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
24

买的烦恼

By xrspook @ 8:19:30 归类于: 烂日记

小孩才要选,大人可以什么都要,真是这样吗?淘宝的一个性格分析说我买一样东西之前要对比60多个类似的商品。可以这么说,即便在我小的时候,我也未曾试过这么纠结。现在,可以支配的钱更多了,可以做的选择也更多了,但实际上这些只会让我更加麻烦,耗费更多的时间在我到底要什么上面。

大人可以真的什么都要吗?我们要那么多干嘛呢?我们吃不完,我们用不完,甚至我们根本没有地方去存放那些东西。对小孩来说,把某个东西买下来,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但是对大人来说,东西买了以后,还会有一大堆的烦恼。我不知道这样看是不是有点过于消极了,因为实际上购买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我们喜欢,因为我们有需要,所以我们才把某个东西买下来,但实际上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带出很多的烦恼。有些时候我们买得太多,更加会导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如果食物买太多,吃不完最终还是得丢掉,在丢掉之前有可能我们根本不知道那已经变坏,又或者有时候我们看到很多东西很便宜,忍不住买了一大堆,最后发现我们根本用不上,又或者根本不合适。

小时候我根本不需要烦恼该怎么买某个东西,都是因为看到了某个东西,我才有了购买的欲望,所以那个东西肯定是能买下来的,但是价格多少、家长愿不愿意,这些都是小时候的我需要纠结的事情。其实绝大多数情况下,如果那是正常的诉求,我的家人都不会抗拒。一直以来我都是那种不会提出物理需求的孩子,虽然有些玩具我很喜欢,我都想要,但我知道我不能要,起码在我懂事以后我知道。在我懂事之前或者我会在那里哭闹。我已经不记得那时候的哭闹到底有没有好结果,我真的把某个东西讨到了吗?还是说只是换来了一顿骂、甚至一顿打。

现在我觉得自己有这么个烦恼——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因为我什么都不想要吗?有些东西我是想要的,但理性告诉我,没有必要。有些东西我的确是有需要的,为了那个我会货比N家,于是就有了开篇的那个60多的数字。在对待我需要的事物上面,现在的我真的很认真,甚至可以这么说,超过了当年父母限制我购物的程度。现在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有需要,但非常有可能转了一圈以后我的那个念头直接被打消了,因为太多的差评太多的负面反馈。在这个情况之下,就会造成了一个徒劳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同时人也会很受打击。要避免这种事情,实际上不比那么多,不看那么多,不知道那么多就好。如果是看直播,需要进行秒杀消费,根本没有这种烦恼,因为没有那么多时间让你犹豫。这的确能缓解我的纠结,但是我接受不了这种未知的冲动消费。

在买什么、怎么买上面,估计我这辈子都得一直纠结。

2023-04
2

顺其自然

By xrspook @ 9:57:30 归类于: 烂日记

小时候我并不觉得我跟其他小朋友有什么不一样,长大了以后我才发现我跟他们的确不一样。已经37岁的人了,但是我没有结婚,甚至没试过谈恋爱,就更加没想过要生孩子之类。为什么我会跟一般的孩子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呢?看一下我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其实原来就那样了。我单位已经结婚的女同事只有两个类型,一个是来这个单位之前已经有男朋友或者老公,另外一种是和我单位的男同事结合在一起。过去10多年从来没有出现过第三种类型,所以就出现了第四种人,大龄的单身女性,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跟我年龄差不多的那批人大都已经有两个孩子,而且第二个孩子都已经不小了,起码三岁。女同事是这样,而我的亲戚,跟我年龄最相仿的那几个,我妈那边的亲戚同样是没有结婚。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这种事情在我跟我身边的人身上居然有这么高的概率?是因为我们这些人跟其他人有什么不一样吗?还是说其实全体的概率都挺高的,不过我刚刚看到的这一部分尤为突出而已,而我也是个拉高概率的人。

我不知道爱与被爱到底是怎样的,其他人说从前其实也有男性暗地里表示过,但是我没有察觉,又或者说我一点感觉都没有,于是就暗示着拒绝了。为什么别人觉得那就是那回事,而我自己却完全不觉得呢?又或者说,其实那个时候我觉得那不是我想要的类型,我没有一点感觉,为什么我要接受呢?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类型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这里的意思是指对我自己的要求,既然我对自己都有那么高要求,我凭什么在我选择对象的时候要降低标准?我要让着他们?不是应该他们让着我吗?为什么得反过来?二者的结合我明白一定程度上的妥协是必须的,但如果根本没有感受到爱,没有觉得要为之而着迷的话,谈什么妥协呢?

我妈和我爸的关系一定程度上直接让我畏惧婚姻这种东西。从我懂事时起,他们就不在一个频道上,我甚至怀疑过爱到底是不是存在。他们当初的结合不过是一个不算非常糟糕的决定而已。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只会进一步的激发,结果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上,为什么要在一起呢?无论是他们其中的哪一个,在一起都是折磨。之所以让我畏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如果我也觉得折磨,如果我觉得妥协之后没办法和解,我该怎么办呢?按照现代人最经常的做法就是离婚了。既然知道要离婚,为什么当初要在一起呢?到底多少人是一直都快乐的呢,我很怀疑。我觉得如果那两个人在一起的话,起码在一段时间之内,二者都会觉得很舒服。在互相厌恶互相嫌弃之前,起码有段时间两人应该觉得任何时候只要在一起就会舒服。但现在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因为我就没有感觉到不舒服。我没有感觉到某个时候我必须得找个依靠、没有某个特定的依靠我就没办法活下去,我从来没有这种感觉,尤其是两个月前的住院经历,证实了我的这个想法。

一直都一个人,我承认是因为我根本没有努力去找,我也没有打醒十二分精神,从我身边的人那里物色,甚至可以这么说,我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用心过。现在我已经远离了那个有点纠结有点慌的年纪了,现在的我很坦然,我的确跟一般的女性不太一样。如果最终我能遇上,我会感谢老天爷,如果最终我还是一个人,我觉得这就是我的命。

2021-06
28

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By xrspook @ 11:22:51 归类于: 烂日记

前天高考放榜,昨天我初中的班主任找我问一些关于华农的问题,但实际上那些东西我都回答不了,根本回答不出来。因为在我那个年代,不存在这些东西。现在即便有了这些东西,肯定也不是我的考虑范围,因为太贵了。那我的老师之所以考虑这个问题,是因为钱意味着具有特权,所以同一个专业,加了个国际班的东西,录取分数就要降一些。之前我也听说过这种学制好像是2+2或者2+3,但是昨天我才知道,原来华农新成立了学院,叫什么都柏林国际学院。学制4+0,也就是4年都在华农,但只要你符合要求,就能拿到华农以及都柏林的学位,这样好像太假了吧,入学分数比别人低,学费比别人贵,用的师资也说不准到底是什么,同样4年以后毕业就因为钱所以能拿到了两个学位证?

天底下哪有那么便宜的事。但话说回来,那个学院现在只有三个学科,一个是园艺,一个是食品质量与安全,另外一个是生物科学。如果是这三门学科都在各自的学院,不过叫做国际班的东西里面,用的师资肯定是跟其他一样的,但问题是他们被独立了出来,据说专业课都是由都柏林的外籍老师授课。外籍照相师就那么几个,专业课可不只是几门这么简单。

这个都柏林学院一开始听名字我就觉得很不妥当,全称叫做“华南农业大学广州都柏林国际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如果名字是叫做“华南农业大学都柏林国际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我觉得这还说得过去。就等于是两间学校的合作,但问题是在华南农业大学之后加了个广州两个字,这就很神奇了,因为这种被包含的关系比较暧昧,通常来说取了个这样的名字就意味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完全独立出去。说是说毕业的时候会拿到单独的华农毕业证和都柏林学院的毕业证,但问题是如果华农的毕业证上写的不仅仅是华南农业大学,还有后面那一串字,那就很尴尬了。但是这实际上又只是华农的一个学院,就像是华农的一个国际学院。在纠结学位证、毕业证上该怎么写的时候,我特意翻出了自己的证件,发现上面没有提到我是什么学院的。所以天底下有这么便宜的事吗?就像中山大学,广州大学之类的那些二级学院毕业证上应该都写得很清楚,我觉得这个都柏林学院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继续教育学院,在毕业证上会写清楚的。以前华农有个珠江学院,在五山公寓的时候有一栋宿舍楼就专门写着那个名字,虽然实际上我们并不知道珠江学院到底是什么东西,但我们知道那好像是一个二级学院,不过在我们入学的时候好像已经没听说过招生之类的了。

我在华农读了4年本科,学费是一年5000多,所以不到3万就读完了,当然还没算上住宿费以及其它生活费。但是这个中外合作的都柏林学院,4年读下来光是学费就要26万。那种感觉就像是高考分数不够用钱去补一样。华农里面有很多贫困生,他们是拿资助读书的,所以他们签订的协议里写明了是什么专业,不能转科。他们的学费可能免了,但是他们还是要做很多勤工俭学之类的赚自己的生活费。那里有很多学霸,但是因为家里穷读不起,所以即便他们的分数很高,也只能去一些限定专业,一些在这个大学里有国家资助的专业。相比之下,这个都柏林学院的设定,让人感觉非常逆天。

在我读书的那个年代,没有这种选择,但现在这居然变成了一种分数不够的补救策略,哎~

2019-10
12

怎么死

By xrspook @ 11:33:32 归类于: 烂日记

癌症这种事情感觉越来越普遍,不知道从哪里看到的数据,现在的人有1/3都会患上肿瘤,而恶性的肿瘤就是癌症。1/3的概率,如果这是马拉松中签的话,我绝对不会碰上,从前的广马半程马拉松的中签概率大概是1/3,对我来说,那是接近1/5中的节奏,但肿瘤这种1/3的概率,我觉得我命中的几率实在太高了。

当人类还没有现在这么长寿的时候,我们根本不会把心思放在癌症上面。回想那些人均寿命50岁都不到的日子,很多时候,人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挂掉了,有些可能是战乱,有些可能是饿死,也有一些是病死的,看上去像是肺病的并发症,但谁知道那确切是什么毛病导致。因为以当时的医疗条件,根本没办法作出现在的准确的医疗判定。

在没有癌症插一脚的前提下,绝大多数人活着就是买车买楼生孩子,但如果人类知道自己必定会患上癌症,人类又会预留多少时间、资金和精力在对抗病魔之上呢?生病,尤其是遇到绝症,又或者是虽然你死不了,但是却要用非常多的资金才维持你生命的病的时候,一个人生病就意味着赌上了一家人的幸福。即便卖车卖楼到处借钱,也只不过是在死神最终动手之前先给一些好处费拖延一下时间。所以在这里。我提出这样一个疑问,如果真的患上了一种以现在的医疗技术无药可救的疾病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抉择呢?拖延下去,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家人都是无边的负担。自己死了一了百了,但是留下一屁股的债务,还得由家人去承担。或者别人不好意思把钱要回来,但是家人要背一辈子的人情债。就现在的国情来说,我们只有艰难的活下去这一条路,无论是靠药物烧钱维持,还是直接撒手不管,直接撕心裂肺地等待死神光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国家暂时还没有让病人自主决定放弃生命的选择。放弃生命这种东西,跟任何人提起他们都会很不屑你用这个选项,但是到了那个地步。为什么受罪的那个人没有权利选择让自己好过一点呢?我们没办法选择,在哪个家庭投胎出生,最后当我们离开的时候,为什么我们仍然不能自主选择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呢?

如果一个房子曾有人自杀,那么那个建筑将永远被视为凶屋。大家会觉得里面肯定会有些不干净的东西,所以才导致那个人做出那样的决定。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都会默默的暗示这么一点,那些选择自杀的人做得不对,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烈士,能因为一些非常光荣的原因去世。你或者会说,还没到生不如死的地步,为什么就那么快选择结束生命呢?为什么一定要到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时候才想到要结束自己?在我们还能清醒地行使意志的时候,我们可以签订一些停止抢救的合同。停止抢救跟主动实施安乐死有什么区别?

我才30多岁的人,没有被判定患有什么不治之症。现在就在考虑这些问题,显然正常的人都会觉得我脑子进水了,但这么严肃的东西,如果不在我们还很理性的时候去考虑,难道要到我们不能自已的时候再去让别人猜测吗?

2018-12
28

很为难

By xrspook @ 10:37:18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晚上虽然11点之前我就已经上床关灯,但是躺在那里我很久都睡不着,因为脑子里一直不自觉地在思考某些事。今天和明天之所以请假,首先是因为今天是《印度暴徒》上演的第一天,而这部电影的排片几乎都在今晚上19点以后。我必须得第一天就去支持,因为从排片情况看来,往后要再买到《印度暴徒》的票,而且是便宜的票就很难了。昨天在回家的路上,在搭地铁的时候,我发现我一直都很期待的万达万胜围的巨幕厅居然只要19块9。我一直都很想去那个号称是广州最豪华的万达影城见识一下,但《摔跤吧!爸爸》上映的时候,万达跟引进方有仇,所以那里不怎么排那部电影的片,随便排的也只是在一些小厅,而且把价格提得很高。这次理论上我可能拿到免费票,但不知道免费票什么时候出来,而且也不知道免费票是不是必须得28号晚上使用。既然我在猫眼上看到一个我非常能接受的价格,当然就得出手。适合的时间适合的价位,如果不出手,还等什么呢?!即便之后有了免费票,但我最期待的那个电影院的放映厅的最佳位置都被抢走了,免费会大打折扣。我入手的是两张,默认我妈跟我去,但我妈到底去不去,其实不确定。昨天傍晚,在猫眼APP上看广州《印度暴徒》电影院票价的时候,绝大多数都是19块9,但今天早上再去看的时候,票价全部都涨回来了,比如我买的那两张19块9现在就变成了40多块钱一张。

除了想看电影首映,今天还是我妈的生日,所以理论上我应该带她到处吃逛。今天是一个工作日,所以很多地方人不多,而且会有折扣。我已经在想今天该什么安排好几天了。

但昨晚回到家后,我妈跟我说,外婆的情况很不乐观。昨天她几乎没怎么吃东西。之前煮得很烂的粥水她还可以吞下去,但昨天吞不了。人不吃饭还能挺一周,但不喝水,三天之内绝对完蛋。昨天外婆的状况是连喝水都变得困难。不睡觉会让她一直震颤个不停,一直震颤她就没办法睡觉,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之前安眠药之类的还能派上用场,但现在,貌似那些东西已经失效。显然,现在再把她送去医院只会让她更痛苦,因为肯定会被送进去ICU,然后全身都插满各种管子,呼吸的、输液的、监测的……用这些东西维持生命,有什么意义呢?的确这样她就不会死,但活着其实是在受罪。我妈昨天的意思,她大概觉得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缓解外婆的痛苦,她越早走越好。我没有跟我妈说我的看法,其实,我也这么觉得。如果能安乐死,将死的人又能做选择,或者家人能帮她做选择,我们早就选择那个途径了,但显然,这在中国行不通,起码在现在的中国行不通。如果你选择自杀,人家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你,但以这样的方式活着,真的比死还要痛苦。

昨天上午我下单了个搅拌器,今天早上已经到货。既然外婆连半流质的东西都吃不下的话,估计大概就只能用这个方法了。在考虑让她吃什么东西的问题上,我已经往婴儿的方向想了。从婴儿的角度考虑,最好的营养是牛奶,但显然,外婆喝牛奶会腹泻。所以我就想到了搅拌器榨汁机之类的东西。虽然我不知道这个东西能用几天,但即便只能用一次,我也觉得有必要买回来。

今天晚上能不能如期去看电影,就得看外婆会不会有突然的变故。我很矛盾,保佑我们吧,各路神仙!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