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
6

音乐响起时,我仍是少年

By xrspook @ 10:57:54 归类于: 烂日记

这个周末我没有回家,选择的是留在单位,绝大多数时候我都在宿舍。比如周六上午我直接睡到接近11点,虽然实际上到10点多的时候我整个人已经很清醒了。但是我依然在那里赖到了11点才起来。工作日的时候,近一周,我花了很多时间在消消乐上面。周末理论上应该很闲,我却一点都不想玩消消乐。之前忍住不玩消消乐是因为我知道自己不能再沉迷。我现在只是觉得我实在不想玩了。因为用来玩消消乐的时间,其实我可以用来做很多其它事情。比如我可以用来玩一下尤克里里,我可以用来研究一下轮滑,我也可以用来看一下书。消消乐占据了我很多的时间、很多的精力、很多手机寿命。因为玩消消乐需要很长时间,需要手机电量,这就意味着手机要反复充电,显然这就是在扼杀了手机的生命。

上午起床以后写一下日志,大概就到吃饭时间。吃完饭以后拿上耳塞戴上太阳镜,开始在单位老地方散步。虽然只是个3月,但是气温已经很高。太阳很猛烈。我只穿了件短袖,但依然会出汗。现在的热是很温柔的,在太阳底下你可能会出汗,但是在没有太阳、有树荫的地方,一阵风吹来,你可能就有点冷了。

去年底的时候,Westlife在微信的视频号上进行了他们首个线上演唱会,具体日期是2021年12月17日。那天我并不知道,我是之后在公众号上才听到了消息,实在太神奇了。这对组合太神奇了,在那么多年以后,居然会专门为中国的粉丝做一个线上演唱会!而更神奇的是他们为我们做了一个彩蛋。他们学了一首中文歌唱给我们听。那是朴树的《平凡之路》。光听歌名,我不知道这是什么,但是当音乐响起的时候,我确定我听过。虽然我错过了那个直播演唱会,但如果我要找回那个视频的话肯定可以的,但是我并没有那么做。我要做的是根据演唱会的歌单,把那些曲子都收集起来。算上彩蛋一共有11首歌,公众号说其中9首是老歌。对我来说,我熟悉的只是其中的8首。为什么其中有一首被称作老歌的歌,我不太熟悉,大概是因为高中之后又或者是在我不买Westlife的CD之后我就没有再关注下去了。有段时间说他们解散了,但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又复合了,虽然复合之后的Westlife少了一个人。

之所以会有那个线上演唱会,是因为他们偶然知道原来在中国他们还有那么大量的粉丝。可以这么说,我们这代人是听着他们的歌长大的。初次接触他们的时候,我还只是个初中生,当时我是在点歌台认识他们的歌的。点歌台听歌,显然我不是点的那个,所以只能别人点什么我听什么。通常点歌的人只会选那些很热门的,所以也说不准到底那是真有人打电话去点歌,还是其实没人打电话,系统自动播放。高中的时候是,Westlife的歌我听得最多,CD也买得最多。多归多,绝大多数都是最便宜的那种,有一些的确不是最便宜的,但也不是正版。当时我甚至不知道可以在哪里买到正版CD。那不是能不能消费得起的问题,是即便你想咬牙去消费,你也不知道该如何消费。

转眼间我们已经不再是学生,以我这个年纪计算,绝大多数人都已经结婚生孩子,有自己的家庭。但是当Westlife的音乐响起的时候,我们仍觉得我们还是当年的那个少年。

周六的中午,我正是听着那11首歌完成散步,感觉像时光倒流一般。

2021-12
13

卫衣控

By xrspook @ 9:12:45 归类于: 烂日记

虽然感觉自己已经很多见卫衣,但是总是控制不住,还是想继续买。卫衣差不多都是那个款式,唯一的区别可能是有些有口袋,有些没有.现在的年轻人穿卫衣总是喜欢穿超大码。所以肩膀经常是下降到前臂甚至是手肘的位置。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喜欢买那么大的衣服,对瘦子来说这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对我这种胖子来说,本来体积已经够大了,这样穿的话体积会显得更大。

之前买了一件里面是仿羊羔绒的卫衣,很便宜,20块钱左右,结果买回来我有点傻眼了,我想都没想居然衣服的面料是化纤而不是纯棉的,化纤的好处是大概不那么容易起球,但坏处就是那个面料几乎是透光的,透光就意味着防风性肯定不好,虽然里面的毛很厚,但因为外面不挡风,所以当我对上一次打完球穿着那个往回走的时候感觉到阴冷,大概如果我把里面的湿衣服都脱掉,冷感会不那么明显。所以那件衣服的设计到底是什么回路呢?显然里面加了那么厚的毛是为了保暖,但外面用了几乎可以说是透光的材质保暖会变得荡然无存,但是这样设计的一个好处是,如果里面的那些东西不容易干,但外面用的是这种材质,衣服洗了以后就不会好几天都不干。纯棉的卫衣的一个坏处就是衣服很难干,尤其是如果肚子的部分有个口袋。衣服的帽子很难干,口袋也很难干。

虽然我的卫衣有不少,但那都已经是很久以前买的。还记得有两件黑色的卫衣,一件有帽子,一件没有帽子,都是班尼路的出品,如果没记错的话,估计都是在下九路那个班尼路卖场买的,至今已经超过了10年。因为那两件衣服穿的次数不多,所以实际上还处在一个挺新的状态,虽然两件黑色卫衣都会有一点点不同程度的褪色。还记得初中高中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喜欢在校服里面穿卫衣,但是我那时是没有这种款式的衣服。几乎可以这么说,除了外套以外,我里面的衣服几乎都没有帽子,因为我妈觉得那不实用,所以从来不给我买那种衣服。

工作以后买了好几件卫衣,一件是家乐福的特价,我也不记得为什么当年要把衣服买的那么大。那件灰色的卫衣是我穿的最少的,因为可能太大了,所以不怎么暖和,我不习惯在里面穿很多衣服,但是如果要在外面穿一件大的衣服包住的话,外面的衣服又得很大,但因为卫衣和我之间很宽敞,所以我依然觉得冷。因为有这种感觉,所以现在那些小年轻穿那么宽大的卫衣,他们真的觉得暖吗?

每当我打开淘宝,发现那些卫衣大概也就30块钱不到的样子,感觉好神奇。虽然那些便宜的卫衣而且经常会有人评论说很容易起球。我不知道贵的卫衣到底怎样的,虽然以前买的那些也不算便宜,但现在如果你要我在淘宝上随便买一件上百块钱的卫衣,哪怕那是牌子货我依然觉得没有那个必要。

明明也是已经是一把年纪的人,但是我却依然很喜欢卫衣这种东西。

2021-10
14

征服你

By xrspook @ 8:37:02 归类于: 烂日记

有些事情你越害怕、越想逃避,你就会越容易碰到。而当你征服了从前你觉得最困难的东西的时候。你会觉得人生仿佛无限可能。但显然不是所有人都会主动正面那些人生的难点。要逆流而上、要向自己最痛的点发起总攻显然远远不像说说那么简单,这需要某个机遇,也需要突然之间爆发的某种力量。

我觉得长跑在我学生年代就是我最痛的一个点。那个东西只能通过训练以及某些技巧才能起到效果,最重要的是训练。现在我觉得跑步这种东西根本不需要场地。穿好鞋就可以去遛弯了,但还是个学生的时候,我却完全没有过这种想法。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没有操场。高中的时候有操场了,但是当班主任逼迫我们每天都要跑多少个圈才能回家的时候,我们会觉得那简直就是恶魔行径。虽然现在回想起来,200米一圈的运动场跑个5圈也不过是1千米而已,跑得再慢,10分钟无论如何都搞定了。10分钟1公里,哪怕不用跑,用走的方式也已经可以,但是当时我就是非常讨厌长跑、非常讨厌在那里绕圈,其中一个原因是在学校的操场绕圈通常都只是意味着为了考试的时候不要挂。初中的时候我的800米是试过不及格的,但是好像那个成绩并没有在我的最终成绩里体现出来,因为其它科目太优秀了,平均下来不会看出问题。但是高中的时候我的800米却没有挂科,虽然达不到优秀,但是及格还是一点问题没有的。之所以不够优秀,是因为我身边的人太优秀了。一个班里面二三十个女生居然只有几个人不能把800米跑到3分20秒以内,我们这个可不是体育特长班呢。有些人居然可以跑到接近三分钟。所以那个时候长跑对我来说绝对是一个噩梦,首先是我觉得那太痛苦了,其次是因为身边的人优秀得你根本没有追赶她们的欲望。你甚至觉得不被她们套圈已经很了不起。200米一圈要跑4个,她们跑得很快,把你套圈就是绝对有可能发生的事。

现在长跑对我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的必需品。也不能说我真的很喜欢干这个,而是因为我觉得这么干是很有用的,我需要这么干,但之所以有这个感觉,是因为我不再像当年那样觉得长跑非常痛苦了。我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我再也不需被迫跟别人比谁更快,同时也没有一个确切的要求让我必须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速度或距离。我是运动员,我也是这个运动员的教练。没有观众给我喝彩,我也不会得到奖励,但是运动本身自然而然产生的肾上腺素愉悦会让你着迷。

至今我都不觉得自己跑步的时候很帅,我甚至觉得好丑。无论是从前学生时代运动会上的抓拍,还是参加了各种路跑比赛专业摄影师捕捉到的画面,我都觉得自己好怪异。我跑步的时候明明那么认真那么严肃,为什么出来的那个效果却那么的不堪呢?不过幸好跑的时候我没有感受到那么的恶心,所以我还能继续下去。

挑战自我是什么鬼?我觉得不一定是做一些之前从未做过的事,把之前做得不好,甚至是完成得很糟糕的事情搞漂亮了,可能人生会更有成就感。

2021-09
25

补短

By xrspook @ 11:01:21 归类于: 烂日记

《西班牙语初学手册》我已经不记得是我什么时候买的了,为什么要买这本书呢?我同样也不记得,但是相对于从前我买的书来说,这本书算比较高端,因为配的不是磁带,而是一张CD,虽然里面的音频不是MP3,但是这已经很进步了,所以我猜这本书买回来的时候,是有一个塑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把CD封装在里面。从前我到底买过多少本西班牙语的教材,我的确已经没有印象了,但是这本绿色封皮的西班牙语初学手册,我却记得我曾经很用心地学习过,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没有继续下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开始学西班牙语正统课本《现代西班牙语》。

还记得大学的那些早上8点上课前的时光。我会在7点30左右到达课室,然后开始学我的西班牙语。有些人在读英语,而我读的却是西班牙语。那个时候现西配套的是磁带,我没有带着Walkman去课室,所以实际上我只是凭感觉去读。

从前我们学英语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我们总是以我们的感觉去读,但实际上可能根本不是那样的。还记得大概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开始去英语中心。从那时开始我才知道英语原来不是我们那本配套教材磁带里读的那样的。当时的小学英语教材是中国人读的,但是在英语中心他们用的是香港的版本,虽然可能也是中国人读的,但是风格跟我之前接触的完全不一样。要说彻底颠覆我的,大概是新概念英语或者剑桥英语的磁带,那些教材的编排跟我们的课本很不一样。虽然那本新概念被我买回去以后,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没用过的,以至于现在这本书到底被我放哪里了,我已经没有印象。至于那本剑桥英语实在太惊艳,惊艳到我甚至怀疑自己过去那么多年学的是不是假英语。剑桥英语是高中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材,但那门课一个星期就只上一次,别的班是外籍老师教,而我们班是副校长教,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也不知道。反正那门课是一种体验性质的,正统的英语课继续每天都会有,隔一段时间会测验考试,还是传统风格。

本来说的是西班牙语,但不知不觉就跳到英语去了。说回那本带CD音频的教材,我觉得那本书的内容很不错,课文选择很特别,课文全部都是外国人读的,准确来说西班牙语发音的内容都是外国人读的,风格跟剑桥英语非常类似。那本书很薄,内容有很贴近实际,但里面大量的信息要让读者学会学懂非常难。比如说语法这种东西可以用一大本书去说,但实际上这本书就只有一两页纸的版面说明问题,显然不可能全部铺开。于是这就导致了虽然我已经很认真地去记忆,但实际上我依然不知道该如何用,比如说宾格代词和与格代词。英语里面是没有与格代词这种东西。宾格代词和与格代词直接对应的是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我甚至不记得到底我学语文或者英语的时候有没有这么区分过这种东西。在我记忆之中好像没有。西班牙语跟英语比起来有非常多的多变体。单数复数那是肯定存的,阴性阳性加上各种时态导致我这小白出错的几率大增。如果一个句子里面宾格代词与格代词都有的话,我经常不知道谁是谁。到底那个动词应该以什么形式出现呢?是宾格代词与格代词还是那个经常默认省略的主语?因为这本初学手册版面的关系,没办法把语法讲全,所以这些我必须掌握的规则就得用其它方式补全。所以昨天我又老老实实地下单了新版的《现代西班牙语》一二册。现在的现西是2017年版的,跟99年版本蓝色封面的套最大区别在于书本变大了,印刷变成了全彩,里面的内容据说也更贴合实际了。我只希望这本新的现西里面没有像99版本那样有各种各样连小白都发现得了的拼写错误。

从前的英语是要我学,现在的西班牙语是我要学。既然曾经被迫花了那么多时间去学习一门外语,我觉得现在如何学这个问题上我应该已经掌握了一些技巧。我不觉得这样我会学得更快,但是估计这会让我学的比较有思路,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然后主动补全那些东西。

2021-06
10

幸好理解错了

By xrspook @ 8:43:48 归类于: 烂日记

什么经济学心理学的东西,通常我都不怎么看。还记得高二的时候我们开始学哲学,我的同桌是一个哲学控,她尤为喜欢《苏菲的世界》,恨不得每次政治课也就是哲学课下课以后就去抓住那个老师讨论各种问题。哲学这个东西的确很厉害,但是我却远远没达到控的程度,要用的时候我自然会用上,但是其它时候我不会去特别纠结于某件对我来说比较飘渺的东西。多年以后,当我看完《苏菲的世界》,我觉得这也太扯淡了吧。为了把那些哲学串起来,居然搞了个如此神奇的故事。所以虽然《苏菲的世界》我终于看完了,但是却好像没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某本书看完了通常我不是留下一个总体的梗概,而是记住了里面某些情节,某些对话,又或者给我的某些感受。这些东西往往跟我看书时的那个状态直接相关。比如说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自己看的第一部武侠小说是《笑傲江湖》。那是我小学四年级暑假时候开始看的小说。而到了初中的时候,金庸的很多长篇小说我都看完了,但是看到《书剑恩仇录》的时候,我却无论如何都看不下去。因为不知道为何,我内心就是在抵制着那个故事,为什么会这样呢?大概因为在那之前我已经看过了《鹿鼎记》,《鹿鼎记》之后我又看了好几部,但是《书剑恩仇录》跟《鹿鼎记》一定程度我觉得是两种比较相反的东西,既然我认同前面的,后面的你再叫我坦荡接受,我就觉得比较困难。

前天傍晚,网友突然蹦给了我一句她关于BLF的感受,让我挺震惊的,因为没有任何先兆,他突然就来了这么一句吐槽。无论她吐槽什么,肯定会有她的道理,所以我的第一个感受是有点惊讶,然后才是她为什么会这么觉得呢?接下来她抛给了我一个叫做“沉没成本”的词。一定程度上我觉得她估计是有点搞不懂自己为什么从前会这么着迷于这部电视剧了,因为从那现在的观点看来,有些东西是毫无道理没有意义的。当看到这个观点的时候,实际上我是不同意的,因为就像从前的某个笑话。某个人去吃饼,吃到最后一张的时候终于饱了,接下来他就跟别人说,如果早知道最后一张饼能让他吃饱的话,前面那些饼就不用吃了。从前我们是在里面投入过很多时间精力,但之所以这样,难道不是因为你觉得快乐吗?如果你不觉得快乐,你不可能自愿去做那种事。你可以选择看这部电视剧或者那一部,你可以继续深入的去了解与这部电视剧相关的东西,你也可以把时间拿去打游戏。为什么从前你要这么做呢?是因为当时你没有考虑好吗?你当时为什么不考虑呢?这种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把自己放在交叉路口选择要不要继续做这种事的行为,我觉得比较神奇。沉没成本中有个观点是,其实我们坚持做某事是因为我们被过去绑架了,对过去的损失表示不能接受,所以我们不得不继续干下去,但如果过去那些不是损失而是快乐、幸福和奖励呢?这种也叫绑架吗?如果她告诉我,现在她已经move on了,不在这个话题上继续下去了,我可以理解,因为我也这么干过。但是当她有点否定自己曾经做的决定的时候,我觉得这个我有点不能认同。起码就我自己来说,过去我的确做了很多令人很费解的事情,也正是因为那些事情让我养成了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兴趣,但我一点都不后悔。我损失了吗?的确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是金钱,但是我换回来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虽然从某些人的经济学角度看来,我的这些都是无用功。但是人活得快不快乐,有时真的不能用钱去衡量。就好像袁老一样,他一辈子钟情于他的水稻事业,他可以干这么一辈子,难道你觉得他没有在其中没有获得乐趣吗?还是因为他不能接受从前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所以只能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其中呢?痛并快乐着这个词,有些人可能不太理解,但如果你自愿进行过某些让你很酸爽的运动的时候,你就会明白痛带来的那种多肾上腺素的快感。

人回忆起过去的时候,往往都会自动的把痛苦过滤掉。你可以说我不思悔改,但是我就是那种没时间去后悔,我宁愿继续向前冲的人。

PS:终于又和网友搭上线,幸好上面那一段话是我因为某些东西拼在一起而理解错误。“沉没成本”她只是用来评价BLF里某个角色的选择。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