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
14

错综复杂的枯枝败叶

By xrspook @ 18:25:07 归类于: 烂日记

昨晚看完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枯枝败叶》,这是个挑战脑力急转弯的故事,但没有博尔赫斯的那么深不可测,加西亚不制造迷宫,但他所叙述的真实足以把你吓个半死。

故事主线很简单,就是一个医生死掉了,上校、他女儿和他孙子给医生办理身后事。但在这么短短的可能1个多小时就能完毕的故事里却牵扯出很多的故事。因为上校、女儿和孙子自有各自的感想和看法,他们各自经历的东西组成了葡萄串般的故事。上校认识医生,女儿只从别人的口中听说过医生是何人,而孙子甚至对医生一无所知。熟悉加西亚的人会知道《枯枝败叶》是他自己真实的家族写照。上校当然就是指他外公,上校的女儿是他妈妈,而就身份而言,他就是那个孙子。《枯枝败叶》甚至穿插了加西亚父母相识到结婚的故事,有点荒谬。书中出现了多个人的看法,从死去的医生家里的窗口望出去能看到上校的家,但同一个角度不同人却看到了不同景物。孙子看到的是屋前有2棵杏树,树阴下的家很阴凉舒服,而女儿则看到树阴下的老房子破落不堪。如此的手法让我想起了黑泽明著名的电影《罗生门》。

就我看来,《枯枝败叶》是加西亚以孩子的敬畏之心完成的,里面有鬼怪,有不可思议的东西,但那都不是重点,因为他要写的不是鬼故事。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把他的作品成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原因了,现实比鬼怪更恐怖,恐怖很多!众口铄金,流言蜚语的力量更是厉害。在某个程度上,加西亚的作品也反映了群众的无知,无知是恐怖的,就如鲁迅作品所描述的一样。

《枯枝败叶》转换得很快,前一段是上校的回忆,一下子下一段又可能跳到了女儿的回忆,或者跳回到现实,之间没有任何衔接。现实、过去、上校的、女儿的、孙子的跳来跳去,你想一天看2页,累计好几个星期看完,这样子不可能,你一定摸不着北。显然,作者写这作品的时候也必定很苦恼,怎么把很多很多的故事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东西?这作品不是作者一气呵成完成的,中间中断过很多次,也修正了更加多次。但若如果你真的有心去看的,你会把点点滴滴拼凑出来,得到的是一个让你震撼而又无奈的事实。

记得《百年孤独》的结尾提到一阵风吹到了马孔多把所有东西都吹走,一切不愉快的将不复存在之类的话,在《枯枝败叶》中也有类似的。书中的“枯枝败叶”指的是香蕉公司带着很多很多的人及很多很多先进了和腐败的思想进入小镇马孔多,作者厌恶死那些“枯枝败叶”了,恨不得大风把那些不好的外来事物全部吹走。

《枯枝败叶》的文章结构有点乱,因此我就顺势这感想也写乱一点了,呵呵。

2007-08
13

今昔

By xrspook @ 20:34:23 归类于: 烂日记

今天去了阔别已久的广东省中医院,感慨良多。

首先是西区现代化的装备让人耳目一新,你完全不会知道那是个中医院。和很多先进的医院一样,它几年前就开始用医疗卡、终端电脑来管理病人的信息。其实整个看病过程完全可以实现无纸化运作,至于打印出来的信息都是为了病人能看得清楚而已。从挂号开始,你的信息就已经传送到已挂号的科目,开始排队,诊室前设有候诊区而该区域则正对一片显示屏,显示哪个医生的下一个病人该是谁。而整个诊断过程医生拿的再也不是老是漏墨的钢笔,而是键盘和鼠标。不知道那些老教授们懂不懂熟练操作呢?他们可能是被逼迫着得最快学会打字自如的老行家了。一坐到椅子上我的目光就在桌子上寻找从前用来放手的布包,但到我离开那里我还是没找到,只是发现了已经用了好些岁月的鼠标垫。“把脉”是中医很重要的一个诊断步骤,而我则在寻找着当年的“经典”配套产品。病历是打印出来的,嘿,绝!虽然这不是我第一次见识到,但真的很好,从前医生的字向来是天书,完全不知道在写什么,从诊断结果到开的药,一律不知道在写什么,都是狂草。因为一些是中文的草,一些是拉丁文,于是通常都是云里雾里。现在是打印,一切都清清楚楚。接着就到了计价,但远在你到达计价区开始排队之前,你的药费信息已经从刚才的诊室电脑通过终端,等待着计价者提取。现在到处都在升价,能吃的升不能吃的也升,但大概就只有在医院的计价交钱区域人是最爽手的,你能不交么?跟医生讲价啊!有个屁用。不交“天价”就是跟自己的身体过不去。交钱结束后,药的信息就以光速传到了抓药的地方,接着你就到指定位置拿走你已付钱的东西。整个操作流程十分的顺畅,流水线的操作实在太完美了!在你进入下一个步骤之前你就已被告知你应该在哪个区域的哪个窗口完成下一步操作。电脑为你排队了,你不用动脑子。但,如果某天停电了,或者终端坏了呢?医院能保持正常运作吗?

记忆中的省中医院是个沉稳黑暗的地方,大概是因为孩提时候看病通常都在晚上吧。绝大多数地方都很安静,儿科诊室附近除外!条木长椅、雪白的方形瓷砖,比较昏暗的灯光,还有就是一些晚上没有开放关灯了的区域,总是给我神秘和平静的感觉。和西医不同,这里没有那么明亮的灯管,这里也不用打针。说不定老医生还会开一些很好喝的药[xrspook:当年犯的通常是咽喉炎,顾有此说法]。记得当年东区老楼的天井下面有个很大的灵芝模型,当年的我好长时间以为那是真的,中医院有个大灵芝也不奇怪啊,要不怎么叫中医院?!最喜欢看首层的荣誉墙,那些厉害的医生都在那里了,而儿科的几个大夫尽管当年不识字,但都能数出来,嘻嘻:)抓药的地方也是我觉神奇区域之一,里面有好多好多的大柜,里面又有好多好多的小箱子,抓药的大叔、阿姨就很顺手地从这里拿一搓,那里拿一点点用那个好像我玩具的秤量一量,分为几份就成了我的药了。值得一题的还有他们的毛笔字,他们总要在袋子上大笔一挥写上病人的名字。什么款式的字都有,有简化字、有繁体字、有草书、当然也少不了错字。我妈的名字就经常被张冠李戴,反正呢,知道谁是谁就行。今天没有抓重要,不知道那些“大笔一挥”的传统有没有继续下去,还是那个抓药的袋子早就在信息传过去的时候已经打印上病人的名字了。

今日一去,方知时间之流逝,人事之变迁,过去种种虽仍历历在目但已不复存在。但无论如何,只要是向好发展,我都依然支持。Of course啦,医院这地方,我不是读医的,不是医生、不是护士、也不是去帮手的志愿者,若是作为病人的身份去的话,少去、不去为f好。

2007-08
12

拖沓的预告

By xrspook @ 19:09:38 归类于: 烂日记

个人原因不能今晚回校了,还有就是天气因素,老是下雨,不用游泳了是不?如果下雨它也开我无所谓,只要不闪电打雷就行,但我是怕它不开。记得小的时候打雷闪电也依然在泳池嬉戏,完全不知道危险为何物。至于这个个人原因嘛,问题不是一两天能解决的。

真不明白《穿高跟鞋的艾娃》(En los tacones de Eva)怎么可以拖那么久,很快能解决的东西却要拉得很长,当然,一个星期最多播5天(经常没有5天,因为那国家的节日太多),一天才20分钟,经典的肥皂剧。到2007-08-10为止已经播了176集,是从2006-11-14开始播的。长不是一个重点问题,我觉得它最掉胃口的是它的下集预告制度,每天它的官方网站都会显示明天的预告,一定有文字描述,30秒钟左右的视频就有时有有时没有,但有时即便有也是重复的,也许连续好几天都是重复一样的。这让人很沮丧,如此预告不如没有。除了这预告机制以外,每一集的最后和很多电视剧一样它也有下集预告,但同样让你很心淡,就上个星期而言,从星期一开始它就放出了以后的某个重要镜头,于是你很渴望地一天天地追下去,结果是到星期五那个镜头依旧只出现在下集预告,又要等一个星期了……能不沮丧吗?不要预告那么远,今天就说明天的,明天就说后天的。难道他们就没找找明天或后天里面的高潮部分?非得把跨N天的片断弄出来吊你胃口?在我的记忆之中香港电视剧就不会这样,即便是最轻松的电视剧都能找出下一集的看点,这才叫下集预告嘛。.

一个星期等着下个星期,人生就是这样被无辜地耗费掉的。

2007-08
11

得恰当好处

By xrspook @ 20:18:04 归类于: 烂日记

看过一系列的作品以后觉得自己还是钟情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的魔幻世界。那种真实中的虚幻,虚幻中的真实我十分痴迷。大概自己做梦时就是那个状态。之前我对番石榴一般,但这一年来我钟情上番石榴这种热带水果,它独特的味道实在太厉害了,再加上它含量很高的维生素C简直取代了我生活中其它水果的位置。加西亚也很喜欢番石榴,番石榴的味道就让他回想到从前的加勒比故乡。

前几天终于在学校图书馆借到了《加西亚·马尔克斯 中短篇小说集》这本书超级有历史是1982年10月的,大概图书馆同龄的图书而现在又有新版的都进了旧书库,但这本书只出了一次,印数是1-42,000册,上海译文出版社的,也许当年图书馆应该不只一本,但现今服役的大概就只有它了。书的版本信息写的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Ojos de perro azul y otros cuentos[xrspook:《蓝宝石般的眼睛及其它》?但有什么可能perro有宝石的意思!而且这也与我久仰的《蓝宝石般的眼睛》短篇小说集(加西亚在1955年发表)里面所包含的篇目有很大区别]”。

昨晚看了第一篇《蓝宝石般的眼睛》,感觉很不错。似乎在做梦似乎是现实,没有神怪,但虚实结合的故事足以让你陷入沉思,到底是真实?还是做梦?我不打算揭穿这个到底是做梦还是现实的迷,混沌状态很美妙。之所以喜欢加西亚是因为他描述的东西很细,但从来不用花俏的语言,N多的形容词不是他的风格,但他有足可以说清楚环境中的一切。该说的他都说,不用表明的他从来都不多费唇舌。就《蓝宝石般的眼睛》这篇而言吧,从头到尾我都不知道蓝宝石眼睛的拥有者到底漂亮不(应该漂亮吧),眼睛加西亚有写,整体形态也曾带过,但他在具体什么位置什么模样他没写。有些作家为了让你看清一个人把他头发什么颜色什么发式,衣服是什么款式布料都写得一清二楚,有这个必要吗?他们的动作,他们的语言,他们的心理,他们在处事方式……讨厌那些干吹形容词的作家,所以我不喜欢看散文。

作品得恰当好处嘛,让人看得别扭的东西真的会让读者很难继续下去。

2007-08
10

炒左3碟

By xrspook @ 23:55:35 归类于: 烂日记

碟头一:昨晚看了《角斗士》,嘿,真的挺不错。开始是一个战争场面我想起了《300》,但说到兵器肉搏我还是喜欢后者,拿《角斗士》一开始的战争场面与《300》来说后者精彩很多。再说到身材,也是后者占优,后者表现的是人最原始的力与美。但《角斗士》男主角又岂是等闲之辈,除了强壮的体魄还有十分厉害的智谋,有勇有谋嘛,他都具备了,更重要的是他还有十分感性的一面。他热爱他的罗马帝国所以他离乡征战,但如果有得选择的话他宁愿继续做农夫,过着他平静自在的生活。他深爱自己的老婆儿子还有家乡的一切,当然他也爱他的国人,否则他就不会拼死战蛮人了。至于主角怎么从罗马北方军队的将军沦为一个小镇的角斗士,我就不多说了。格斗场面十分精彩,但我并不喜欢那种拍摄方法,震动的镜头,我头都晕了,这样的确能表现罗马竞技场上的激烈,但我就是不喜欢跳动得那样厉害的镜头,相比之下我喜欢《300》里面快慢结合的肉搏戏。我最最欣赏的是电影创造的那个罗马,那些壮观的建筑,那个令人窒息般宏伟的竞技场,简直就是鬼斧神工,不知道那是怎么弄的,但这的确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我似乎把时钟回拨了,看到了当年的罗马。

碟头二:早上看了heeroyuyj还满好玩的思想体检报告,也去做了一下自己的思想体检——xrspook的思想体检结果。还挺准的,有兴趣者可以去试试,网址如下:http://www.whobirdyou.com/whobirdyou/thought.asp

碟头三:从来不用Microsoft Outlook,但有个长辈用。她问我如何把添加到组(她用的是Office 2000)的联系人挑选其中的几个发邮件。哈?我从来没用过Outlook,曾经用过Foxmail但那已经是4年前的事,而且当年没有用熟那东西就不用了,开始习惯上网直接收邮件了,因为当时163的垃圾邮件太多,下载回来简直就是浪费时间。结果弄了好久,发现无论如何是无法从组中提取几个写邮件的,给其中一个写可以,挑选其中几个分开写也可以,但就不可以同时如散的联系人那样在同一个邮件中添加。这什么功能啊?!又不能在联系人中建立文件夹,把不同的联系人分类又不能让在组中的联系人有“单身”的权力,这是什么鬼东西!当时我很是气愤,但后来我渐渐明白,其实组就如打包了的文件一样,没有必要不打包。刚刚我试了一下自己机子上的Outlook(Office 2003)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一些原机。在Outlook中散客应该继续是散客,不能因为散客加入了组以后把散客的资料去掉(我也不知道她为什么要这样做),组呢就看情况建立。而如何把散客分类呢?这就是我们能发挥的空间。其实联系人的记录用的是个Excel工作表,我们可以从很多途径把联系人分类,比如说从单位分、从国籍分,从工作类型分。如此一来,搜索联系人就会变得方便很多。再不行的话把一类联系人加上同一编号,比如说把A单位的联系人的昵称前面都写上“A.”,B单位的写上“B.”。我自己的联系人不多,应该说经常用的联系人不多,所以我从来不把他们分类,因为一看邮箱地址我就知道谁是谁了,而且我最常用的邮箱是yahoo.com.cn,在填写收件人的时候有预判功能,我写几个字母就行了。我更着重的是把邮件分类。比如说学习类的邮件建立个文件夹,论坛类的邮件建立另一个文件那样子。而且邮箱还具有搜索功能,从昵称、邮箱地址、抄送地址到标题都能搜索,想找谁的什么想到一点眉目就行,我何必要用软件Outlook呢?自从Gmail面世以来,G级的邮箱陆续增多,以前的邮箱要害怕容量不够而被“炸”掉,现在呢?无论我怎么努力地使用,邮箱还是有大把大把的空间,根本没有必要删除邮件了。经典邮箱供应商信誉可靠有很大的空间,最要紧的是即便我身在何地的电脑都照用无误,特别即便机子需要格式化重装也没有一点问题,还有一个就是垃圾邮件的问题,何必让浪费时间空间load垃圾邮件呢?邮箱基本都具有垃圾过滤功能,这也是我长期使用yahoo邮箱的原因,我个人觉得它的过滤功能挺不错,但Outlook呢?我真不大清楚。长辈说习惯用Outlook是因为可以脱机也可以察看邮件。说实在的,现在的网费越来越便宜,为何一定要想脱机呢?和电话一样,如果有条件的话,我的网络一定随时standby。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