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
10

真亦假,假亦真

By xrspook @ 20:04:17 归类于: 烂日记

自从看过《等待野蛮人》以后就对南非作家J.M.库切产生了的强烈的兴趣,更把市面上可以买到的所有作品都抢购到家里。看过了他的《等待野蛮人》、《耻》《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青春》《彼得堡大师》《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男孩》《慢人》,但从头几部组品以后我就似乎对他的书麻痹了。这两天我又看了本他的作品,名字很简单《福》(Foe),但却让我经历了个很不简单的精神旅程。

《福》讲述的故事和丹尼尔·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密切相关,可以说是后者的简要回顾和延长发展。主角不再是那个叫做鲁宾逊·克鲁索的人,而是变成了一位女性,苏珊·巴顿,一个经历比较特殊的海难者。很少作者会用女性作为故事的主角和线索,但库切敢这么做,虽然我仍有点困惑他是怎么做到的。以一个非主流人物一个相对于男性来说比较弱势的母亲作为故事的主角,并以该女性的一系列遭遇、行动、心理活动来发展故事让我觉得挺新鲜。

从来都不喜欢探究作者的故事到底在影射挖苦揭露什么,那些深沉的东西我觉得除非是作者自己说出来,否则我们作为读者就没办法斩钉截铁地做个了断,得出正确答案。

库切在《福》里用了多视角的写作方法,于是我甚至在阅读途中蒙了,到底谁在说谎呢?到底哪个才是真相呢?有几个时刻我甚至怀疑女主角是不是患精神病了,到底是不是有人故意在制造陷阱让她掉入其中。但当我看完全书,我终于有了种解脱的感觉,这并不来源于我已经把结都解开了,而在于我终于意识到这个故事必须用3D视角多面观察和理解。有些事从我们所知的范围内根本无法探究,比如说黑人星期五的舌头是被谁怎么割断的,那个叫苏珊·巴顿来寻母的女孩到底是何方神圣,写手福的意图何在……但我们很自然地去发散,于是就渐渐误入了作者制造的一个又一个的思绪死胡同。简而言之,《福》和卡夫卡的《城堡》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我们完全脱身出来以后就会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读者尚且迷成这样,更不用说置身其中的主角了。

文学作品有时就是在故意制造这种“真亦假,假亦真”的效果,或许这就是味道之源吧。

有话要说

XHTML: You can use these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