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
20

换个地方练习咋了

By xrspook @ 11:52:19 归类于: 烂日记

我已经不记得我有多长时间没在家的电脑上看电影了,感觉已经很久很久。自从我重新开始规律运动以后,每次回到家里,晚上都有一个躺在地上向天花板推球的练习,其实我完全可以把球拿到小区的一个空旷位置,做垂直的推球,但我实际上根本找不到一个通常其他人看不到我,我可以在那里安安静静地做完这种操作的地方。所以影响最小、最不容易被别人看到的,还是在自家屋子里,自己的房间里一边播着我自己刻录的CD,一边推球。

现在的进步跟一开始比起来已经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看不出任何的进步,反而有时会感觉到退步了。这样其实我是很想换个训练的方式,但实际上暂时我没有没找到可以替代的方式。从前的跑步真好,穿上鞋子就可以了,需要纠结的是手上那个可以定位的装置,以及如何可以准确测定心率。但是跑步这种东西完全不受天气的影响,只要我不怕淋湿了要洗鞋。不限定在什么场地,穿上那身衣服就可以开始进行我的训练,就不会在乎别的人怎么看,其他人也都通常直接明白到这就是一个跑步的人。但是如果一个30多岁的女生拿着篮球在大街上一边走一边拍,那必然会吸引非常多人的目光。我这是在炫耀着什么吗?为什么这个新手会在大街上这么干?还有就是为什么30来岁还干这种事?几乎可以这么说,在所有人的眼中,跑步是可以在任何场地发生的,所以你看他的样子像个跑步的,他就是个跑步的,但是如果你拿这个篮球而不是出现在篮球场,他们就觉得这个人有点不正常,他不应该在这个地方搞这个东西。

比如我在办公楼的大堂练习垂直推球的时候,几乎路过的同事都会跟我说,为什么不去球场呢?我只好回答一句,我太懒了,不想带个安全帽过去,虽然的确这是其中一个原因。走到篮球场起码需要10分钟,甚至需要15分钟,我还得戴着个安全帽。但如果我直接在办公楼的大堂,一个足够空旷足够高的地方练习推球,15-20分钟我就可以完成200个了。其实不在办公楼的大堂,我直接在办公楼前的空地也能完成这个练习,只要外面不下雨就可以,但是晚上的大堂灯光会稍好那么一点点,而且因为四周有参照物,我可以确定自己有没有纯粹瞎来。我没有在那个地方运球,我也没有碰到过其它东西,更加不会把球打到墙上又或者说撞碎玻璃之类。我最大的破坏就是当我离开的时候,我会把地上那一块80×80的地砖搞湿了,而且那个地方以及周边的位置可能有我的脚印,仅此而已。一大早搞卫生的阿姨会拖地,地拖一过,什么都看不到了。我的球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掉到地上,下来的时候我都能稳稳接住,200个球,哪怕一次掉在地上都算是非常离奇的事情。即便这样,路过的人依然会觉得这个人在这个地方这样耍篮球好奇怪。我觉得自己是尴尬的,他们也觉得刚好路过看到我正在做这个,也挺尴尬。所以如果单位的篮球场不是在作业区,不需要带个安全帽过去,不需要走上个15分钟。篮球场就在我们的生活区,是室外场,5分钟就可以到达。大概我会走到那个地方进行我的推球练习,除了下雨的时候。

为什么做很普通的事情却依然容易被别人嫌弃呢?

2021-08
14

终于找到靠谱的篮球教程

By xrspook @ 18:15:55 归类于: 烂日记

我觉得我最大的优点在于我敢于尝试新事物,如果我遇到某种好的方法,我会勇于颠覆之前我所有的认知,兴奋地从头来过。

此刻我的右手在发抖。因为就在较早前,我开始了新一轮的投篮练习,那个手法我之前未曾听过,也未曾练过,没有人给我推荐过那些视频,纯粹是因为运气,我在B站搜索三分球的时候,无意之中找到一个香港教练的视频。那个教练叫做CoachFui,翻译成比较通俗叫法是灰Sir,之所以称为Sir,是因为通常香港人就是这么称呼他们的老师的。我不知道他是谁,也不管他长得什么样,身材如何,反正教的东西很有道理,我就接受。他的教学视频都很长,接近20分钟一个。看过好几个视频以后,我觉得他的视频是最靠谱的,最接地气的,最可以使用的。其它视频通常都是一些篮球爱好者在研究模仿他们的对象,有些视频他会加入某些自己的经验观点,但为什么会这样?他们没办法说得出来,不过是他们一直都在用觉得有用的东西。刚开始用单手投篮之前我就想找教学视频,但是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所以我也就只能东拼西西凑大概差不多那样。现在我的罚球的命中率在正常情况下能达到6成以上,如果状态很好的话,甚至能达到8成以上。如果不是在罚球线,而是定点投篮,我的命中率也可以在5成以上。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投篮,并不在对抗的条件下进行,但即便这样,我依然觉得不满足,因为今年我的目标是解锁三分技能,只拥抱着现在的命中率、以我现在的技术、没办法实现愿望。

在我看灰Sir教学视频之前,我没有找到我无法实现三分球非常确切的原因,除了身体协调性,腿部的力量无法传递到上身这个大方向以外,我没有明确地找到确切原因和解决方案。大概如果在这个时候有个比较厉害的人指点我一下,打通我的任督二脉,我就可以通过了,但显然没有。在看过一个灰Sir的教学视频以后,我很喜欢,所以忍不住一个接一个往下看。他用很科学的方式解释为什么会这样,还会结合人体的构造以及实际的情况去讲解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为什么这样是错的,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做。如果要实现某个目标,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去练习。这些东西都非常实际。他的风格很香港、很现实主义,不会让你觉得有教条主义的感觉。不像书本上说的那些,又或者一些历史比较悠久的外国教学视频里讲的那样。因为书里面和老版本的教学视频只会告诉你要这么做,不能那那么做,但不会跟你解释为什么会这样。光说不练假把式,光是看视频不拿起篮球,不到球场上练习,所有东西都是瞎掰。

因为在这之前我已经用手指的力量投球一个多月了,虽然也会制造旋转,但是旋转的那个效果我也说不准为什么有时可以,有时不可以。但是当我转为用手腕力量,当我知道了下腕和拉球以后,我明显地感觉到出手更顺畅更稳定。当然这些都只是在篮球场以外的感知,至于投篮效果如何,我还得去篮球场去亲身体验。他的教学视频我会一直看下去,除了看投篮部分的,还有其它篮球技巧部分的。这些视频看一遍不行,估计得一个视频重复好几遍。看字幕和直接听完全不一样,因为我的母语就是粤语,字幕反而会让我觉得有点生硬。如果一边听一边看的话我会更加专注,莫名亲切莫名入戏啊!

不是所有人都敢于颠覆自己,而我恰好就是那种人。现在我的运气又这么好,遇到了非常适合我的篮球教学视频,真幸福!

2021-07
17

快到天花板了

By xrspook @ 20:01:31 归类于: 烂日记

我家的楼底高度大概是2米8,而我房间的床的高度是50厘米,也就是床到天花板的距离是大概2米3。上个星期我就曾经试过躺在床上往天花板扔球的时候触碰过天花板,但那只是极少发生的事,即便我很努力地想再次重复也非常困难。但是昨天晚上我的球可以离天花板越来越近了,旋转是很猛烈的,垂直也保持的还可以,就是不时会打到空调的室内机。因为我可以往上丢的高度越来越高了,之前只是碰一下空调而已,现在只是直接在面板上摩擦,球的旋转被停了下来,然后空调面板出现了篮球的痕迹。如果我妈仔细看的话肯定会看到,而且她是老花,比我这个近视眼看得更清楚,只是她有没有认真去观察呢?如果不是故意给空调机搞卫生的话,大概不会有人注意那个东西。

昨天我能把篮球丢到天花板的概率越来越高了,甚至是只要我想那么做,起码有50%以上的概率我都可以做到。我突然感觉到一种新的力量来自于拇指。开始往上扔球开始的时候,理论上应该是我的肱三头肌以及前臂发力,同时拇指发力,当球即将离手的时候,食指开始给球带入旋转。我昨天的感觉是好像我的拇指一旦发力碰天花板的几率很高了,球的速度也快了很多,所以是不是意味着实际上之前我一直力量不够,是因为我只是在用拇指以外的手指去发力呢。如果不能把上臂前臂以及手腕的力量加在球上,纯粹只是靠手指弹拨的力肯定不能搞多远。但拇指发力这种东西我还不好说我是否真的掌握到了。这还需要用一段时间去感受。但话说回来,如果拇指真的发力了,那个球出去的速度就太快了最终我能加在球上的旋转力度会小很多。

以前当我用双手投球的时候,我感觉拇指几乎没有发过力,都是靠两只手的余下4根手指去弹拨的。但是如果我用的是单手投球,手指必须张开,拇指跟其它手指的角度就很不一样,拇指必定是一个支撑点。如果拇指这个支撑点不发力的话,当然这个球的轨迹以及出去的力度就会大大受到影响。对我来说,左手只是一个辅助手,所以如果我是足够稳定,没有左手我依然能把求稳稳地投进去。躺着向天花板投球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现象,我的球好像不受控制有点乱飞的时候,非常有可能是我的辅助手过于随意了,只是一开始的时候起到了作用,出手之前的跟随没有完全到位,所以球在上升过程中就歪了。但是如果我的辅助手全程到位的话,好像球不会那么容易歪,而且无意之中我也给球加进了力度。加力这种东西好像不太好,但是在某些情况之下加一点力也无可厚非,比如说对我来说,在罚球线后一两步那个位置到三分线,如果不加力可能会很有难度,虽然现在我暂时还没有挑战那个距离。

按照现在我的进展,再过一两天。如果在家里我仍然躺在床上丢球,非常有可能每次都会触碰到天花板,这就意味着我得改变方式,我不能躺在床上了,我只能躺在地板上,这样的话我又可以多50厘米的训练空间。当我能躺在地板上,让球触碰天花板,而且是以干净垂直的方式,我确信这样的话,当我站在4.225米的罚球线上投球,稳定性将大大增加。当我能在罚球线上有90%以上的命中率以后,我会开始增加距离,先是罚球线后一两步,然后最终定位到三分线上。罚球的训练,我还可以躺在地板上往天花板丢篮球,但是。7.25米的三分线光靠这些练习肯定不够。至于那个时候我应该增加什么训练,到时再说吧。不能保证球的出手方向,光增加力度没意思。

现在我的目标是先征服罚球线。

2020-10
16

PQ上的纠结

By xrspook @ 23:59:46 归类于: 烂日记

晚上洗澡的时候我一直在想着某个Power Query的问题。某个功能我曾经试过用别的步骤去实现,但是到了最后一步的时候,发现某个东西算不出来,所以我就放弃了那个方法,文件也被我删掉了。晚上,当我遇到一个新问题的时候,我觉得用下午的那种方法才最容易实现。晚上洗澡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实际上下午的时候我几乎成功了,只剩下最后一步。当时我没想到,其实可以用一个以退为进。我可以做一个判断,如果if的判断等于空,就计算,如果不等于空,就是继续保留某数据。我并不知道如何修改PQ里某一列的数据,于是我的实现方法是新增一列对旧的那一列判断,然后把旧的那个删掉,新的那个重命名。这样就解决了下午我最后我没解决的问题。虽然这样做有点笨。高手一定不会这样做的,高手一定会有一些暂时我还无法参透的各种套叠解决问题。

要实现某个功能,最终我用了31行,更之前我用某个其它方法做出来的那个一样多,但后来的方法显然更容易理解。因为整个代码都是我手写出来的,命名也更加人性化。当然其实我也可以对系统自动生成的名字做修改,达到类似的颜值,但是某些自定义函数光靠系统的可视化窗口无法做到。经过这一番折腾以后,我更进一步地明白到之前我已经模仿做到的模糊查询到底做了什么操作。和之前我模仿回来的模糊查询比起来,这一次我实现的功能要麻烦一点。一开始的操作二者挺相似,模糊查询做完第1步以后,基本上就只剩下删除列和排序了,而我做的那个在完成的那一步以后,只不过是刚入门。我也不知道这一次摸索我到底是怎么折腾出来的,那显然,如果没有看见星光的M语言课程,我会继续迷糊。也正是因为第4节里说到了上下文,说到了新增列判断条件以及上下文的使用,才可以让我顺利流畅地通过第1步,也正是因为经过这一次练习,我觉得我已经略微掌握了上下文那个东西。

软件这种东西,光是看教程、听课,而不于实际操作,是没有用的,因为那个东西不会入脑。要形成条件反射,要让那些技能成为自己的东西,只有通过思考和练习。高手和低手的区别,我觉得大概在于高手的思考时间远远不需要那么长,所以他们可以有更多时间练习,而我这种低手,要在思考那里花好些时间,后来的练习当然比不上人家。基础的了练习尚且不够,就更不用说读懂练习中的异同。这种东西,在我高中的时候特别明显。高手在刷题的时候,我还在理解,至于为什么高手可以理解得那么快,至今,我都想不明白。大概这个东西不是想就能明白的。

经历过纠结以后,我觉得自己的脑洞又大了不少,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奇怪的思路又增加了一些。就是这些旁门左道的扩展,让我在处理正统问题上,貌似又更进了一步。

2020-07
8

过去的纠结开花了

By xrspook @ 9:38:16 归类于: 烂日记

当我以死磕式全包围的方法学习Think Python和做里面的习题的时候,网友觉得我完全不需要这样,那样太学生了,只需用到什么就学什么就可以了,但实际上,我觉得我这样做挺好。虽然我学的时候并不知道我除了这样还能怎样。看完书,但不会做里面的习题,我这书算算看好了吗?我要上手python,得到达条件反射的程度,不经过练习根本不行。我完全明白知道了理解了某些东西,但没有经过实践会是一个什么状态。

初中前两年我的英语老师从前是大学老师,后来不知怎的沦落到在一所臭名昭著的中学里教英语。他从来不给我我们布置作业,也不会有什么小测之类的东西,所以一年下来除了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我们见不到习题。的确,开学的时候除了教材以外还会发1本练习题,很薄的一本,但做不做,做到什么程度,老师是放任自流的。他讲课完全么有问题,语法解释得很到位,字也写得非常漂亮,但他这种教法除非遇到非常自觉刷题的学生,遇到我们这种完全不自觉的,简直是必死无疑。我觉得小学毕业的时候,我的英语是很不错的,尤其是英语听力,因为某年寒假我还被选去某个地方上某个班强化过,但初中的前两年我算是被荒废了。要用得溜,无论你心法掌握得多好,依然需要大量的练习。中考的几门科目里,我的英语是最低分的。当我上了一所重点高中以后,我更加领会到我跟其他同学的差距,因为我所经历过的习题实在比他们少太多了!为什么当年我会刷物理的参考书,刷化学的参考书,却从来不刷英语的参考书和习题呢???英语这个东西和理科有一定的差别,理科你掌握了原理以后或许还能八九不离十,即便某些题目里有些综合,见过和没见过顶多是反应快慢的差别,但思路还是摆在那里的。英语这个东西有什么规定搭配,什么默认的例外,什么俚语,没遇到根本没法玩,我的跟头就是栽在了这里。如果可以重来,英语这个鬼东西我一定会刷很多题,而且还必须建立错题本。海量的阅读量和海量的单词量外加各种写作技巧拼凑起来,英语考试是可以拿高分的。不过话说回来,英语考试高不高分我完全无所谓,大概从高中开始,我就觉得英语是一种工具,实用至上。跟外国人交流的时候你根本不需要用非常正确的英语他们都能理解,所以其实六十分跟九十分没啥区别,都能解决问题。

学习python我之所以要做习题是因为Think Python那本书里面的实例其实非常少,知识点也不是真的全部都涵盖了。融会贯通这种东西完全靠做习题去达成。近段时间,我在写博客导出数据的转换脚本。的确,一些功能性的东西,我还是得去搜索,边学边用,但那些最基础的思路,是在我做习题的时候印到我脑子里的。比如我要筛选标签,正常人的第一个反应肯定是找筛选的函数,如果标签关键词只有一个,用find就好,但如果多个,那就得用正则了。我一开始也是怎么干的,但后来我发现这样会带入一些莫名其妙的路人甲,我需要准确匹配关键词,所以先建立列表,然后用if str in list就能完美解决的问题。如果标签数量多,还可以用字典替换列表,in在字典里的索引速度杠杠的。如果我不曾在字符串、列表和字典那里下过功夫,我怎么可能会有这种思路。习题的确折磨了我好段时间,但那都是值得的。

过去的纠结,让我现在顺畅。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