就估计能保证晚上我们外面的马路不会塞货车,我们里面的装货也可以以一个正常的秩序进行,同时现场作业的人大概也可以不用12点才下班了。之所以会有这种感同身受,是因为我永远是那个只能等到作业全部结束才能做数据汇总的人,他们什么时候下班我就要比他们更晚下班,制定规则也是在保护我自己。又或者说某一天单位决定既然不能一个班踩到底,既然客户喜欢晚上来,所以我们的作业时间就变成了白班和晚班,我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非常有可能他们就会把晚上装货的时间延长道凌晨两三点。但无论是不是延长到凌晨两三点,如果我们设置门槛,提货的车辆的开单当天有效,哪怕我最后开单时间是晚上11点,一个小时之内依然无法完成提货,所以大概用不到凌晨两三点所有车辆的作业就会结束。每当说起这些东西的时候,他们总会说别人的港口,别人的码头都那样。但是人家有多少人,你又有多少人呢,人家有多少业务,你有多少业务呢,人家一年的吞吐量上千万吨是很正常的,因为人家有很多个泊位,但是你只有一个5万吨的泊位,千吨级的泊位虽然你的岸线很长,但能用的也就只有一个。有些港口甚至周六日不开单,所以即便你船到了还是装卸不了。既然他们可以这样,为什么每天晚上我们车辆的开单不能定到8点。所有规则都不由我们自己决定、完全由客户说了算,这个游戏根本没法玩。

要听取别人的意见,但也一定要有自己的立场。

2021-04
14

信任和依赖

By xrspook @ 8:53:35 归类于: 烂日记

我觉得信任跟依赖有时候就是一念之差。对一个人很信任和对一个人很依赖,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可以转化的,比如说你对一个人很依赖,通常是建立在你对他很信任的基础上。很信任某个人,你愿意把事情交给他去办,不用你操心,但是当你要操起心的时候,你还是依然会去操心,或许某一天,你会找另外一个人去做这个人的事,倒不是因为你对这个人不信任,而是因为这个人或许你有更好的安排。但是如果说你对一个人很依赖,就意味着你没有了他,可能就不行了,你找不到第二个人去取代他的位置,有可能是其他人做得没这个人这么好,也有可能是除了这个人以外,你就再没有其他的人脉了,再有可能是长时间的积累已经让你退化了,彻底不知道这个人做的事应该怎么做。当然,依赖的情况还有最后一种——纯粹因为某个人懒,不是他自己做不了,只是他不想做。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信任跟依赖一个是褒义词,一个是贬义词。

别人可以信任我,我完全值得他们这么做,但是我讨厌别人依赖我。之所以讨厌,通常是因为我觉得别人通常是最后一种情况,也就是说,纯粹是因为懒惰,所以靠在我身上,宁愿两败俱伤,我也不会让他们在我身上等靠要。他们是不会得逞的。正是因为我太靠谱了,所以有时他们会觉得他们不可能不得逞,但实际上最后就会换来的只是跟我的一场又一场吵架。我完全可以做到,但是我不为你做。之所以这样,在他们眼里,我这纯粹是耍性子,但是在我的眼里,我实际上是强迫他们走上正路,有些事情他们必须面对,有些工作他们必须完成,而实际上一直以来他们都没有干,他们理所当然觉得这不是他们干的。他们就像一些一直被家人宠在怀里的孩子,但实际上他们并不是。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看到我想到的跟他们不一样,细节的东西我会注意到,跟他们最大的区别是我有全局观念。我知道,整体状况是怎样的,该如何控制,应该如何分配。虽然我不是领导,但是我已经具备了这个能力。跟他们闹别扭,不让他们依赖,是因为本来就应该这样,要我把数据报出来,比我核对他们的数据更简单。我把数据报出来,我只需要把我整理的发出来就行了,但是核对他们的数据,我还得各种转换,按照他们莫名其妙的思维方式把东西整出来。也正是因为我做过我自己的,也核对过他们的,所以我意识到他们的那些数据汇报方式有多么的低端。他们一直在他们自己的井里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有什么问题,没有意识到自己有什么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明细数据从来都不跟汇总数据核对,怎么可能会不出错呢?出错的时候他们可以怎么找原因呢?20万吨的时候吃大锅饭,40万吨的时候吃大锅饭,100万吨的时候还想像从前那样吃大锅饭?开什么国际玩笑?!

为了这点“小事”跟别人硬碰肯定有人会觉得没必要,但在我眼中,这事一点都不小,一开始就养成坏习惯会毁掉他们、也会毁掉我们整个单位。

2021-04
13

新悟汇总

By xrspook @ 8:36:57 归类于: 烂日记

前段时间我看了几页POWER BI的教程,然后我就重新开始了之前我没有完成的事。因为我知道我肯定是要把那个东西搞定。虽然POWER BI的教程只看了几页,我已经对数据的理解有了一个确切的答案。如果可以的话,如果分析软件足够强大的话,又或者说个人电脑足够厉害,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最基础的原始数据进行各种蹂躏,这样的话,颗粒度是最小的,也能够组合出最多的信息。但很多时候因为最原始的东西信息量实在太大了,有可能电脑吃不消。也有可能是别人问起来的时候还得各种加工处理,比较麻烦,所以就有了汇总数据这种东西。在汇总数据上面做汇总数据,的确能得到某些东西,但这样的话,显然就限制了想象力。因为一开始某些数据已经被汇总起来了,于是里面的某些细节再也不可能被打散。这样做不得不牺牲一些东西。可能那些东西暂时来说没什么必要,但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用到。所以可以的话,我还是比较喜欢对最初级的东西进行处理,而不是在汇总的基础上做汇总。在汇总的基础上做汇总,最终只能得出某些目标结果而不能天马行空,我觉得这样挺无聊的,但很多时候大家为了纯粹完成任务,不得不这么干。我觉得如果非得这么干的话,不如写个VBA脚本,全套自动运行没有烦恼。毕竟如果真这么干的话,做的纯粹是条件反射,循规蹈矩得出那些东西我觉得基本上不怎么需要动脑子。脑子应该用在制定程序上面而不是一次又一次重复某些步骤。在重复步骤这个能力上,人类远远比不上机器。我仅仅看了几页的POWER BI教程,已经给我明确了过去我一直都隐约觉得,但是却一直都没有总结出来的东西。现在我证实了我的直觉是正确的。

POWER BI之所以是POWER BI,因为它们可以处理Excel不能处理的东西,百万级的东西可以轻松搞定。从前那些不得不分几个Excel才能得出来的结果只要从那里导入,根本没有底线这个说法。我还记得新冠疫情某段时间英国说他们的统计数据出现的问题,有些数据被漏报了,原因是信息量超过了Excel最大的行数。这也实在太扯淡了吧!他们怎么会不用数据库呢?数据库的底线好像我还没听说过。如果Excel有底线的话,完全可以把数据分在几个Excel文件里,然后通过POWER BI把数据联合起来。所以他们给出那种完全不能让人接受的答案的时候,我在那里呵呵。那种数据级别居然还在用Excel,而没有没有专业的数据库去处理,这实在太让人震惊了,是因为他们只习惯于用Excel吗?大概是因为改数据的时候比较方便吧。毕竟进入数据库进入服务器的东西是会留痕的,但Excel可以随心所欲颠倒黑白,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我不知道现在的世界到底有多么的水深火热,反正今年的股市就一直都很不咋地,我的基金被套住了,一开始只套一点,现在越套越多了,于是我也懒得去看到底是怎样。与其把人生耗费在钱生钱上面,不如干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

2021-04
12

不得不见

By xrspook @ 9:46:36 归类于: 烂日记

过年可以不相见,但是好像清明节这种东西你不得不去见。小时候我觉得过年是个很好玩的事情,家族一大帮人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谈笑风生,聚会很好玩,因为我是个独生女,平时就只有我一个,但过年的时候亲戚朋友的小孩子都会聚在一起,很多人玩、也可以玩很多东西,通常别人都不会来我家,到了别人的家,那就像是各未知的无限可能。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年就不意味着去别人家跟那些我熟悉的或者不熟悉的小孩子玩,过年就只是跟着父母去别人家拜年,装作很斯文坐在那里。短的话可能是一个多小时,长的话可能是一整天坐在那里,我都觉得自己不是自己,我为什么要坐在那里呢?他们谈的那些东西,我一点兴趣都没有。屋子里正在播的那个电视节目我不喜欢看。大概那种反感源自于我叛逆期的时候,当叛逆期结束以后,当我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以后,我就再也不去干这种事,再也不跟着爸妈去别人家拜年。第一年的时候他们很生气,但是之后他们接受了这个事实,女儿还是女儿,但不可能一直都跟着他们去拜年。

从前我觉得同龄的孩子聚在一起有很多东西可以玩,但现在聚在一起的时候,我觉得我是被迫听他们瞎扯,有很多东西我不同意,但是又不得不听,你甚至不能反驳他们,你只能一直保持沉默。直到某一次。即便你不主动攻击他们也过来给你挑起事端。有些问题可能他们只是觉得普通平常,但实际上他们应该那样问吗?又或者他们就没想过那会导致什么结果?晚辈跟长辈年龄的差异注定代沟永远存在。我不应该教训他们,但很多东西他们就是错的,我能怎么办呢?

外婆去世的那一次,当我在家里处理东西的时候,我就发现长辈们的思路好神奇。他们最经典的错误就是干着这事,突然间被另外一件事打断后就直接带歪了,然后一直歪下去,所以之前的事无论如何完成不了。我不知道他们年轻的时候会不会这样,还是说完全是因为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所以才这样。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们好像没有系统地跟我讲过做事要有什么思路。他们通常会把一些很具体的事情告诉你要怎么做,给你示范应该怎么做,但是就好像没有从一个总体布局上给你讲框架应该是怎样的。学校好像也没有在这方面给过专业的指导,直到知道有思维导图这种东西以后,我才渐渐有了这样的思维。还记得小学的时候语文笔记老师总是喜欢用大括号,然后再分里面一点一点,但是那跟万用的框架还是有点差别,因为实际上思维方式做什么事大概都一个样,但某篇文章的重点内容,不同的文章会不同。大概小的时候我关注的是内容本身,而不是文章的总体结构吧。除了语文以外,其它学科好像不用大括号解决问题。不过我觉得处理事情的方式更像是编程里面用的流程图。编程思维非常重要,这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但显然。我的那些长辈从前都没接触过编程。

当我老了,当我到他们那个年纪的时候,当我遇到类似外婆去世那些事要处理相关东西的时候,也会像他们那样吗?

2021-04
11

重游沙园市场

By xrspook @ 21:38:13 归类于: 烂日记

从前,在我心目之中,市场就只有万松园跟沙园,其它的也是市场,但是远远没有这两个市场给我那么深的影响。沙园市场从前在我家附近,但实际上我的家人不经常去那里买菜,但是我知道那个市场很大。至于东西跟其它地方比起来是不是很便宜我不知道。知道万松园市场,是因为外婆家就在附近,她每天都要去买菜。为什么会每天都要去买菜,不是一次性就买很多,不用天天去呢?首先因为一开始的时候家里没有冰箱,即便后来有了冰箱,那个冰箱也不大,不可能存很多天的东西。那个冰箱是一个小冰箱,是单门的,可想而知那有多小。冰箱很小,所以不可能像现在的人那样存很多菜。市场就在家对面,为什么不天天去买菜呢?大概当时的人觉得,当天买回来当天做的东西才新鲜。鱼我们不会自己宰,但鸡鸭这东西,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一定不是从外面直接买宰好的回来,而是在某个地方养着好几只,大概到年三十那天宰一部分,然后留下一些年初二再宰。万松园市场还在,但是现在的这个万松园市场已经跟从前有很大区别了。沙园市场还在,昨天我跟我妈去了沙园市场,我感觉跟从前比起来,那里的时间好像流得慢一些。之所以有这种感觉,大概是因为其实相对于万松园市场来说,我不太熟悉沙园市场,其次是因为我真的很久都没去沙园市场了。

在其他人的眼中,沙园市场简直就是个圣地般的存在,因为跟广州的很多市场比起来,那里的东西非常便宜。之所以很便宜,是因为那里的档口非常多。在我记忆之中,从前沙园市场的规模没现在这么大,昨天我见到的沙园市场有一大个区域主要是卖三鸟的,一大个区域主要是卖海鲜的,一大块区域主要是买猪肉的,一大块区域主要是买蔬菜的。其它市场的占地面积就只有其中一块区域那么大,可想而知,沙园市场聚集了多少当铺,也正是因为聚集的数量足够多。摊位之间的竞争很激烈,价格自然也就下去了。在我记忆之中,沙园市场从前除了一些固定的档口以外还有一些流动摊贩,而且流动摊贩的数量还很多,昨天去的时候我觉得流动摊贩少了很多,固定的档口数量惊人。

昨天我跟我妈说要去沙园市场的时候,她还埋怨我到那个地方还真不知道如何买齐她想要的东西。她不过是想买一束去拜山的鲜花而已。最终我们用同样的价格,买到了漂亮很多的花。进入沙园市场之前,她吃到了她梦寐以求的臭草绿豆沙。她吃的是绿豆沙,我吃的是红豆沙,红豆沙真的很沙,而且里面有强烈的陈皮味,价格只需4块钱,在广州其它地方不可能吃到。因为量很大,味道很正,那家店很小,络绎不绝进去的都是附近的街坊,尤其是老人家。当我妈知道那里有臭草绿豆沙,而且吃到浓浓的臭草的味道的时候,她太开心得像个孩子。星期五那天我妈买了一块猪肉煲汤,那块肉要30块钱一斤,但昨天在沙园市场,同样的猪肉只需要23块钱一斤,于是她赶紧又买了一块。全广州的人都知道,沙园市场是个神奇的地方,我妈不可能不知道,因为她从前偶尔也会去那里买菜,但因为太久没去,她大概已经忘记了那里的神奇。

小时候我很讨厌去市场,因为地上总是湿漉漉的,我很喜欢去逛百货商店,因为那里有空调,而且商品琳琅满目,后来我非常喜欢去逛超市。但现在超市也好,购物广场也好,见多了,好像无论在哪里也都那几个店,也都卖那些东西,厌倦了。经典传统的那些市场反而给我新鲜感。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