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
18

术前的时光

By xrspook @ 10:13:54 归类于: 烂日记

第一次去中山一院妇科门诊的前几天,我还在为《狂飙》发狂,我甚至忍不住在宿舍用手机每天看两集《狂飙》。因为春节假期结束,还是有几集没有播完,为了看那几集《狂飙》,每天我几乎都在熬夜,有可能是到11点多,有可能是超过12点,所以住院的时候我依然沉浸在《狂飙》之中。去医院之前我就发现原来《狂飙》出了纸质的小说,所以我买了一本送家里。我没想过那本书是给我自己看的,因为手机上的爱奇艺有电子版,但如果那个时候除了爱奇艺我在亚马逊看到电子版的话,估计我就不会买纸质书了,但是这也说不准,因为纸质书的纪念价值远远大于电子版。为什么要买呢?大概就能证明新冠结束的那个春节、那个第一次放开的春节,我跟我妈狠狠地发狂了一把,在春节最后那几天。

《狂飙》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大概是认识了张颂文,于是我在手机上下载了B站app。之所以是B站,因为B站刷一些资料性的东西比较爽,有高清而且不需要看广告,而且里面也有很多网友剪切的小东西,看得比较方便,但是看多了就会发现雷同性太多。

住进医院以后的那个周末实在很闲,因为除了周六早上天还没亮就来抽血以外,周六周日一整天都没有任何事干。那个房间是有电视的,但是却没有遥控器,观察了一番,猜想那个电视机好像是用同轴线的,品牌是TCL,这就意味着用与电视机匹配的遥控器就可以转台,我的两台手机都是有红外功能的,但是跟我同房那个阿姨的那台荣耀就不行。为什么我遇到的那些阿姨用的那些荣耀手机都没有红外功能呢?病房的那个电视我是不会看的,因为角度不太合适,所以操控那个电视机纯粹是为了让阿姨没那么无聊。阿姨想看电视剧,但是那些什么卫视播放的电视剧总是每次播一两集然后就开始播广告。每到卖广告的时候,阿姨就会叫我转台,所以有时我真觉得挺烦。

手术之前我看了三部张颂文的电影,都是之前我没看过的电影。分别是《革命者》、《不速来客》以及《西小河的夏天》。《西小河的夏天》是最后一部,因为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在喝泻药。《革命者》是下午看的,《不速之客》是晚上看的。如果张颂文的电影再能多一点电影的话,估计我全天任何时段都在刷,但问题是他参演的电影实在太少了。之前我已经看过《扫黑决战》以及《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扫黑决战》我是在宿舍看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我是在办公室的跑步机上跑步的时候看完的。所以在做手术之前,我一直都在刷张颂文相关的东西,当时手机上还没有重装微博,所以主要看微信搜索出来公众号的文章以及B站的视频。直到手术那天,我妈才把手机架送过来,所以术前看电影的时候我都得用手拿着手机看,相当累。可以这么说,张颂文的电影陪我度过了那些无聊的时光,如果没有发狂,或许我会各种遐想,会觉得焦躁不安。

除了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其实我也可以找人聊天,但是聊天这种事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开聊,但我觉得自己运气挺不错,因为还能遇到一些和我聊的人。后来的事实证明,的确不是所有人都会和我聊的。如果医院允许我有陪人的话,情况可能就不是这样,但事实就是这么残忍,病房子四个病人只有我不允许留陪人。后来我才意识到不能留陪人其实也挺好,因为我和我妈如果撞在一起,要不就是她教训我,要不就是我教训她。别人的陪人要不是小女孩的妈妈,要不是女人的丈夫,而我却是一个老迈的母亲。我还年轻,我还能扛下这些,我也应该有这样不得不独自面对着生活经历,所以感谢教授那么狠,不让我留陪人。

因为术前有张颂文故事的陪伴,所以我并不孤单。《革命者》的余威完全不亚于《狂飙》因为我术前和术后,说不准什么时候脑子里只会单曲循环起《国际歌》的旋律。

2023-02
4

记住你

By xrspook @ 7:26:07 归类于: 烂日记

春节假期之前,其实我根本不知道《狂飙》和《三体》几乎是同期上映的,但是《狂飙》却以几乎碾压的方式击败了《三体》。我甚至不知道《三体》的主角到底有谁?但是《狂飙》一出来,光看阵容有张译、张颂文、吴刚以及其他一些认得出来叫不出名字的演员的时候,我就知道这部电视剧肯定牛逼。这大概是对演员的信任吧。

第一次认识张译是在电影院看《我和我的祖国》的时候。张译当时的角色是一个研究核爆的科学家,他从头到脚几乎都是包得严严实实的,但是光是从那双眼睛你就能感受到全部。接下来又看了好多张译的电影,几乎可以这么说,有张译当主演的电影,肯定不会糟糕。我喜欢他的《金刚川》、喜欢他的《悬崖之上》、更喜欢他的《万里归途》。

张译是正派的主角,《狂飙》的反派主角是张颂文。这个人在看《隐秘的角落》的时候我就已经见过。当时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但是相对来说那部电视剧里让我印象更深刻的是小演员荣梓杉以及秦昊,但是我还是记住了张颂文这个名字,所以在不知不觉中我也看过了他的电影,比如《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那个电影说的是冼村的故事,也看过《扫黑·决战》。我感觉看《扫黑·决战》的时候我是知道张颂文的,但实际上看完了以后我却好像彻底忘记了。但是当提起的时候又有那么一点点的印象。无论是《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还是《扫黑·决战》,张颂文的角色都是那些糟糕贪腐的领导,而他给我的感觉就是那样的人。为什么我会对这个演员没有印象,是因为我只对那个角色有感觉,这大概就是演员的最高境界,你没有记住演员的名字,但是你记住了角色。在《扫黑·决战》里,让我有印象的演员只有姜武。

在《狂飙》里,我感觉绝对的主角是高启强。相对于其他角色来说,这个角色真的设定非常丰满,于是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一天热搜的标题大概是“要查一下张颂文,他好像不是演的”,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他就是高启强,隐姓埋名转了个行,当上了演员。从卖鱼的变成只手遮天独霸一方的黑社会老大。这种遭遇无论在任何场合你都会觉得很夸张,没有任何信服力,但是当你看过张颂文的表演以后,起码对我来说,我甚至有点同情这样一个人。他的确是做了错误的决定,走上了歪路,但是这也是这个社会逼迫的那些社会最底层的人导致的。我这种同情心不是现在突然才有,当我还是个初中生,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已经有这种感觉。当时班里有些坏学生,他们表现出来他们很坏,但实际上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坏呢?绝大多数是因为生活在支离破碎的家庭。父母离异,对他们不理不睬,甚至吃了上顿,不知道下顿的钱该怎么找。他们不知道好是什么,他们也没办法在那个时候凭借自己的力量追求他们所认为的好。是什么给予他们继续活着的力量?他们以什么为榜样呢?当时他们最喜欢的是香港流行的《古惑仔》、《风云》以及《中华英雄》系列。他们只能通过耍坏来刷存在感,让他们稍微在糟糕的现状中喘一口气。

我肯定没见过黑社会老大,但是高启强这个角色他的很多个阶段我仿佛都能从过去我这30多年的人生之中找到类似的人。在一部故事结果听起来很扯的电视剧里,你觉得里面的大佬是个有血有肉的人,这实在太不可思议了。十年磨一剑已经很了不起,张颂文花的是20年磨出这把宝剑,几乎可以这么说,他是一剧封神的,于是我的脑子里也没办法控制住不继续搜索他的资料。结果发现很久很久以前,南方卫视的《乘龙怪婿》里就有他,而且我还对他演的那个角色有一点印象,虽然我几乎没看过那个古装剧。

执着的追求与坚守,张颂文花了20年就修成了正果,真心恭喜他。

© 2004 - 2023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