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
18

买多贵,为什么要买

By xrspook @ 9:30:10 归类于: 烂日记

这几天我不断地在那淘宝京东在研究自行车。其实我对自行车真的没有任何的要求,除了刹车要靠谱以外,我没有想到其他任何我有特殊要求。但实际上光是要满足那是一台正常的自行车、刹车是正常的以外,还有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问题。所以如果身边就有一个实体店,直接去买一台就好了,当场可能会纠结一下那个价格,但实际上车子是别人装好的,没什么烦恼。往后真的出了什么状况,回到那家店,也必须认账,必须给我调好。

网购自行车就得自己安装,虽然最困难的部分已经装好了,但问题是余下的那些也够折腾。相比之下,我当年买的动感单车根本没有这种烦恼。除了的东西很重以外,其他都是轻而易举地就装上去了。折腾了一轮买单车以后,我才感觉到自己的动感单车多么的爽快。从头到尾没有一点问题。也正是因为我的动感单车这么顺利,所以当我要买一台普通单车的时候,我根本意识不到原来还有那么多的坑。其实我觉得最恰当的方式是现在身边某个人低价卖给我一台旧单车,哪怕已经骑了5年甚至10年,但只要功能正常,我无所谓。至于那台旧单车,我可以接受的范围是100块钱以内,当然我这里说的只是普通的旧单车,如果那是一台本来就比较贵的高端玩意,我能接受500以内的价格。但问题是我去哪里找这个卖家呢?

关于单车刹车这个问题,在我的印象之中很早很早以前单车都只有一种刹车模式,就是V刹,连接的刹车线还是硬的,靠两块橡胶硬是抱住飞转中的轮子。因为那个是一个摩擦操作,相当暴力,所以从前的这种单车那两个橡胶经常会磨损,经常要更换。后后来就看到比较高端的山地车,使用的是碟刹。碟刹这个东西好像还有不同的类型,但反正就是在一块有很多洞洞的金属片上做文章。汽车、电动车都使用这种刹车模式。前两天当我特意去观察共享单车的时候,发现他们既不是V刹,也不是碟刹,V刹经常需要维护,显然不划算,碟刹需要的部件多,而且要求高,所以共享单车,无论是哈喽美团或者青桔,他们采用的都是前后抱刹。刹相对于碟刹来说没什么技术含量,相对于V刹来说基本不需要更换零件,如果说抱刹真的出现什么问题,那估计不是那个刹的问题,是连接刹的那条线的问题。以前的共享单车,比如说摩拜的lite采用的是前V刹后抱刹,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共享单车,前后都用上了抱刹。抱刹的好处是维护成本低,而且在各种恶劣环境之下基本上不会影响刹车效果。当然,其实跟碟刹比起来来,抱刹的反应时间还是需要久一点的。但综上所述,就性价比而言,抱刹我感觉是低端车的安全标配,但在我印象之中,从前的人,我妈那一代的人的单车上好像从来没有配备这样的刹车模块,所以抱刹到底是什么时候才流行起来的呢?

如果我买的是一台低端的单车,我完全不敢奢望用碟刹,因为碟刹稍微不慎,不但刹车不了,而且还会影响骑行。一些叫得上牌子的车子里,如果他们不是用碟刹,通常他们都会V刹,不会用抱刹。

新的超级低端淘宝神车需要270块钱,还会有各种幺蛾子,为什么我不买一台正常的二手呢?为什么我飞得单车不可?如果我的轮滑技术靠谱,我完全可以滑过去。

2022-10
13

纠结迷茫中

By xrspook @ 9:09:44 归类于: 烂日记

我好像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知道我要什么结果,但是我却好像完全没有头绪我正在做些什么。这句话看上去好像很矛盾。以前,当我用Power Pivot的时候,没有这个感觉,但是当我把《DAX权威指南》越看越多以后,我的茫然感在不断增加。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书里主要讲原理,虽然里也有很多例子,但并不是以实例出发。在DAX里,计值上下文是很重要的东西,其中又包括了筛选上下文以及行上下文,筛选上下文对整个模型起作用,行上下文只能迭代单表。这是两句看上去很绕的话,同样让人觉得很类似,但完全不一样的还有度量值和计算列。度量值这个东西,我个人感觉挺飘渺,在没有报表的前提下,我简直不知道该如何考究那个东西,但实际上度量值这个玩意最终无非是某些聚合。以数据透视表的逻辑去考虑,只能放在数据透视表右下角的值里面,所以归根到底那就是某个计算的东西,但是它有可能是某个文字吗?这是有可能的。但到那个时候估计就是不是求和,而是一个计数了。比如说如果你返回东西是一个表,那么估计最终你就只能顶多在外面再套一个函数计算表的行数,然后把那个结果表达出来,但显然你要的不是这个表的行数,而是要这个表本身。但是话又说回来,度量值最终理论上不应该返回这种东西。

以前我觉得计算列很简单,一般的Excel里面也经常会用到,那跟用超级表没什么区别。但是当我知道得越来越多以后,我简直不知道该如何碰那个东西了。因为好像怎么整都不对劲。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如果这只是一个Excel的表的话,我知道用什么东西能实现我的功能,但是到了PP里,所有东西都乱套了。但实际上之所以发生这种事,倒不是因为PP真的有问题,相比于度量值,我在计算列上碰到的问题少很多。但我为什么要用PP呢?因为我需要得到的那些结果是单纯的表无法给我的。从一个表查询另外一个表的数据,这个我可以做到,但是通过度量值生成的那个表,再以那个表为基础查询原始表的数据再互相结合这个又该如何做到呢?以前我觉得PP可以把很多表的各种关系联系起来。这样用很方便了。相比于从前的Excel只有用SQL连接,文件换了一个电脑行不通,因为数据库本身是存在第一台电脑的某个地方。

大概这是学习必然会经历的某个境界吧。当我扛过了这个烦恼,我就能重获新生。但在此之前,我不知道我还得挣扎多长时间,还有一个就是实际上我是不是不应该从那本《DAX权威指南》开始看起呢?我应该先找一些比较低端说人话的教程,慢慢去让自己接受这个体系?

学习过好几门计算机语言,也学习过不少理工科的东西,我觉得学习DAX是我这辈子以来学得最纠结迷茫的。

2022-09
22

磕磕巴巴

By xrspook @ 9:10:01 归类于: 烂日记

前天晚上感觉没睡好,做了一个晚上的梦,一个莫名其妙的梦,虽然起来以后几乎已经记得内容是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是一件好事,所以醒来的时候整个人是很困的。我以为这种状况手环监测的睡眠质量就一定很糟糕,但是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手环觉得我睡得挺好。所以说手环数据是一回事,自己的感觉又是另外一回事。如果你完全按照手环的数据去评定自己,那就不得不怀疑人生了。但话说回来,手环的数据不一定完全不准确,有些时候跟我自身的感觉还是比较类似的。

我已经忘记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已经在筹备某一篇统计分析,感觉好像是上个月底就已经在琢磨。一篇统计分析居然花费这么长时间,对我来说还是比较少见。通常来说,做好表以后,三天之内我就可以成文,而且完成校对。但这一次从组织数据制作图表再到完成草稿,花了接近一个月的时间。当然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一直都被断断续续打断,有些时候根本没办法抽出时间,所以连续好几天都完全没碰。更多时候工作都是只能抽一个下午,甚至一个下午也会经常被打断。就这样本来我敲键盘就已经有点不顺了,外加各种因素,于是乎我就写得更磕磕巴巴了。那种不知道怎么写下去的感觉就像我不会说话,硬是要我说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写了那么多年统计分析,我从来没有试过有这种感觉。无论写的是什么东西的统计分析。这一次之所以这样,其中一个原因是不知道为什么,我沉迷上了高级图表。高级图表这个玩意就是在一个图里面要堆叠好几类数据。起码两类以上。我明明感觉这些东西组合出来应该是某个效果,但实际上当我用Excel去做的时候,出来却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于是我就得边做边去研究实现方法。的确我一开始的设想是正确的,但是要做到那个效果,远远不是平时那样把数据堆出那么简单。为什么我要这般折磨自己呢?我也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不是一个满足于做好一个框架模式以后就永远套数据上去的人,所以我总喜欢突破自己。突破自己看数据的方法,也突破自己展现数据的方法。高级图表的研究我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但奇怪的是当我码字成文的时候居然会看着屏幕发呆,完全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但实际上我是知道我要写什么的,但是就是写不出来。情况就好像我要写一篇外语的东西,我知道中文应该是怎样的,但是用外语表述,我却无论如何整不出来。这个感觉实在太糟糕,但幸好不是全篇都这个样子,有些时候还是写得很顺畅的,但可惜的是那些痛快的时光很短。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统计分析这东西,如果说是因为我太久没写,也说不过去,因为以前我的撰写频率也差不多这样,每年几篇而已。上一次大概是在大半年之前。这篇统计分析其实我早有计划,但是却一直没有明确构思。之所以一直往后拖,是因为8月之前所有工作都得我一个人做,我根本抽不出时间做这事。整个人都处在一个疯狂的状态。8月之后新招的人终于来了,所以我总算有了一点点喘息的机会,但是要把一个人从零开始教会,这又得投入不计其数的精力与时间。所以最终我顶多只能在8月末开始这篇东西。太久没看这类分析类的玩意,我毫无感觉。

但总算那篇东西的草稿已完工,余下的是后期的整理校对。

2022-06
22

招聘者的烦恼

By xrspook @ 9:26:44 归类于: 烂日记

招聘这个东西,因为单位内部的意见不统一,让我经历了难眠的半个月。通常来说我是个根本不会失眠的人,但是为了写出一纸评价,那区区几百个字,我花了接近两个小时。因为每段话你都得纠结这样写妥不妥当,这样表述够不够精准,而且因为是对不同人写评价,我还得绞尽脑汁辨别到底这个人跟另外那个人有什么不一样。好跟不好有差别,喜欢和不喜欢有差别。为什么是喜欢而不是非常喜欢呢?她们两个到底有什么异同呢?都写一样的东西肯定不行。到底是什么因素让我非常喜欢呢?这个因素是这个人真正表现出来的,还是只是我的臆想?

要不断地纠结喜欢和非常喜欢。这个真的挺难,脑海里不断地重复已经储存已久的资料。无论是完成任务的过程,完成任务的效果还是通过各种细节观察回来的东西,所有都得考虑在内。要评判一个人真的很不容易,而我又从来不干这种事,因为没有资格做这种事。如果在学生时代我就当过评委之类,或许我会多少有一些经验,又或者经验说不上,可能会有一些第六感,也就是说不准为什么就喜欢的那种感觉,但是我没有,所以我只能按照观察到的东西分析研究整合。要把一个人写好,还不能写得很露骨,要遵从事实。要表现他的好,又不能通过文字很直白地表达出感情色彩。这些东西对工科生来说实在太难了。如果你叫我陈述事实,我可以写一大堆,又或者你说一个又一个故事,但是故事不能长,感情色彩得鲜明,这个对我来说就很有难度。

另外一个让我觉得更难的是怎么表达我对某个人的不喜欢。不喜欢这个东西通常我是不会提的,随便丢一边直接忘掉,但现在我不能把那忘掉,因为她是我非常喜欢的那个人的竞争对手。我不是那种通过打压一个人来提升另外一个人的那种人,但在这种情况下,我除了要表现我非常喜欢那个人以外,我还得客观表达为什么我喜欢这个人而不喜欢那个人。她们之间的各种差距渗透在方方面面。两周的实习,一开始4个实习生,其中还有一个过了两天就走人了。这三个里面怎么就有两个这么极端的代表呢?到底是我运气太好了,还是说其实人生大概差不多都这样?那两个人的差距对我来说简直可以用爱憎分明去形容。我是那种不喜欢通常都会置之不理的人,但现在我要把自己的不喜欢表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我要不就不说,要不就完全控制不住,简直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以前我不知道自己具备这种能力,直到初中的某次,我发现当我要说起某个人不好的时候,我真的可以一直说下去。但是在这种场合,我不能陈述太多的事实,因为那些事实得通过一些解读才能明白地把其中暗藏的东西展露出来。这需要很多篇幅,需要很多文字,这样会让人觉得我故意在抠她的问题。相比于把一个人写好,把一个我不喜欢的人的特征表达出来对我来说更难,即便我觉得自己已经非常克制,但别人看起来还是觉得很碍眼,还是觉得我在故意挖苦某人。

正常情况下我写一个1000字以上的东西,如果是口述的话可能10分钟左右就可以,如果是敲键盘的话,不会超过半个小时,但是写那合计估计不到500字,我足足花了两个小时,而且因为是在单位作业结束晚上11点多的时候才开始,写到了凌晨1点。当我觉得大概差不多,要稍微刹车睡觉的时候,实际上当我躺在床上,我根本睡不着、思绪万千。如果不是有那个内部矛盾,这些东西我没有必要字在那个晚上必须赶出来,但是就因为我知道我们有很强大的对手,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就吹水来说,我这辈子都比不上他,但是我是真心的,我对得起天地良心,对得起我的同事,对得起我的单位,也对得起那个在别人眼里可能平淡无奇,但实际上却才华横溢的应聘者。

我自己找工作的时候从来没有像这样努力过。无论结果如何,我都已经尽力。希望她这块宝玉能被发现,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的话,我们会骄傲地跟别人说,我们的运气非常好,因为我们这群新手伯乐一不小心遇到了一匹万里挑一的千里马。

2021-12
24

一个人的训练

By xrspook @ 8:29:09 归类于: 烂日记

每个星期我都会纠结到底要不要去投篮,到底什么时候去投篮,到底晚上要不要报餐。这些事情当我把最终的那一刻定下来以后全部都不是问题,但是要下定决心某天晚上我要去投篮,其实是一个我知道自己一定会去做,但是每周都必定纠结的事。那天会不会很冷?那天会不会下雨带去的水要不要加电解质泡腾片?我的表现能不能像之前那么优秀?其实前几个问题都不是问题,之所以每周都纠结投篮,是因为我害怕自己看不到进步。一开始的时候进步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到达一定程度以后,进步就变得很艰难了,尤其是我没有在那个上面在额外花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技术,以及去提高自己的某些能力的情况下,我怎么可能奢望每次我我都可以做得比之前好呢?技术进步是让人欣喜的,保持状态其实也是个不错的结果,但更多时候不是进步就是退步,用单纯的数据去衡量,保持状态这种东西好像不存在,起码在我这种低端的数据对比之下。也正是因为我只会用最低端的数据做对比,所以要表达我的状态是好是坏,我还得需要用文字反映出我当时的感受。

一个人投篮就是把球丢出去再把球捡回来。这个步骤估计不会有人喜欢,但过去这半年来,我一直在干这种事,有可能一周做两次,也有可能一周做一次,出差在外的时候一次都没有。渐渐地,我觉得捡球并不太痛苦,我为什么要捡球呢?无非是投进了或者歪了。投进的时候很快乐,因为恨不得把球捡回来继续成功的滋味,当球砸框了又或者飞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的时候,一边捡球我就一边思考为什么会搞成这样?我怎么投才能让下一个不这么糟糕。是脚的问题?是重心的问题?是核心没绷紧的问题?是手太大力的问题?是因为拉球不完全到位的问题?还是因为我的左手把球抓住了?又或者是在出手之前,左手是应该把球抓住,但是左手却早早结束了自己的任务,于是球在不应该脱手的时候飞出去了。没有教练给我指导该怎么做到底是哪里错了,我是运动员,我也是自己的教练。

这周三的晚上我足足花了91分钟才投进了100个三分球,这个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因为上个星期我才用了76分钟而已,再上一次我更加只用了68分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滑铁卢式的退步呢?的确我有很多球都投歪了,但整体感觉周三的表现还不算太糟糕,因为我已经掌握到了如何双脚起跳。我也明显感觉到了出手的时候手臂不能用力,要阴柔地让球从手掌过渡到手指最后到达指尖,完成一个全套拉球动作。如果拉球到位,方向正确,而且起跳的时候也没有重心不稳,这个球必进无疑,但我不能保证需要全部控制好的东西一定都能到位。出手这种东西,当我一急的,就变成了是手臂狠狠发力。之前说到的那种估计是甩鞭效应的东西一下子就被我甩到了九霄云外。之所以100个三分球耗时长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起跳之后再也没有一个前冲,我没有冲出去捡球,当球砸筐乱飞的时候,我也没有跑去把球捡回来。我捡了很多球,而且我每次捡球都不是很迅速,大概这就导致了数据上表现出来的滑铁卢。

我很喜欢篮球吗?我很喜欢投投篮吗?可能只是我很喜欢跟自己较劲。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