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
25

周末干了啥

By xrspook @ 11:27:28 归类于: 烂日记

刚过去的周末,我过得有点扯淡,因为周六下了一整天的雨,所以我哪都没去。基本上一天就在床上度过,要不是在睡觉,要不去躺着床上看《摩诃婆罗多》。通常情况是这两种是混搭在一起,看累了就睡觉,睡醒了继续看。我妈跟我差不多,不过她做的不是睡觉和看书,而是看电视。我在床上躺了一天,她坐在电脑旁看了一天的爱奇艺。直到晚上,我才发现原来有事可干了,因为米叔有个新的视频可以翻译。那个视频跟电影没什么关系,跟米叔的其它作品也没什么关系,但会传递给我们一些信息。第一眼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我就知道我要翻译,但同时,我也知道这不容易,无论是下载还是翻译本身。因为视频有十分钟那么长,下载肯定很耗时间,而他们说的是英语,没有人工字幕,英语字幕是Google AI自动生成的。这可以用来辅助理解,但问题是某些地方肯定不准确。相比于其它AI,Google的已经挺靠谱了。但实际上整个翻译下来,我发现我不懂的东西,Al也不懂,而我听出来的东西AI有些没识别出来。也不能怪那个机器,只能怪说话的那个说话的人发音不非常标准。一直以来,我乐于翻译的那些东西,即便说的是英语,也带有口音。或者是西班牙语味的,也可能是咖喱味的。路是我选的,我不能怪别人。

前天下了一天的雨,但昨天没有下雨了。早上起来以后,我继续去完善翻译,主要工作是调节时间轴和校对。让我觉得有点惊讶的是我记得之前下载自动生成的字幕出来的时间会总非常错乱,根本用不上,但这一次居然可以用。虽然AI生成的字幕断句很奇怪。翻译的时候我不得不把很多句子从短句连成长句。但连成长句以后断句还是会有问题,所以这就意味着十分钟的时间轴我要一个一个全部调节。如果我不想这么调节,我就得把字幕轴打一遍,但打一遍以后我知道我还是得调节。这是一个让我有点纠结的决定。如果完全没有时间轴,我直接自己去打就好,但现在有时间轴,但不准。时间轴不是完全的提前或延迟,而是或长或短(因为断句奇怪)。一边翻译我就一边在想到底我要重新打轴,还是翻译完以后慢慢调。最后我选择的是慢慢调,因为其实要拖拉的东西也不多。当我调整到三分多钟的时候,我妈问我能不能和她一起出门。我跟她说,这个东西有十分钟,我只做了三分多钟,我也不知道。听到我说十分钟的时候,她很兴奋,因为她听错了,她以为我的意思是十分钟后就搞定。但显然,那六分多钟的东西,我说不准要搞多久,因为实际上这不是六分多钟,因为后期的校对也很费时间。听清楚我的回答以后,她问我五个小时能不能搞定,我说不准。这些东西是很耗人的,不搞定这个我不会出门,我妈清楚。所以,她彻底打消了出门的念头。

到下午2点多的时候,我终于完成了翻译压制和上传,但是上传完以后,等网站审核完发布又是一个半小时后的事了。如果三点东西就发不出来,或许我还会问我妈要不要出门,但显然那时都快四点了,所以最终我选择了自己一个出门刷街跑步。这个2019年,我从来没跑过阅江路,也从来没跑过13K,但不知道为什么,昨天我有这么个强烈的欲望。这种欲望对我来说是好事,所以我把握住了。

脑子累的时候应该去折磨肉体,肉体累的时候应该动动脑子。

2019-02
23

《罗摩衍那》终于到了

By xrspook @ 19:17:34 归类于: 烂日记

今天我的《罗摩衍那》终于到货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昨天我把天猫上的那一笔提交了退款,然后在京东上重新买。天猫的那一笔是我过年前下单的,准确来说是1月16号。直到昨天,我已经催促过人工客服超过5次,按订单上的提醒发货无数次,系统催促每次都无果,人工客服每次都告诉我没有接到库房那边的发货通知。昨天我看到京东上这套书有每满100-50的优惠以后立马心动了。因为这套书的书面定价是598元,按照京东的规则,我只要凑够600块,几乎等于这套书我能打个五折。价格几乎和天猫的价格持平了。所以昨天我把天猫的客服骂了一顿,然后跟他们说,如果不发货退款。按了退款以后,几分钟之内他们就成功退款了,显然之所以这样,是他们根本就没想过要发货,所以一直拖着不处理,为的就是让客户忍无可忍然后自行退款。就当时的价格来说,那家店这个版本的《罗摩衍那》是全网最低的。大概因为他们觉得这样不划算,别人比他们赚多很多,所以心里不平衡,而且库房的确也没有货了,所以直接用这种拖字诀。

在天猫上的那套书一直不发货的时候,我也一直有去其它店观望,让我觉得很惊讶的是京东的自营店一直都把这套定价598的书卖568,而其他店的定价通常400不到,这样的价格怎么可能卖得出去?原来好戏在后头。对我来说,我需要凑的价格是32元,在那一批参加活动的书里,显然挑一本32元的书我最划算,但是因为那些书太多,让人眼花缭乱,而当时已经是傍晚快要搭别人顺风车走的时候,我没那么多时间。所以最终我选了一本33块4的《岛上书店》。最终我的结算价格是三百零一块四毛,在给钱的那个步骤里,我发现自己原来有一分钱的钢崩,我可以用钢崩和银行卡混合付款,另一方面,京东白条那里显示如果我开通使用白条,可以再减去35元。那个时候我没很多时间考虑,我知道京东白条是什么东西,以前我一直没想过要使用它,但这一次,为了达到最终天猫的那个优惠力度,我开通使用了京东白条,所以最终我的结算价格是266.4元。从大数上算,只比天猫的259元,少了7块钱,但我又多了一本书。天猫会一直不发货,但我买的这两本书都是京东自营的,都是许诺第二天就能送到,而确京东也做到了。一直以来,京东售卖图书的品相都不怎么样,原因是他们通常都只是把书装进袋子里,但经过暴力的装卸以后,通常送达时书都不成模样,但这一次,他们居然把我买的一套书和一本书装到了比较结实的纸皮箱里,虽然昨晚和今天下雨,但箱子只是外部湿了一点点。这260多块钱的书非常有份量。

最终印度的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我都凑齐了。《摩诃婆罗多》是精装版的,用的是16开;《罗摩衍那》是平装版的,用的是32开。就文字的版式来说,《摩诃婆罗多》很多都不是用诗词的方式,但实际上阅读起来有点不顺畅;《罗摩衍那》就版式来说全部都是诗词,但实际上通俗易懂。从书本的体积来说,我觉得《罗摩衍那》应该没比《摩诃婆罗多》少多少,但实际上我知道内容肯定短很多。《罗摩衍那》是季羡林先生一个人翻译的,但《摩诃婆罗多》汇集了多个译者十多年的心血才终于弄出来。纸质书(但在纸质书之前我已经买了《罗摩衍那》的kindle电子版,《罗摩衍那》没出电子版)我先买《罗摩衍那》再买《摩诃婆罗多》,但实际上,到货时间却相反。如果有人要尝试读这两套巨著,我会建议他们先读《罗摩衍那》,因为季老先生的翻译会让你读得舒服些,而不会一开始就被非常大量的人名搞得糊涂。《摩诃婆罗多》的注释里没有梵文名字,但《罗摩衍那》有,这也是我推荐大家先读《罗摩衍那》的原因。《摩诃婆罗多》里面的人物出现的时候可能有多个中文名字,这一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书里的这个名字在其它翻译版本里又可能是另外一个形式,只看到了中文名,没看到梵文,会让你接触其它版本的时候迷茫。既然他们把这套书翻译出来了,为什么不整理一个中文译名和梵文名字的对照表呢?

如果神经的话,我在一年之内就可以把这两套书都看完,但如果兴趣消失,这两套书可能我这辈子都看不完。

2019-02
1

完整版,已阅

By xrspook @ 9:01:18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我终于把TOH的完整版看完了,结果有点被欺骗的感觉,因为在中国宣传这部电影的时候,说中国的版本里面的米叔片段会比完整版多,但实际上情况刚好相反。国内版相比印度版少了40多分钟,歌舞被删掉了一些,表现费兰吉性格特征的小片段也删掉了一些。虽然没有了那些小片段,我依然能在电影院三刷之后得出对费兰吉这个角色的正确看法,但如果有这些东西支撑,我的观后感会更有说服力。不过这也证明了剪刀手的逻辑是正确的,因为删掉也不影响我理解,但就我个人而言,会觉得有点可惜。在看完完整版以后,我的反应是我真厉害,没看那些小细节之前已经能得出同样的看法,那些小细节更是完美地支撑了我之前的看法。完整版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前面多了历史烘托的部分。看完整版以后,我纳闷了,我实在搞不懂为什么印度人不喜欢这部电影。一定程度上,我觉得这绝对是电影创作团队意料之外的。作为一个外国人,我觉得印度人看完这部电影以后,应该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之类的东西大爆发才对,但实际上是负面的东西占了绝对上风。这让我觉得非常匪夷所思,难道就因为这部电影的故事是杜撰出来的,没有史料支撑吗?一部电影里有真正的历史背景,又或者说有他们信奉的神支撑才能红透半边天吗?我不能说他们是落后愚昧的国度,但现在都已经21世纪了,仅仅一部影视作品,难道就不能暂时脱离那些东西?

去电影院看完《印度暴徒》以后,我回家在爱奇艺上看了《我不是药神》和《一出好戏》。《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非常好,但《一出好戏》看得我非常纠结。如果让我选的话,我宁愿看《印度暴徒》,也不看《一出好戏》。《一出好戏》看第一遍的时候已经让我觉得很痛苦,绝对没办法让我再看第二遍。但《印度暴徒》对我来说一遍两遍三遍还是可以的。每次我都能找出一些之前我没把握住的东西。第四遍的时候,我终于不是在电影院而是在电脑前看。某些细节没看清,我可以倒回去重新看。如果一开始就可以这样,大概我就不用看到第四遍了。如果这一切都反过来,我在电脑仔细看过以后,我还会去电影院刷那么多遍吗?看完完整版以后,我问自己,到底我去电影院刷那么多遍值得吗?我觉得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我去了三个之前我没去过的电影院,尤其是万胜围的万达。那是我去过的电影院里最爽歪歪的,没有之一。电影院的翻译和民间的翻译我觉得各有千秋,有一些电影院里我看不懂的句子我总算在民间里找到了应该有的表达方式。但有些情节,我又觉得电影院的那个版本比较好。二者都很好。我觉得民间的翻译其中某些词句是有参考电影院版本的。虽然我说不准是不是完全一样,但是某些句子给我的感觉就是那个味道。这部电影我还会看第五遍吗?很难说,但是某些片段估计我得重复看上好几遍才过瘾。最终我会存下一个蓝光的版本作为留念。或许出蓝光版本的时候我又要做幕后制作花絮翻译了。

虽然《印度暴徒》这部电影的票房让人非常失望。我曾经在宣传这部电影上又付出了非常多,但我不会因此而感到后悔,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2018-11
23

动力是…

By xrspook @ 10:10:08 归类于: 烂日记

什么是我翻译的动力?我觉得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就像问什么是我运动的动力,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想减肥,我想控制体重,但是那个大概是用来糊弄别人,说说而已。实际上当你沉迷进去以后。运动就只是一个你很想去做的事。那会让你很兴奋,让你肾上腺素飙升,让你感觉良好。那些什么控制体重,那些什么减肥,都被抛到九霄云外了。虽然很累很辛苦的时候,你会想停下来,但是只要不是真的超过了某个限度,我是不会停下来的。我觉得自己真的不行的时候,我会降低强度,放慢速度,但不会停下来,坐一边站一边或者直接不干了,所以,在篮球训练的时候,但我看到这样的队友,我会对他非常不屑。大家都在做同样的事,为什么绝大部分人都可以但你就不行,既然你知道自己不行,你不是应该暗暗去加码练习让自己行吗?但是,越是那样的人,越是不会干这种事。我很想过去骂他一顿,甚至揍他一顿,但这只是想想而已,别人要怎么干那是别人的事,我无法控制。我能控制的只有做好我自己,拼尽全力。所以,当我在运动场上的时候,没人会责怪我为什么不尽力,因为他们看得出来,我已经拼尽全力了,甚至已经超过我自己的极限了。有时,我妈担心的只是我会不会拼得太过了。既然我能100%甚至120%的发挥,为什么我就只放出五六成的功力呢?!显然那个不符合我的性格。

回到一开始说翻译的那个话题,我为什么要翻译呢?一开始的时候我希望我能把我身边的人不太懂的语言翻译为他们可接受的,于是他们也可以和我一起去享受某些东西的快乐。但实际上,当我曾沉迷进去以后,我会发现我为的根本就不是他们,而是为我自己。我想知道得更多,我想把某些句子翻译得更合情理,更通顺,甚至更高雅。如果我是以读者为导向,估计我就不会这么努力了,我不会因为某些理解斤斤计较。不理解的东西就直接跳过,跳得越来越多,甚至会让你打消去翻译的念头。但我为什么会抓住一些句子不放,为了一两个句子搞不清意思要找各种方法要找各种人去帮忙呢?之所以这么拼命,归根到底是因为我想知道。但当我去找方法找别人的时候,我可能会带着我要翻译我要帮助别人理解的帽子,我是为他们打听知道的。所以当我完成一个作品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又提升了一个层次。自己在表述方面或者在错别字控制方面又得到了提升。对读者来说,他们只是知道了更多,但对我来说,我又学到了更多。我不知道专业的翻译是什么心态,但对我这个超业余的低手来说,每一次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因为我总要把自己沉迷进去,才能以原文人物的心态去感受理解,因为有些东西对我这种外语太渣来说是谜语。我没看懂,瞎蒙的。怎么才能瞎蒙的靠谱?唯有代入角色。这么多年下来,我觉得最难的句子是那些每个单词你都会,但串起来就不是那个意思的东西。那比一个非常长非常麻烦的单词难整多了。俚语那个东西你不能靠查一个单词就在词典里找出它的意思。俚语的掌握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积累过程。我不知道别人怎么学会的,显然我在这方面非常糟糕。所以到最后校对的时候,我会重新思考自己有些逻辑说不过去或者感觉怪怪的的地方,是不是那里用了俚语,而我又很暴力地直译了。

生活中有太多需要我们努力、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了,也正是因为这样,生活才充满乐趣。在运动场上,我可以咆哮,在大脑运用方面,我也可以。

2018-10
26

感同身受

By xrspook @ 9:43:51 归类于: 烂日记

用了很多年的时间我才明白到,其实最重要的是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至于自己的语言到底是怎么样的,显然这是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所以当我们还只是一张白纸的时候,真的很难说出到底我们的风格是怎样的。

还记得小学的时候,每当写作文我就很头痛,我妈就会丢出一堆作文书,让我去参考,其中还有一些是手册之类的,但我却觉得“参考”那些东西等于是抄袭,我很讨厌抄袭。我不怎么看书,虽然小时候我很喜欢听我爸讲中国古代的故事,每当一有空我就会让他跟我讲,但实际上我记住的不多。故事描写场景是怎么样的,我通常都不会记得,我只记得情节,但只记得剧情只能让我把个大概,不能帮助我顺利完成小学低年级的写作。现在回想起来,其实那些作文不过是让我们把所见描述出来而已。理论上,真的很简单,实际上,当你的词库里面根本没有东西的时候,什么都无从谈起。那个时候,经常被老师表扬的那些作文里面总是有很多我想都没想过要用上去的形容词,各种定语和状语听得我瞠目结舌。即便给我一本《现代汉语词典》,我也无论如何堆砌不出那些东西。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做到的,反正如果你不是让我照抄,我实在写不出来。

随着后来词汇量的丰富,这种状况有所改善,倒不是因为我课外的阅读量增加了,而是因为语文课上多了,其他文科类的课程也有不少,所以我见识多了那么一点点。直到小学高年级,议论文读后感等那些东西出现后,才终于让我有个可以宣泄感觉的出路。因为那些东西是谈感受的,我还真的有感受。感受这种玩意,并不需要太多的定语状语。当我很自然的把内心想到的写出来的时候,让人出乎意料地那篇作文居然被老师点名表扬,但当我很刻意地想再次重复那种事情的时候,往往是吃力不讨好。之所以有这种改善,大概是因为小学中高年级的时候,我开始看金庸的武侠小说,跟我小时候听我爸讲故事一样,那些描写的场景几乎被我直接忽略,但是我却非常喜欢故事情节,哪怕是些天马行空的武术招数,也会在我脑海里各种动起来,就更不用说每当说到各种人物心理活动的时候,我是多么的感同身受。也大概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学会了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虽然绝大多数时候我不会这么干,但是当我冷静下来的时候,我是可以做到的。

最让我不得不学会感同身受大概是在我开始翻译各种采访的时候。我翻译的东西不多,因为我不是专业的,我也不想成为专业的,而且我翻译的都是针对少数几个人,那几个人相对于其他路人甲不认识的人来说,我算是比较了解,于是在翻译他们回答别人问题的时候,我自然而然就会用上感同身受这一招。有些时候,我会觉得我在用他们的语言讲他们的故事,但实际上,我只是在用我的语言讲他们的故事,但是一定程度上,我已经把他们当作是我自己。这个状态有点难以形容,但的确存在。虽然我们根本就是完全不一样的个体,处在不一样地方,讲着不一样的语言,有着不一样的生活,但有些时候,他们说说,他们所做的,我会想象或者感受得出他们那个时候的那个状况。我觉得,只有翻译的人做到这一点,才会让读者更进一步地感受到某些东西,而不只是觉得那不过是一堆文字而已,只是文字,看不到动态影像本身。我需要用文字描述出的状态,如果连我自己都不能体会,别人怎么可能看得到?!把故事写出来,如果自己都不曾被感动,那东西绝对不能拿来糊弄别人。可能这种设身处地的代入角色有点神经质,但我愿意做这种不寻常的人。

在恰当的年龄,我积累了恰当的经验,在做着恰当的事。这一切加起来就等于我过得很幸福。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