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0
17

Chatting Online-My Most Rewarding Experience(publish on weekend)

By xrspook @ 11:54:00 归类于: 想当年的作业

Whether you will believe or not, my first experience of online chatting was very magic. I won’t forget it all of my life, and I will very proud of that, though maybe it was really very funny.
I don’t know Spanish, and the people chatted with me don’t know English. She is in Zaragoza, Spain. We both had to use translate machine, I translated English into Spanish, and she did the opposite thing. Though it really very discommodious, we had the same habit. So the language wasn’t a problem at all. On the contrary, it became a bridge to link us together. MSN Message is a live chatting machine, but China and Spain have different time zone, and is 6 hours. So I had to get up 4 o’clock in morning to meet my friends.

Maybe this chatting was really a hart work, but I am worth to do that, from which I reap a lot. The most rewarding was that I could talk with new people naturally. At first, I still had a little nervous. The live chatting machine required me reaction at once, or I will miss a lot, so I had no time to be nervous. English is not my native language, but I must use it freely to express my thought, it was not easy.

Secondly, chatting online made me brave. Whether the words and the sentences are right or wrong, at the very beginning you have to write, and let others know. In my opinion, grammars are not important things, if you write the things by heart, other will know them. Of course, if you just what to practice your language, you have to use it very carefully, but I think many people chatting online just share their feeling and thought. If your words can move people and let them make a resonance, that’s enough.

Thirdly, this kind of chatting let us open our eyes to see the whole world, from which we can learn a lot of things that we can’t reap from books or TV. The problem of geography distance solve immediately. Some years ago, if some ask me online chatting is a good thing or a bad thing, I would answer it without thing- bad thing, because at that time I just could see if people online chatting they wouldn’t chatting face to face. Face to the cold computer instead of bloody person, the relation will become farer and farer. But after I begin my online chatting, I changed my thought completely. Think about it, if online chatting do not exist, how can I talk with my Spanish friend, how I can make such a friend. Am I really had to write letters? But how can we get in touch for the first time? How I will know there is a person in the other part of the world has the same habit as me? All these convenience are brought from online chatting. At the same time, we have to have self-control; we can’t use online chatting instead of our really face-to-face chatting.

That is all my experience of online chatting.

2004-08
14

西关建筑──广州近代历史文化的缩影(3)

By xrspook @ 19:42:59 归类于: 想当年的作业

三、西关建筑与文化

如今走进这些古老的建筑,总会把破旧的形容词与它联系,事实上又如何呢?只有在我们真正了解了它的文化背景后,才能感受到它巨大的魅力。

礼仪家教:

在这些书香世代的大家族里,人们对光耀门楣是十分重视的。这可以从大门上瓷雕的图案,如:牡丹、喜鹊、梅花、蝙蝠等,还有毛笔、香炉,可见他们对后代寄予了极大的托付。而香炉,则有两种意义:一、是拜祭祖先,希望后代不要忘记祖先的付出,好好学习;二、是一种“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希望有男丁继后香火。祖先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国人在这种封建思想的长期熏染下,即使后来受到外来文化影响最早的广州,却始终不能完全摆脱这种观念。

趟栊门:

在西关的建筑中,一向倍受瞩目的,就是趟栊门。简简单单的几条木柱就包括了我国建筑的精华。这趟栊门不像现在的门那样密封,看来当时人们之间是十分信赖的,社会也很稳定。但一横一横极其高的木柱,则体现了西关人那种高傲、眼角高的性格。(特别是有钱人)

西关人性格的形成:

别看这趟栊门通风透气,但整个大屋里却是很密封的。屋里没有直接的窗户,只有两个小小的通气口,上面搭个棚,下雨时可以遮些雨,但当屋里乌烟密布就挺难散出去了,所以当你走进西关大屋时,总会觉得很闷,喘不过气来。也许这就决定了西关人的寒酸、市侩。宽阔的大屋内,人们可以打打麻将,聊聊天,西关人也爱串家门,但却不爱让别人到自己家里来。可见他们也是很爱热闹不爱静的性格。

然而一些典型的小市民性格,在一些穷苦人家中更能体现。像那深入、阴暗的竹筒屋,恰是西关人心胸狭窄,斤斤计较的体现。

西关文化的现状:

但毕竟西关人家已经越来越少,而且很多传统的西关建筑已经被现代化建筑所取代。除了少数被引为文物保护单位外,其它都被拆除或重新修葺,已找不到旧西关的那种韵味了。可西关人还在,他们那种市侩、吝啬、聪明、爱热闹的性格至今仍没改变,也许哪天当你经过西关小巷,还能听见“落雨大,水浸街”的儿歌,看见那些正在为别人拔汗毛的老婆婆,尝到那诱人的“飞机榄”。

 

四、后记

通过窗口我们视线可以接触多少世界呢?相信每一个都会说:“很少。”但通过研究性学习,我们跳出生活的小圈子,用“小眼”看“大世界”。这不但使我们了解广州历史,更重要的是跳出“主观看世界”的有色框框,客观辨证地看待文化。

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不熟悉生活,对于所论的矛盾不真正了解,就不可能有中肯的分析”。这次对“西关建筑文化”的研究让我们领会到广州文化的源远流长,让我们体会到以往的无知与浅薄,不能单靠主观妄下定论。客观性是调查研究的最基本要求,我们在研究时也慢慢形成了“尊重客观事实,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这对于我们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起着规范作用。

广州的文化也有着两面性,即不可单凭缺点把其一概否定;亦不可照单全收。鲁迅的“拿来主义”正好概括了“拿来”的方法“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强调了批判地吸收文化的重要性。继承是容易的,但继承的目的是在于发扬和制造,据我们了解世界的许多文化都渐渐地熄微,这并不是继承的时候出错了,只是失去发扬,创造的机会。正如儒家的学说有了孟子的发扬才流传千古。所以我们现在所关心的就是广州文化是否能代代流颂。为此,我们才定下了以“西关建筑体现广州文化”作为这次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因为我们相信,只有我们的关注,才能让“广州文化”这长明灯真正的长明不熄。

 

参考资料:

www.lwnet.gz.gov.cn 西关民俗馆

www.lwa.com.cn 荔湾政府网

⒊《广州建筑》

⒋西关博物馆

⒌《广州历史——近代篇》

⒍《广州地理考察》

⒎《广州地理》

                                                                                                                                  (完)

2004-08
13

西关建筑──广州近代历史文化的缩影(2)

By xrspook @ 20:08:43 归类于: 想当年的作业

西关大屋:

年,优越的地理环境,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古老的西关大屋和神奇的园林景色。广州西关解放前是富商巨贾聚居的地方,俗语云:“有权有势住东山,有钱无势住西关,无钱无势住河南。”确实对广州解放前居住人群的高度概括,西关即今天荔湾区,解放前叫“西关角”,因位于广州城区西南面而得名。

西关大屋的平面布局基本上是向纵深方向发展,但门面阔大于竹筒屋,结构一般为三间两廊,左右对称,中间为主厅堂,中轴线由前而后,依次为门廊、门厅(门官厅)、轿厅(茶厅)、正厅(大厅、神厅)、头房(长辈房)、二厅(饭厅)、二房(尾房)。每厅为一进,厅之间用小天井隔开,天井上加小屋盖,以天窗、水窗采光通风。正厅两旁有书房,偏厅、卧室和楼梯间,最后是厨房。门厅右边没有一个小庭院,与厅堂互相渗透,栽种花木,布置假山、鱼池之类,供茶余饭后小憩观赏,庭院后部是孩子的书房。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长廊,俗称“青云巷”。

西关大屋一般设置三重门:矮脚吊扇门、趟栊、硬木大门,以作通风、安全的保证。门洞两侧是高级水磨青砖墙,高雅大方。室内装修和陈设十分讲究,窗口形式多为满洲花窗和槛窗配上精巧雅致的木雕花饰,镶嵌彩色玻璃或书画图案,摆设名贵典雅的红木家具,显得古色古香。四壁悬挂名人字画,诗词对联多嵌于红木镜框内,窗口上摆放盆景,题名托意,风流儒雅。地面多铺几何图形水泥花阶砖,洁净清雅,处处散发出浓郁的岭南风味。这就是清末民初的广州富贵之家。

以下是西关大屋的一些细节的介绍:

外:1、西关大屋的立面构成有着浓郁的岭南地方特色,檐口处设陶质勾头瓦,檐下搁吊一块俗称“花荏”的雕刻着花鸟带形图案的木材檐板,典雅而气派。

    2、西关石板街,多以花岗岩(麻石)铺成,坚实、光滑。昔日,西关人穿着木屐走在街上,发出有节奏的响声,成为极富西关特色的西关生活场景。

    3、西关大屋室外硬山顶的山墙部分,习惯沿屋面两边画上一条宽约300mm左右的黑底白花的卷草彩画,其中白花部分为灰批浮雕,俗称“扫乌烟、花草尾”,又名“屋尾花”。

    4、西关大屋屋顶又称人字顶,采用绿筒瓦硬人顶,每一顶下即为一进,其建筑结构严格遵循建筑学原理,即坚固耐用,又美观大方。

    5、西关大屋正面外墙惯例贴砌“绿豆青”水磨大青砖和白色花岗岩石板墙裙,俗称“青砖石脚”,具有防潮和保护临街而美观的作用。

内:整间大屋利用小院、天井、敞口厅、青云巷、天窗、满洲窗等组织穿堂风,夏日特别阴凉。

1、  天窗是设在坡屋顶上,较为特别的窗子,靠垂吊下来的绳子拉动启闭。该窗采用杉木直窗棂;嵌上半通明的云母片做明瓦,再配上木滑轮和木轨道而成。兼有采光、通风双重作用。

2、  西关大的地天台凉亭,日常晒晾、乘凉,载花及中秋赏月等活动都在此进行,极具使用价值。

3、  西关大屋内的天井习惯采用花岗石地面,多为方形,去水孔常雕凿成金钱图案形状,与旧时迷信“水为财”有关,同时兼有隔栅功能。

4、  西关大屋的青云巷,直通大屋层端,具有交通(女眷及婢仆出入)、通风、采光、排水、防火、晒晾等多种功能,取“平步青云”之意。

5、  西关大屋的书房前一般设有一个清静的小庭院,内部种植各种各样名贵花木,多栽植在一米左右高的砖砌基上,有意让植株的枝叶能尽快伸出墙外以接采更多的阳光和美化环境。

6、  西关大屋的木楼梯,总步级数习惯取单不争双,梯位一般用西式木栏杆,光洁而高雅。

7、  西关大屋的正门三件头,脚门是四扇对开的小折门,防止外部视线干扰,趟栊是栅栏式的拉门,可防盗通风,大门坚固,厚重,是大屋的主要关防。

8、  脚门:一种高约1.7米左右的轻巧四扇对开的小拆门,其上部有各种各样图案的木雕通花,雕刻葡萄或松鼠石榴花,精巧别致,每户都不相同。

9、  趟栊:由4~5cm直径木圆条横排组成,根数取单不争双,最上面的两根棍是固定在木门框上作为上部轨道用,木框雕刻极为讲究,典雅气派。

10、             西关大屋正厅陈设十分讲究,采用明显的轴线对称式布置,讲究相互搭配和总体上完全统一,字画及装饰工艺品应有尽有,显示出大屋主人非凡的身份和气派。

11、             正厅:又称神厅,位于全屋正中部,面积最大,屋檐也最高,是全屋最主要的地方,家具摆设具有明显的轴线对称,号称“整堂”或“满堂”,具有严肃庄重的特点。

12、             神楼是原古典剧舞台样子的镜框式的神龛。正面凹入的进深约1~1.2米,旁边有小门可供出入。以方便早、晚点香烛及神灯。

13、             二厅是一家人用膳之处。

14、             头房又称神后房,是大家庭中最老的长辈居住的地方。

15、             书房,是主人读书,教子、会友、雅集的场所。

16、             西关大屋室内装饰极为讲究,在厅房的墙壁上多悬挂梅、兰、竹、菊四字屏或镶云石挂屏,意境高雅,营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

17、             西关大屋的室内装修集工艺,美术之大成,将石雕、壁画、石刻、彩色玻璃等各种民间传统手工艺应用得淋漓尽致。

18、             槛窗是西关大屋内窗的主要形式之一,它采用水棂镶嵌彩色玻璃的形式,即起了间隔功能,又极富艺术特色。

19、             花罩用来区分室内外空间或作为两个不同的室内的分界。多在厅堂或书房等设置。分为不落地的非落地罩和落地罩两种,制作有洒金通雕、木刻、钉突等多种表现手法。玲珑浮突款式优美。

20、             西关大屋横门门头一般都没有横扁,壁画或浮雕之类的装饰。西关大屋横门门头的蝴蝶窗,为半圆形带有蝴蝶图案窗棂的彩色玻璃窗,窗顶有圆弧形的灰批模线,很明显受了西洋的影响。

21、             西关大屋的屏风门,主要是厅房的活动间隔,门线上部一般做木雕通花,或装上可开启的彩色玻璃,可开启的彩色玻璃窗以达到采光和通风的目的。

22、             满洲窗是清末民初珠江三角洲一带盛行的传统建筑的独特装饰艺术,这种工艺最初从国外传入,结合本地建筑的厅堂进行装饰,逐渐发展成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它大量用去西关大屋的室内装饰,使厅堂居室显得高雅柔和,平添诗情画意之妙。

然而不论是骑楼、竹筒屋,还是西关大屋,这些充满岭南特色的传统建筑对当时的西关人的思想有着一定的影响。

以下是西关大屋的一个经典——陈氏书院
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是一个保留至今,而且是广东一个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装饰最精美的西关艺术建筑,它还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建成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是广东省陈姓族人捐资兴建的合族宗祠。占地一万五千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面积六千四百平方米,是正方形,是一组“阔五间,深三进”,由大小十九连建筑组成的院落式建筑群。建筑组合之间庭院相隔,廊庑穿插。整座建筑规模宏大,厅堂轩昂,庭院幽雅,既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风格,又具有我国南方建筑的鲜明特色。

陈氏书院是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建筑装饰巧妙地运用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绘画和铜、铁铸等工艺,技艺精湛,题材广泛,造型生动,形象传神。其中有“竹林七贤”、“梁山聚义”、“牛郎织女”等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有“五富捧寿”、“三羊启泰”、“丹凤朝阳”等象征吉祥如意的珍禽瑞兽和花草图案:还有“羊城八景”、“渔歌晚唱”等岭南山川风物以及菠萝、木瓜、荔枝、杨桃等岭南佳果。1959年郭沫若先生观后赋诗:“天工认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

其实,陈氏书院是西关大屋最集中的体现。

                                                                                                                              (待续)

2004-08
11

西关建筑──广州近代历史文化的缩影(1)

By xrspook @ 19:59:26 归类于: 想当年的作业

这是一个开放性课题的作业

          西关建筑──广州近代历史文化的缩影
            广大附中 XXX XXX xrspook XX XXX

一、前言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人的性格主要是由环境塑成。有什么的环境,就有什么的人。现在,环境多指社会环境,而构成社会环境的就是建筑。人在各种建筑下会有什么的心理呢?不同的建筑对人有什么的影响呢?这里,我们选取了广州的代表建筑──西关建筑,来探讨西关人在这样的建筑下形成的性格心理特征,和西关建筑带给人的影响。

二、过程

西关建筑的历史与发展
现在,保留其西关建筑的代表为西关大屋、竹筒屋、骑楼等,而这里以它们为研究对象。

清朝后期实行了闭关政策,只准广州一地对外通商。为此,广州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成为中国人接触世界的窗口和中心。

1894年建成的陈氏书院(有称陈家祠)是岭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宗祠建筑。它是岭南地区民间艺术典型,是传统的古代建筑风格与南方建筑特色和谐统一的杰作。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程度的加深,广州沿江的长堤、西堤一带也兴建了部份大型的办公及商业建筑。这些建筑多反映了19世纪西方流行的新古典式的建筑风格。这种建筑保留了希腊、罗马时期的某些建筑特点。

广州传统形式与西方建筑艺术结合最成功,分布最广、并使广州建筑在中国独具风格的建筑大概应数商业骑楼建筑。

可以说,西关建筑是与近代中国历史紧密相连的。

西关建筑的特色
岭南建筑尽在西关,西关建筑尽是岭南特色。

广州的岭南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一、西洋建筑的传入;二、中外建筑师有意识地将中西建筑糅合在一起;三、近四十年来中西融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使岭南建筑走上初步成熟阶段,形成自己的特色。

岭南建筑文化的特色,是建筑与岭南园林的有机结合,建筑有较轻巧通透的体形,并富有传统文化的韵味。

骑楼建筑:
广州的岭南建筑有许多代表作。二、三十年代的广州中山纪年堂、原中山大学等,充分表现岭南城市风貌的骑楼建筑。经规划控制而建造的广州骑楼商业街,是广州近代城市的重要特色之一。骑楼建筑形式由欧洲传入,因适合广州炎热多雨的气候和步行购物的需要,故风行羊城,并传到两广及闽南,成为岭南建筑特有的商业街市的共同特色。

骑楼建筑最早盛行于南欧、地中海一带,本世纪初,广州开辟马路时,将西方古典建筑中的卷廊等形式与广州传统的形式相结合演变成广州特有的骑楼建筑。也有另一种说法是从古南越族的干栏式(商脚楼)发展而来。它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建起,使两旁房屋相互联结,形成一条长廊,可替人行道遮风避雨,遮挡阳光,特别适应于岭南的气候,它不但给行人带来许多方便,亦使两廊店铺得以荫蔽,便于避开门面,广设橱窗,陈列商品,以招徕顾客。所以这种建筑很快成为广州商景最主要特色,后来也成为外省广东街的标志,至今上海广东路还可看到这种骑楼建筑。

骑楼最早出现在广州一德路,石室一带。后来为名商业区争相效仿,如上下九路,第十甫路,中山路,丰宁路,太平街(现在的人民南路)一带,都出现连片的骑楼建筑群。

骑楼是属于广州近代建筑中的民族形式(即复兴传统,中西合璧的所谓“折衷主义”式)。然而,在这近代的建筑中,还包括了传统的竹筒屋和西关大屋。

竹筒屋:
竹筒屋是广州大量存在的居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民居。它不同于我国一般房屋门面阔大于进深的结构,它是以开阔小,进深大为特点,两者之比由
1418不等,由前至后排列以天井间隔的多所房间,旁开“冷巷”,形如竹筒,故名“竹筒屋”。

广州竹筒屋大约产生于19世纪。由于当时广州商业的发展,人口迅速增多,地皮的局限,使竹筒屋成为广州一、二百年来最为普遍的一种商住屋的形式。开始时多为单层,独户的平房,单开间、宽不过4~5米,进深长达12米以上,呈长方形。通风、采光、排水及交通等问题主要靠天井和巷道来解决,屋子增长则天井相应增多,每个天井约分间2~3间房间。整座房屋外观上看,像是一层,但内部见光高达4.5米,因此人们常设置夹层(广州人称为“阁仔”)和楼梯。

别看这竹筒屋的外形只是一个简单的“竹筒”,其内部的结构则十分讲究。竹筒屋的底楼分前、中、后三部分。前部分为门头厅,厅的正壁设佛道神像和祖先牌位(由于受到中国五千多年封建文化思想的熏陶,封建思想在人们的心里已经根深蒂固,因而每家每户必然会有安放神像与牌位的地方。);中部为通厅(通道)及卧室,通厅没有楼梯通向上层;后部为厨房、厕所。门口有三层大门,外面为脚门,中间是趟栊,里面是对开厚实木门,分别起着采光、通风和防盗作用。然而,由于当时社会风气良好,人们之间互相信赖,因而他们大多是夜不闭户,只是拉上趟栊而已。

随着广州工商业发展,越来越多的竹筒屋出现在商业较为集中的街巷。在一条狭小的街道两旁,密密地排满了竹筒屋,真有点儿北京胡同的味道。可北京的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人们一回到家,把门一关,外面就算是天塌了也不管,真可谓“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这一些与竹筒屋就大不相同了。由于它低层高密度,一家紧挨一家,因而邻里关系十分密切。

随着时代的发展,竹筒屋也起了些变化。

民国以后,由于西方建筑技术的传入,开始出现了有两、三层的竹筒屋,楼层用混凝土梁,门楣上使用混凝土过梁,上设小阳台,并采用西洋建筑的局部装饰,屋顶改为平顶,当时有人称之为“洋楼”。

随着广州经济的发展,城市改造,如今这类屋式也逐渐被拆除,改建成现代化的商住大楼。很多人都会误把竹筒屋当作是西关大屋,然而它们之间却有着很大的区别。俗语说:“有钱有势住东山,有钱无势住西关,有钱无势住河南。”可是住在西关的并不全是有钱人。当时一些较穷的人就住竹筒屋就在西关,只有那些名门望族,官家巨贾才住西关大屋当然也在西关。

                                                              (待续)

2004-07
22

同学的作品——父 母·蜜 蜂

By xrspook @ 12:11:14 归类于: 想当年的作业

我都忘了题目是什么,但好象不是语文的作文,她为什么写这些东西,我都不懂。(是我通过秘密手段获取的文章,作者本人并不知情,大家看了就算了,不要到处张扬哦^◎^)

母·
—— 我 的 十 七个 年 华
在我走过的短暂的17年里,发生了许多事情——对我的人生、待人处事的态度有着重大的影响。
在我走过的前半段路中,我的父母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从小就教导我作为一个合格的人应具备的品质,道德水平,处事为人的态度……在这样的教导下,我从小就是一个懂事的乖孩子—大人说话时就静静的坐在一旁;接电话时定说“你好”;从不和其他小孩子争玩具……在大人眼中,我是一个文静、坚强、听话的女孩。
然而,父母的这种教导尽管为我带来许多益处,使我在以后的人生受益良多,得到老师、朋友的赞许。但这种教育毕竟有一定的弊端——我显得没有主见,不懂争取,没有自信,只会服从。
由于某些原因,我曾就读过三间小学。我的适应能力也由此而来。小学毕业,我成为推荐生,本将就读于2中或知用中学其中之一,但父母为保险起见,选择让我以电脑特长生的名义(曾获省LOGO编程比赛二等奖),走进广附校园。
在广附初中三年中,我还是担当着乖孩子的角色,一直是一名品学优良的学生。在中考时,父母还是为了少冒风险,让我放弃报考执信中学的念头,继续做广附人。
然而,这却成为我人生另一页的开始。
在高一军训当中,我担任班的联络员,这给了我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我少说多做的实干作风得到老师的认同,为我以后的改变埋下了伏笔。军训中的一件小插曲——使我更为老师、同学所认识——在一次集会中,一只蜜蜂蛰了我,而我仍然站着,直到隔壁同学向老师讲明。
尽管这只小蜜蜂为我留下了一个永远的伤疤,却也为我带来这17年的重要转折点。
此后,我得到前级长李卫老师的提拔,成为了级委主席。这一职务为我带来了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我得学会面对陌生人,学会与人打交道,学会面对众人说话,学会充当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桥梁,学会分配时间,学会选择,学会组织工作,学会管理日常事务……
尽管,这种陌生的学习有点难以适应,我做的并不理想,但它却不知不觉的改变着我——从内向到比较开朗,从没主见到能发表意见,从不会争取到懂得争取……它为我带来翻天覆地变化。
此后,我迈出了人生其中重要的一步——为自己作了人生中的第一次争取——参选第十届团委的竞选。这是我第一次主动向大家介绍自己,推销自己。如愿的,我成为了我校团委活动部部长。
这一路走来,在父母、老师、朋友以及其他关心我的人的教导、关怀下,我不断地成长,一直到今天。其实,对我有重大影响的事情,远不止以上所列举的,发生在我身上的每一件事——哪怕只是豌豆般大小的,哪怕是一件坏事,都对我有着影响,都对我的成长有着作用。
这十七年,我没有白活,我不后悔这样走过这十七年,我不后悔自己的改变——尽管,某些方面我退步了(如我的实干作风),可是,我相信我一直在成长着——在良师益友的陪伴下——我定能成长。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