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
10

幸好理解错了

By xrspook @ 8:43:48 归类于: 烂日记

什么经济学心理学的东西,通常我都不怎么看。还记得高二的时候我们开始学哲学,我的同桌是一个哲学控,她尤为喜欢《苏菲的世界》,恨不得每次政治课也就是哲学课下课以后就去抓住那个老师讨论各种问题。哲学这个东西的确很厉害,但是我却远远没达到控的程度,要用的时候我自然会用上,但是其它时候我不会去特别纠结于某件对我来说比较飘渺的东西。多年以后,当我看完《苏菲的世界》,我觉得这也太扯淡了吧。为了把那些哲学串起来,居然搞了个如此神奇的故事。所以虽然《苏菲的世界》我终于看完了,但是却好像没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某本书看完了通常我不是留下一个总体的梗概,而是记住了里面某些情节,某些对话,又或者给我的某些感受。这些东西往往跟我看书时的那个状态直接相关。比如说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自己看的第一部武侠小说是《笑傲江湖》。那是我小学四年级暑假时候开始看的小说。而到了初中的时候,金庸的很多长篇小说我都看完了,但是看到《书剑恩仇录》的时候,我却无论如何都看不下去。因为不知道为何,我内心就是在抵制着那个故事,为什么会这样呢?大概因为在那之前我已经看过了《鹿鼎记》,《鹿鼎记》之后我又看了好几部,但是《书剑恩仇录》跟《鹿鼎记》一定程度我觉得是两种比较相反的东西,既然我认同前面的,后面的你再叫我坦荡接受,我就觉得比较困难。

前天傍晚,网友突然蹦给了我一句她关于BLF的感受,让我挺震惊的,因为没有任何先兆,他突然就来了这么一句吐槽。无论她吐槽什么,肯定会有她的道理,所以我的第一个感受是有点惊讶,然后才是她为什么会这么觉得呢?接下来她抛给了我一个叫做“沉没成本”的词。一定程度上我觉得她估计是有点搞不懂自己为什么从前会这么着迷于这部电视剧了,因为从那现在的观点看来,有些东西是毫无道理没有意义的。当看到这个观点的时候,实际上我是不同意的,因为就像从前的某个笑话。某个人去吃饼,吃到最后一张的时候终于饱了,接下来他就跟别人说,如果早知道最后一张饼能让他吃饱的话,前面那些饼就不用吃了。从前我们是在里面投入过很多时间精力,但之所以这样,难道不是因为你觉得快乐吗?如果你不觉得快乐,你不可能自愿去做那种事。你可以选择看这部电视剧或者那一部,你可以继续深入的去了解与这部电视剧相关的东西,你也可以把时间拿去打游戏。为什么从前你要这么做呢?是因为当时你没有考虑好吗?你当时为什么不考虑呢?这种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把自己放在交叉路口选择要不要继续做这种事的行为,我觉得比较神奇。沉没成本中有个观点是,其实我们坚持做某事是因为我们被过去绑架了,对过去的损失表示不能接受,所以我们不得不继续干下去,但如果过去那些不是损失而是快乐、幸福和奖励呢?这种也叫绑架吗?如果她告诉我,现在她已经move on了,不在这个话题上继续下去了,我可以理解,因为我也这么干过。但是当她有点否定自己曾经做的决定的时候,我觉得这个我有点不能认同。起码就我自己来说,过去我的确做了很多令人很费解的事情,也正是因为那些事情让我养成了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兴趣,但我一点都不后悔。我损失了吗?的确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是金钱,但是我换回来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虽然从某些人的经济学角度看来,我的这些都是无用功。但是人活得快不快乐,有时真的不能用钱去衡量。就好像袁老一样,他一辈子钟情于他的水稻事业,他可以干这么一辈子,难道你觉得他没有在其中没有获得乐趣吗?还是因为他不能接受从前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所以只能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其中呢?痛并快乐着这个词,有些人可能不太理解,但如果你自愿进行过某些让你很酸爽的运动的时候,你就会明白痛带来的那种多肾上腺素的快感。

人回忆起过去的时候,往往都会自动的把痛苦过滤掉。你可以说我不思悔改,但是我就是那种没时间去后悔,我宁愿继续向前冲的人。

PS:终于又和网友搭上线,幸好上面那一段话是我因为某些东西拼在一起而理解错误。“沉没成本”她只是用来评价BLF里某个角色的选择。

有话要说

XHTML: You can use these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