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
20

二级C合格证书到手

By xrspook @ 19:21:19 归类于: 烂日记

xrspook的二级C合格证书

就为了把盼望已久的二级C合格证书拿到手,今天回去了学校一躺。黄色的二级证书是所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中最漂亮的,即便是三级的或者四级的证书都没有它这么可爱。看着那里一大堆等待认领的证书你发觉你只是500多个“幸运儿”之一。而那些笔试和机试都优秀的11位同学就是在打印的“成绩合格”那里变为了“成绩优秀”,其余的都和一般“成绩合格”的证书完全一样。优秀,是我追求的目标,直到现在为止我还不知道为什么我的笔试不能拿到优秀,还是有点不甘心。

当我在欢呼拿到心爱的证书的同时一定有人伤心地眼巴巴看着别人拿成绩单而自己却两手空空。不觉的他们应该有什么觉得好丢脸的,主要是他们的确曾经努力过,机会每年都有两次,世界不会因为他们这么一次失手就永远变得阴雨连绵。与此同时,那些因为运气而通过的人就更不应觉得高兴了,说到真材实料你们真的有了吗?还是只是好彩做复习题的时候碰到过相近的而幸运通过?如果自己根本没有掌握知识根本就没有什么值得兴奋的。证书的确能证明我们一些实力,但自己的实力要靠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证明,你们有没有证明你们实力的能耐呢?

今天离开学校的时候和自己打赌,如果到车站等车先来直接到家的车我就马上回家,否则我就要去先买书。今天我的命运是走第二条路。于是去了省图批买6级的阅读练习,本来也想买写疯狂词汇训练的,比如说像四级用的那本2000题词汇练习,但是没有,就只好不买了。对我来说实战比理论更为重要,你给我讲战术讲技巧还不如给我一个war game的机会。通过亲身的跌撞我将学会更多。考试过后我就会开始进攻那些阅读练习!家里还有一本以前买错了的TEM-4(专四)英语阅读200篇,当我搞定那两本共320篇的阅读我会试着把专四的200篇也做了,因为别人说专四比六级还要麻烦。说起专四就让我想起广外,他们的要求是所有学生都必须起码通过专四,大概对他们来说要通过专八的欲望大概就是普通高校学生通过六级吧。你看到了差距了吗?普通学校的经济管理的学生那里有这般的英语水平?当你还在埋怨自己的路如何难走的时候别人正经历着更坎坷的道路通向更高的顶峰。

人比人,真的会比死人。最讨厌就是父母那自己和这个那个比,如果你比对方好,感觉就是父母正在讽刺踩低对方;如果你比对方差,那么父母就在埋怨折磨你的精神,不会好受。何必要让自己或他人难受呢?要比,就要和自己比!如果你连自己都比不过,你会输得心服口服。但有时人真的会比自己还会差,如果拿20岁的xrspook的活力与10岁的xrspook比显然20岁的时候就没有10岁时那么好动,运动做少了,于是体型也就比10岁的时候差了,嘻嘻。希望30岁的情况要比20岁的好。

已经结束了连续几天的临睡前课外阅读,从昨天晚上开始看那些要考试的教科书,毕竟试还是要考的,人不能永远都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如果没有约束就没有自由,没有辛苦就没有快乐,这个道理我还是懂的。

2006-06
19

大学·英语

By xrspook @ 21:05:55 归类于: 烂日记

教四自白

原图来自:http://photo.163.com/photos/kingdge_zjz/

这个相册是我在无意中在百度贴吧_华南农业大学吧找到的。贴吧里面的东西可以说是鱼龙混杂,最让我讨厌的就是那些找师兄师姐“参考”某些论文的“全文”的行为。不知道抄袭的风气要到什么时候才可以在大学消失。以前的同学是这样,现在的也是,以后的还将如此。就如四级一样,以前的人知道不努力是不行的,因为在他们以前的人已经受到了再前面的人的“教导”,但,尽管是大二学校才批准同学们可以考二级,但吊儿郎当的继续吊儿郎当,求神拜佛的依然希望有什么奇迹出现。在华农英文被拒绝已经是个很普通的事情,不知道大家是不敢说还是不会说,但读了超过10年的英文你说你不会说?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英文的重要吧,毕竟他们的生活用不着英文。某一天你能在华农校园随处能听到英文,这些英文指的不是早上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的那些,而是用英语来轻松交谈,那么,那时华农的四级通过率就再也不会是个问题了,而且华农的身价也会飞升不少,写那些短短200-300字的英文abstract也不会让同学们撑口结舌,什么金山快译也出动了。但现在的事实是他们现在英语不怎么好,是因为他们不重视,英语和很多学科不一样,不是靠考前1个星期或几天就能“奋斗”出来的,你们根本就不喜欢英语,不接受英语你们怎么可能和英语交上好朋友?

自认自己的英语不很好,但我从来不拒绝它。因为我需要英语,我的生活少不了英语!如果只能上国内的网站而不能去外国的网站我会疯掉的,因为有超过50%的上网时间都我“蒲”在外国网站。外国人说真的了解中国的真的很少很少,即使有些理解的也是肤浅的认识,甚至曲解。在外国的网站游荡你有时甚至觉得他们有些当你没到。中国,一个公认的大国到底在外国人的心中有多“大”?我经常问自己。外国其实还有很多善意的朋友,他们会很耐心地解答你的问题,真心地给予你帮助,这让我感受到了地球村的温暖。但我知道我的同学当中绝大部分大概有98%不曾会有这个感觉,因为大家都不愿意走出去,当看到满个网页都是英文的时候,他们却步了。真的有这么恐怖吗?你们可是学了10年的英文的,难道你们就没想过我一定可以轻易地征服他们?更多更多地时间他们宁愿去打网游或者QQ。

曾经看过食品学院参加2005-12考英语四级的成绩单,因为那东西公布贴了出来。惨不忍睹,超过50%的人被“刷”了下来,其中500分以上的大概就1、2个,但更恐怖的是200多350不到的一大批,四级考试报名费就那么18元人民币,不贵,但钱不是这样浪费的,机会不是要一次又一次流走的。知道2005-12的四级考试意味着什么吗?华农的习惯大二的大部队考每年6月的考试,12月的考试就意味着这是一次重考,重考还是这个模样,我不知道第一次考的时候又是一个怎么“壮观”的场面。那些难看的分数旁边还不乏我们熟悉的名字,那些什么学生会、分团委及艺术团的“干部”。

有时我会想为什么大学的学生能如此的“堕落”?然后我发现了,原来大学多了个叫做“重修”的挡箭牌,一次“肥佬”不要紧,多几科“肥佬”也不要紧,反正可以重修,重修的学分要累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以威胁到同学们的切身利益。于是大家就可以随便“放肆”,放任自己,放纵生活。回想小学初中高中的时候,我们一个期中或者期末不及格就怕得要死,哪怕是考试成绩不及格但总评及格了也要提心吊胆愧疚好长好长的时间。但现在呢?同学们的面子到底哪去了?那种愧疚的心到底放哪了?不及格就不及格,重修就重修,四级考完一次又一次再一次,那有什么关系?到底,大学不是只用来混日子的地方!

大学混日子不是华农的独有特色,是很多很多学校的共同风景线。这样的教育算不算可悲?

作为一个华农人,我也很想自己的学校振作起来,但,该怎么做?该做什么呢?

2006-06
19

纯·真小王子

By xrspook @ 9:07:52 归类于: 书痴

 

小王子
小王子是个睿智的人。没有社会人的功利心,没有小孩子的无知,他有思想,他很纯·真。思想里没有一丝杂念,因为他“纯”;在他脑海里从来不会出现假恶臭,对所有人都是那么的用心,因此他“真”。

 

好久好久都没有接触天马行空的童话,在童话的世界里,一个星球就只能容得下一个人,而这个人不必忧虑普通人所忧虑的事情,没钱,不要紧;没水,不要紧;没得睡觉,不要紧……他们要紧的就只有他们自己关心的问题,比如说:国王如何统治众星球;爱炫耀的人要尽量地炫耀;酒鬼继续为了忘却喝醉酒的羞耻而继续喝酒;实业者继续数他的所谓“实业”——星星;电灯人继续勤劳地点灯……一切都仿佛很不可思议,但这其实是把生活中的人特殊化夸张化而已,对于他们而言,生活就只有那些他们觉得很重要不可忽略的事情,其它的,他们要么就不管,要么就少理睬,如此的生活真的一点味都没有,根据小王子的观点,如果一个人是为了自己而活的话那么这个人他就不怎么想交朋友。

这个故事最最重点的教会人如何学会“爱和忠诚”,正如小狐狸所说:“如果你驯服了我,我们就互相不可缺少了。对我来说,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 ”“驯服”不同于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强者把弱者纯化,然后加以控制,使其死心塌地,驯服不是一种单向的运动。每种力的作用都是双向的,你在驯服他人的过程中你也被驯服了,在爱别人的同时你也在被爱。爱其实是一个驯服的过程,由互不相识到成为终生的伴侣其中就是一个驯服的过程,驯服伴侣适应我们,我们也在被伴侣驯服而使二人更为“相似”。当你不曾去爱,那么世界将行同陌路,无所谓好无所谓不好,一切都平淡无奇,但当爱一旦注入,就可化腐朽为神奇,亲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这个道理,就这个问题上而言,原来中国的人和外国的人尽管地域和文化上差异很大,但大家都得出了同样的结果。爱不是一时的,爱使长久的,只要爱已经开始,他就不可能存在现在完成时,他延续应该要延续到将来时的将来时。我们要对我们所爱的负责,爱是一种责任,爱不是用来吊儿郎当的,爱需要付出,爱需要你经常无私的贡献。爱给予你很多幸福,所以你也要为爱而付出,这是爱的双向性的表现。如果你觉得你的爱是暂时的是不可靠的,那么不是以为你的爱与众不同,而是因为你还不懂的如何爱人和如何被爱。爱需要不断地努力去维系!

小狐狸也告诉了小王子另一个秘密:“实质性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这句话也很实在,很由哲理。一个技术,一个原理不只是你看到书本上的那一行文字那么简单。要真正找到这个技术和这个原理,你需要在千万次时间中摸索。人其实一直没有掌握什么所谓真理。难道看到书本上那些“ASOSUSDHFSAO是XXX”就是所谓的真理吗?实质性的东西需要用心去感受。爱很实质,能带给我们很多很多幸福,你能描述一下爱具体是个什么样子的吗?不行,你看不到,摸不着,听不见,爱需要你用第六感去感受,用心去聆听。有时我们苦苦追寻所谓真理的具体形态,但,有这个必要吗?

《小王子》不是本写给小孩看的书,大人们阅读得到的应该比小孩得到得更多。

2006-06
18

少点雨,行吗?

By xrspook @ 21:14:15 归类于: 烂日记

渴望太阳

广州已经连续下了好多好多天的雨,应该说整个华南地区都是这样。前段时间连续不断的暴雨,现在每个午后都必然出现的闪电大雨,这个夏天到底还剩下多少阳光灿烂的日子?

曾经在日志里说过我不喜欢下雨,特别是那些连绵不断的小雨,但原来自己连倾盆大雨也很讨厌,不过不是出于个人的喜好,而是大伙儿的利益。田地里的瓜菜都烂掉了,可以说在这个蔬菜的淡季再加上连绵不断的大到暴雨很多很多的农作物都遭殃了。虽然还不至于特大洪水降临那么恐怖,但当这个世界缺少了绿色的蔬菜和鲜艳的瓜果,不就等于把人逼上了绝路?市场上的绿色蔬菜日渐减少,本该已经上市的蔬菜都因为连场的大雨而被淹死夭折腐烂在田地里,农民的功夫白费了,看着自己一手耕作的苗子一夜之间被杀掉除了经济上蒙受巨大损失以外,精神也会受到重重的打击。看着自己的苗子今夜里被水淹了,然后过几天腐烂而死,看着自己的心血就这样被大自然一下子摧毁了,能不痛心吗?

虽然我一个人吃的菜不多,如果没有蔬菜我会更高兴,但还有很多很多的人需要蔬菜瓜果。出于个人喜好我并不太喜欢蔬菜,但出于健康的理由,我肯定不能讨厌它们。但雨,不停的大雨把一切都毁灭了……

不知道为什么今年的雨水特别多,卫星云图每天都能看到大片大片浓厚的雨云笼罩在华南地区的上空,每次打开QQ,那个天气预报那里老是下雨的标志,我几乎已经忘记了到底晴天的太阳到底是怎样的了!没完没了的雨,没有星星只有闪电的夜晚,没有尘土只有泥泞的道路,想起了那些要去田间实习的园艺学院、农学院的师生,想起了那里要在建筑工地的工人……在太阳底下虽然会晒得不行,但相比于闪电雷鸣的暴雨,我想他们宁愿选择太阳。但,天气这东西不是说你要选什么就选什么的。还有那些学校的孩子们,天天盼着能够处去活动的体育课,但下雨肯定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只能伤心扫兴地呆在教室自习。觉得自己不喜欢下雨原来是很有理由的,如果你只是一整天坐在密不透风的办公室你可以透过单面的玻璃窗看着下雨中宁静的城市,但有好多好多的人将为下雨付出不轻的代价……不知道喜欢下雨的人是怎么看待下雨的,因为,我从来就没有喜欢过。

是时候停停了,让我们享受一下到底阳光灿烂的日子到底是怎样的!人、动物、植物都需要久违的阳光!雨,请你停一停或者少一点吧,请不要独自霸占了我们共有的太阳,好吗?

2006-06
18

心灵的相约

By xrspook @ 13:10:48 归类于: 书痴

 

相约星期二
刚刚看完《相约星期二》,这书我从上个星期开始看,看了一个晚上(睡觉前的几分钟)然后书就家等了我一个星期,等待我再次把它拿起。

 

说起《相约星期二》就要回溯到5年前,我刚进入高一的时候,那时侯TVB Pearl也播过一部叫做“相约星期二”的电影,是根据这本书改编的。当时没有怎么认真看,只是大概知道这是讲述一个年轻人和老人的故事,而他们的相约是在老人临终前的每个星期二。那时老师要求我们每人都带一本书回课室搞一个图书角,于是我的同桌就带了一本《相约星期二》,而且激情洋溢地介绍了那本书。而她买《相约星期二》的原因可是说是很没有理由很单纯,因为那本书是余秋雨先生推荐并作序的,她信任余秋雨,所以就买了,然后发现那是本好书。到现在为止,余秋雨给我得印象不怎么好,特别是经理了好几年被我爸逼着看CCTV举办的青年歌手大赛,那个余秋雨简直就是个口水太多太多的老头,笑容没有,亲切很少,不知道肚子里的墨水到底有多少,但却喜欢说那么一大堆所谓的“文化知识”,我承认,听的确能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但我不喜欢给如此一个老头说教。也不喜欢他经典的中国文人说话兜圈子的方式。为什么偏要搞那么一大堆让人云里雾里的话才到中心呢?很婉转吗?屁!

但是我还是买了这本《相约星期二》,不是因为余秋雨,只是我觉得这会是一本感人的书,我需要心灵的洗涤,所以我买。很早以前就想买,就想看,但没有机会,没有时间,于是就拖到了现在。

并不觉得作者的叙述方式如何的过人,如果没有莫里的精辟的词句,以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它根本不能发行量超过1000本。整本书没有连贯的思路,一个个星期二所谈论的问题都和宽泛而没有任何连贯的思路,就像两人胡扯吹水一般的随便。如果真的如作者所说,这是他最后一个“期终论文”的话,以一个理科生论文的标准来衡量,根本就不及格。大概这就是我和文科生的思维差异,没有很强的逻辑关系会让我感到很无聊,很无趣。有好几个时候,我真的闷得快不行了,不知道还有多少个星期二的故事,仿佛在挨命一般。因为某些话题的确提不起我的兴趣。对于一堆的话题,我从来不习惯努力地去像到底用什么方式把它们“串”起来,为什么要读者去做这苦力呢?作者为什么把思维打得那么散呢?这就是散文?全部东西都散架了似地呈现在那里,说什么形散神不散,如果你根本无法记住“形”,那么你又怎么领会“神”?你能有什么感觉?怎么去感受作者的心情?

如果一个书你看完之后只觉得你看过以后很有收获感受很深但却说不出好处,或者清晰地记住一些情节,那么你说的什么“感触很深”完全只是骗人的屁话,你根本什么都不懂,什么你也得不到,你在骗别人,更恐怖的是你在偏自己!

老教授莫里对待死亡很坦然,对待生活很安然自得,不能说他的思想很单纯,他的思维复杂得我都不知道如何组织起来了。当一个人知道自己快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能有什么感受呢?除了坦然以外,难道每天都告诉自己我好痛苦,我好痛苦,死神把我掐得不行了吗?不会的!即便是一个普通人也不会那样的,一些人是因为疾病痛死,一些则是因年老身体衰竭而死,一些则是以为以外而去世,能用自己的方式走完人生,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对得住社会对得住自己,一个人的责任就算完成了。人生苦短,不能期望天天都是幸福快乐,也不可能每天都受痛苦折磨。难道饥饿的孩子就不能有快乐,难道牢狱中的犯人就没有心情舒畅的时候?不,他们也有他们认为高兴的时候,幸福是相对的,当一件事情不是最差而是较差的时候,快乐就出现了。而现在人却更多更多的因为不是最好之中的最最好而感到失落不高兴和懊悔。富有的人不一定幸福和要死去不一定是痛苦是一个道理。

说真的,看完这本《相约星期二》以后我脑子里真的不留下什么,因为每节课当话题还没有真正完全展开就结束了,可以说如果要说到人生的道理的话,要做到很有教育意义的话,这样未免太肤浅了,但我却觉得它的确使一些人生的道理在我的脑子里更清晰了。有时我们不必去探索真理的文字本质,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已经在利用真理的法则来做事了。引用莫里教授在最后一次采访说的话来结束这个心灵的相约最终获益,我觉得挺不错。

“要有同情心,要有责任感,只要我们学会这两点,这个世界就会美好得多。”——《相约星期二》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