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
31

标准服务服务谁

By xrspook @ 20:57:11 归类于: 烂日记

今天再次去了个地方,名字叫做“标准图书发行站”,专门卖标准书籍,并得到中国标准出版社全省独家授权,拥有“国家标准数字打印系统”,就是说它所打印的标准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也许以前买权威的国家标准必须电话订购或网购,现在,只要到那里就能买到正版的国家标准。该发行站附属于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研究院就更牛了,发行站只能打印国标,它则能打印各种地标、行标甚至国际标准,不过后者的价格不是按标准定价算的,具体计算方法大家试试就明白。

现在这个年代,生产什么都得说按照某某标准,就是说,一个企业必须有起码一套与之相关的标准,作为一个负责采购单位的小职员我深深感受到标准购买的麻烦。你必须得先注册才能看到或查到某个网站到底有没有你需要的标准及标准价格,而注册的必填信息中又规定你必须供出单位的具体资料。难道一个普通老百姓,想学习标准或购买标准都不可以么?难道用真金白银购买标准的就默认只是某单位?还记得第一次去发行站的时候我傻傻地问了句:“这里能开发票吗?”那里的大姐冷冷地回答:“这里什么都不多就是发票多。”(发票=报销=单位公款)的确,现在网络上很容易就能下载到免费的标准,不过,免费的就意味着翻版的,正版都有诸多限制,比如说GB国家强制性标准可以在权威网站免费下载,但前提是你必须安装软件才能看,不通过非法手段无法把那些权威的、免费的强制性标准打印出来。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要学习标准难道就那么难?标准服务的门槛到底是用来绊谁的?

知标准,懂标准是用标准的基础。标准制定的初衷是为了保护人们,方便生产,但为什么标准服务却从一开始就把百姓挡在门外呢?我们也许是门外汉,但参观参观总行吧,无论怎么说学习标准都是个自我提升的好事嘛。

2008-06
27

其实,我们也在进步

By xrspook @ 20:22:49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看了《广州日报》里一篇叫做《Google让我们越变越傻?》的文章,题目很吸引嘛,就看看我们怎么个傻法。文章分别从以下几个点展开:网络粉碎专注与沉思的能力;网络新阅读方式:海量浏览;打字机让尼采的写作风格发生变化;网络影响让传统媒体也零碎化。文中多次提到网络信息海量,人们随手就能抓住不少信息,人的思维方式发生改变,我们更注重阅读的效率,于是传统的媒体也渐渐转型推出各类的“零碎信息”。其最重要的观点如下:

    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说,该公司致力于将“一切系统化”。Google还宣布,其使命是“将全世界的信息组织起来,使之随处可得,并且有用。”通过开发“完美的搜索引擎,”让它能够“准确领会你的意图,并精确地回馈给你所要的东西。”问题是,它会使我们越变越蠢吗?
  “我感觉得到。”卡尔最后说,库布里克黑色预言的实质在于:当我们依赖电脑作为理解世界的媒介时,它就会成为我们自己的思想。
  上网阅读时,我们充其量只是一台“信息解码器”。
  当我们依赖电脑作为理解世界的媒介时,它就会成为我们自己的思想。

我有一个很大的疑问,如果没有Google的“系统化”和“人性化”,那么我们在互联网杂乱的信息海洋面前又能怎样呢?就好像在一个偌大的高校图书馆里,如果没有了准确地书目资料整理,没有了书目分类,找上半年你也许还找不到你的心仪的书本,又或许经过几个月以后你才知道图书馆根本没有你需要的。海量信息管理从一开始就和准确的信息收集及提取密不可分,无论是编排资料的还是抽取资料需要更多的技巧,需要化繁为简,用小小的关键词代替枕头般厚的著作,只有通过小化处理,大作才有更多被发掘的机会。

几年前,我刚认识Google、Baidu等搜索引擎的时候别人教我要会使用关键词,但看看如今的搜索词,都成句子了,比如说“为什么会***”,而不是从前的“***+成因/机理/原因”这让我哭笑不得。感觉就好像摄影,从前是摄影师手动调焦拍摄人像,而现在大家惯于使用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数码相机自由拍摄。到底哪个好一些呢?看情况吧,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个显而易见的知识问题,“自动模式”很优越,不过如果你是要做研究,“手动模式”更神通广大,前提是你得有一定的技术,比如说能纯熟运用关键词、巧妙提炼关键词等。Google可以在你初次搜索的时候自动为你从长句中抽取关键词并反馈出搜索结果,但对搜索结果的进一步发掘,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网络就得靠你自己了,比如,你需要从某个信息中发掘更好的关键词,通常是原关键词的上位词、下位词或者被用得更广泛的关键词同义词,进行多次搜索,发掘再搜索的过程需要你的专注与思考。搜索本来就是一个不断重复深化的过程。如果你认为搜索就是输入然后输出那么简单的话,可能是因为你只在使用一层搜索,你在依赖搜索,因此会觉得搜索让你大脑退化了,变傻了,但如果你能意识到多层搜索的存在时,你就会明白你才是搜索的主导者,你正在依靠搜索实现自己的目标,思路是你的,搜索是工具,仅此而已。

人,原有尾巴,但在进化过程中生物发现那部分并不在需要,因此就逐渐退化了,但为了应对复杂生活人需要大脑,因此人类大脑得到了匪夷所思的进化。我们的能力也一样,既然点击鼠标就能获取信息,为什么还要在图书馆瞎转呢?如何对所得信息进行处理,发掘出更有用、更全方位的信息才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在某些环节上我们的确退化了,但我们也在完善进步啊,且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也挺好的嘛。

2008-06
12

做人就该这样

By xrspook @ 17:42:23 归类于: 烂日记

认识网球不久后知道了世界上有个叫Rafael Nadal的西班牙小子,看过他的几场球以后就成为了他的粉丝,因为他骨子里埋藏着我一直追求、敬佩的东西。

昨天看了篇叫做“法网男单盘点:向疯狂、简单、执着的纳达尔致敬”的文章。我一直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特性都被它阐述出来了。原来我一直敬佩的就是那个“疯狂、简单、执着”的Nadal。引用其中的一段:打好自己的球让别人说去,与同年龄人相比,纳达尔有一种难得的大气和沉稳,没有烦躁与浮华,没有算计与尔虞我诈,专注打球、不轻言放弃,拼搏、耐心、坚持。

我一直追求的正是那状态。中学老师教导我不要通过贬低别人来突出自己,要赢就应该靠自己的实力光明磊落,别人使诈是别人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控制好自己,正符合那句“打好自己的球让别人说去”。“烦躁和浮华”是年轻人的通病;“算计和尔虞我诈”是凶险社会中一些人的保命之法。要做到超脱实在难。“专注、不轻言放弃、拼搏、耐心、坚持”是Nadal的特色也是我的特色,只不过大家用在不同的地方而已。

2008的Nadal又让我学到了新东西——互换角度,尊重他人。2007的温网决赛失利,Nadal曾在更衣室里痛哭,2008的法网夺冠后Nadal并没有像过去3年一样躺倒在红土赛场,也没有冲上观众席和叔叔们激情拥抱,甚至没有做出经典的振臂动作。因为被他连续3年击败的那个对手那时也一定不好受,他当过2年的温网亚军,但他的对手却当了3年的法网亚军。将心比心,不应该在别人的伤口上撒盐。能在此场合有如此冷静的思维,小子真的成熟了。

无论你认同不认同,但我觉得,人就该这样!

2008-06
1

做学问→做人

By xrspook @ 20:23:49 归类于: 烂日记

又听了一个星期的毕业答辩,以后不会有那么多时间去听,也不会亲历那么多好友走上讲台受老师们的批判。答辩除了考验学生的水平以外也反映了老师的水平,从提问深度及老师的表达方式就能明显地把老师的等级分出来。

最高层次的老师在问你问题的时候他/她就很有底,无论你会不会答,答成怎样,老师都会准备。首先,他/她会承认你的劳动成果,无论你研究什么,他/她都会称赞你做得很好,然后按照你的论文提出问题或建议。他们学识渊博,能把你的学术问题提升到一个哲理或实用的角度谈,把他/她丰富的人生经历融入点评中,并以一个你可以接受的形式去表达。即便你不会回答,你也不会有丢脸的感觉,反而你会十分心悦诚服地去接受建议。于是,就我们旁听人娱乐的角度而言,老师问赢了;就老师自己的角度而言,他把学问露了一手,得到了台上同学和台下观众的尊敬的;就答辩者而言,他/她也学到了东西,虽然被发现有缺点,但却不太窘,毕竟老师虽然拆了他/她部分楼梯,但却重新紧急地为他/她临时搭建了逃生通道。简而言之,这样的老师能把气氛弄得很和谐,不会让人难堪,正所谓:你好,我好,大家好。不过,要知道,能营造如此氛围的老师并不多,学院70多老师中,能成功做到的用10个手指头就能数完。

稍逊一筹的老师属于那种能提问题,并且对答案十分有底。他们的问题有理有据,但由于有的学生回答得不太好,或者语气稍有不敬,老师会发发脾气,于是气氛可能会闹僵。在这种情况下,旁听的同学会觉得老师很尖锐,很有料,学到很多,但台上人却会对老师怀恨在心。老师没错,不会答的同学问题也不大,却形成了一个比较尴尬的场面。

恶劣的老师会让你感到莫名的厌恶,因为他/她的存在似乎就是要做到鸡蛋里挑骨头,但问题是,他所挑的那些骨头往往不是真正的骨头,而是由于老师自己知识残缺而造就的“不是问题的问题”。那些老师总觉得自己天下无敌,无论学生说什么,无论学生的导师是什么来头,都要大喷特喷一番。正所谓“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懂的人明显会知道他在胡说八道,不懂的人则可能被他的气势所震慑了。台上人往往会因落入如此境地而不知所措,台下人则虽然愤愤不平却不能站出来跟老师理论一番,在这情况下,台上人窘,旁听人急,其他评审老师也窘,因为毕竟是同行,不好意思当面指正打断。如果真的落入那些无知却又老装作有知的老师之手,只有两条路可以选:一、太惊慌的话,无论他说什么,认同他,不断地对他微笑点头,承认那些不是问题的问题;二、信心爆棚,手握真理,可以跟他/她火拼!相信其他老师的水平,他们一定会判断出谁对谁错的。

记得从前杨院长说过“学士是模仿的,硕士是研究的,博士是搞哲学的”。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应该是大智若愚,他/她的高深并不需要通过贬你区区一个没毕业的本科生来实现。因为他们除了学问厉害以外,他们也深知做人的道理,要他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尊重他人!

2008-05
13

兴趣 → PASSION

By xrspook @ 23:32:07 归类于: 烂日记

选自金山词霸2002:

兴趣(《高级汉语大词典》)[interest;taste]: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

passion(《美国传统词典(双解)》):(1)A powerful emotion, such as love, joy, hatred, or anger. 激情强烈的感情,如爱、欣喜、憎恨或生气;(2)Ardent love. 热烈的恋情;(3)Strong sexual desire; lust. 强烈的性欲;色欲;(4)The object of such love or desire.  引人暇思者这种热恋或欲望的对象;(5)Boundless enthusiasm. 无限的热爱;(6)The object of such enthusiasm.  热爱之物这种热情的对象;(7)An abandoned display of emotion, especially of anger.  激情爆发感情的恣意发泄,尤指怒气;(8)Passion;(9)The sufferings of Jesus in the period following the Last Supper and including the Crucifixion. 受难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之后,包括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时期内所受的苦难;(10)A narrative, musical setting, or pictorial representation of Jesus’s sufferings. 耶稣受难的故事或图画表现耶稣受难的故事、为此所配的音乐或以此为题材的画;(11)Archaic【古语】;(12)Martyrdom. 殉道;(13)Passivity. 受难

今天看了yukind老师一篇兴奋的随笔,勾起了我讨论兴趣和passion这两个东西的兴趣。

一直以来,从小学,甚至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和家长们就对我们说要培养“学习的兴趣”,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瞎掰!在中国的教育制度之下,200%的应试教育,兴趣通常都是有形无实。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兴趣班”,于是家长们就“好心”地把儿女们的空余世间都塞满了“兴趣”。到底什么是兴趣,我个人认为应试教育和兴趣班只会让兴趣逐渐消磨掉,最后让孩子把兴趣退化为憎恨。当然啦,我不排除有真的喜欢考试学习、参加各色兴趣班且能越来越沉迷其中的孩子,但起码,在我接触到的孩子中,兴趣这东西通常是“被迫”而非“自愿”。

兴趣真正的进化对象应该是PASSION(激情)!从喜欢到沉迷!我十分反对“逼”出来的兴趣,我更喜欢自己寻觅适合自己的兴趣。

兴趣 -> 喜欢 -> PASSION -> 沉迷 -> 成精

yukind老师在他今天的日志中有一段是这么写的:

ok,说点正题了。这老头还真有点意思,一路下来,他都在很兴奋地说话,最后跑到杨院长的实验室里头,看到用twin screw extruder[xrspook:双螺杆]做的大便状的膨化产品的时候猛夸了一通,然后就对着一群师弟师妹总結说,这个东西可以做到国际化的,你们要好好努力,做食品不是靠技术的,靠的是passion,passion是最重要的。对对,非常美妙的insight,一个词就总结了答案了。读研究生有什么意义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可以帮助你寻找一种passion。

我肯定自己很有PASSION,是不是可以免去研究生不读,直接颁个学位给我呢做实验的时候我靠的就是激情,兴趣只会引导你暂时投入,而PASSION则帮助你长期保持最高的战斗状态。研究东西都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因此耐力要比爆发力更重要,要完成一个项目身体和心理所得经受的考验远比马拉松严峻,而我觉得PASSION这个劲过药物的东西就能让你一直VAMOS,VAMOS再VAMOS。真的很不可思议,若不是亲身体验过,是难以想像到的。持续不断的PASSION让你可以笑着面对一切,无论是好还是坏,它甚至可以让你做到苦中作乐,特别是在总结回望的时候,会把最苦最累的东西转化为充实美好的记忆,继续鼓励你向前,制造出更多的兴趣继续进化出PASSION,形成良性循环。

我是个怪的人,很容易就有了兴趣,兴趣又很容易转化为PASSION,但有时可能就是因为转化过程太快了,因此一个阶段过后就很自然地形成个休息颓废的间隙,然后继续兴趣,继续PASSION。整个过程间歇式循环,当然啦,调整的时间较短。无法解释自己这种一股一股的激情,效果就好像射箭一般,不能连发,却每次都能有力精准,难道这个与我的星座有关?

兴趣,好东西来的,若能转化为激情,更好!各位没体验过激情的朋友们,找机会领略一下吧,保管让你难忘!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