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
20

观园心得

By xrspook @ 18:00:37 归类于: 想当年的作业

观园心得

04食品科学与工程(3)班 xrspook 2004360323

1. 印楝 Azadirachia indica

英文名:Neem 属楝科,常绿乔木。

生物学物性:广泛种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印楝树高10~25米,分枝早,主干短(少数种源主干较长),冠幅大,枝叶多而密集,根系发达,萌发力强。印楝生长迅速,在条件适合的地方一年生幼树,树高可达6米, 2~3年开花结果,7~8年进入盛果期,每株年产鲜果30~50公斤。果期100年以上。印楝喜温耐旱,无霜或微霜、 年降雨350-1200毫米的地区均可种植,降雨量2400毫米的地方也生长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格。

应用价值:印楝全身是宝,综合利用价值很高,但在现已开发的20余种用途中,最有价值的还是作为杀虫剂 。印楝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优秀的高效无毒无公害杀虫植物。科学家认为,印楝是一种较完善的植物源生物杀虫剂,它达到了作为杀虫剂所要求的全部标准:对害虫的广谱作用,对天敌的干扰少,对脊椎动物没有毒性,在环境中迅速降解,资源丰富等。

印楝树整株均含印楝素(azadirachtin)等多种杀虫活性物质 ,但种子含量最高。印楝种子仅印楝素的含量一般就高达0.3-0.4%,最高达0.66%。

印楝素可防治10目400余种农林、仓储和卫生害虫。应用印楝素杀虫剂可有效地防治棉铃虫、毛虫、舞毒蛾、日本金龟甲、烟芽夜蛾、谷实夜蛾、 斜纹夜蛾、菜蛾、 潜叶蝇、 草地夜蛾、 沙漠蝗、非洲飞蝗、玉米螟、稻褐飞虱、蓟马、钻背虫、果蝇、未占虫等害虫, 可以广泛用于粮食、棉花、林木、花卉、瓜果、蔬菜、烟草、茶叶、 咖啡等作物,不会使害虫对其产生抗药性。 印楝素杀虫剂施于土壤,可被棉花、水稻、玉米、小麦、蚕豆等作物根系吸收,输送到茎叶,从而使整株植物具有抗虫性。

印楝素在0.1PPM的浓度下,即可有效地防止害虫对农作物和贮藏产品的危害,作为杀虫剂,有着化学农药难以比拟的优点,主要特点为:
(A)不仅杀地面害虫,还可杀线虫及防病菌
(B)印楝素杀虫作用机制特殊,对不同的昆虫有如下作用:破坏或干扰卵、幼虫或蛹的生长发育;阻止若虫或幼虫的脱皮;改变昆虫的交尾及性行为;对若虫、幼虫及成虫的拒食作用;阻止成虫产卵及破坏卵巢发育;使成虫变为不育;胃毒及触杀作用;内吸毒杀作用。
(C)高效、广谱、无污染、无残留、不易产生抗药性、对人畜等温血动物无害及对害虫天敌安全。

印楝素杀虫剂是符合当前害虫综合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需求的新型生物农药。

印楝种子榨油、浸提印楝素后剩下的饼粕是很好的肥料,既可以增强土壤肥力,又可以保护作物根部免受土壤中的昆虫和线虫的侵害。100公斤印楝饼粕的分析,氮、磷、钾、钙、镁的含量分别为:3.56公斤、0.83公斤、1.67公斤、0.77公斤、0.75公斤。

印楝虽然没有食用价值,但这种树身高大、树皮粗糙的热带速生植物,对于十分炎热的地区用处多多。 其巨大的树荫可以荫蔽其他作物,同时也为人的生活环境 提供片片阴凉。印楝还能作为防风林。在印楝的原产地印度,每隔几座房子就有一棵印楝。印楝的抗碱性、耐旱能力极好,但耐寒性稍差,幼林很难抵御0℃左右的气温。印楝还有一个很独特的特性——其叶子、种子都具有杀虫功效,可以制成消毒剂、杀虫剂。此外,印楝的叶子、种子、树皮、树枝还能入药,可用于制作肥皂、香波、牙膏、药膏和草药等。

2. 轮叶木姜子 Litsea verticillata

别名:槁木姜(海南植物志)槁树(广东西江),

生物学物性:生境: 生境:山谷,溪旁,灌丛中,杂木林中;海外分布 : 越南,柬埔寨;国内分布 : 广东,广西,云南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树皮灰色。小枝近圆柱形,灰褐色,密被黄色长硬毛,老枝褐色,无毛。顶芽卵圆形,鳞片外面密被黄褐色柔毛。叶4—6片轮生,披针形或倒披针状长圆形,长7—22(25)厘米,宽(2)3.5—6(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急尖、钝或近圆形,近革质,上面绿色,初时中脉有短柔毛,边缘有长柔毛,下面淡灰绿色或黄褐绿色,被黄褐色柔毛,羽状脉,侧脉每边12—14条,弯曲至叶缘处连结,中脉在叶上面下陷,下面突起,侧脉在上面微突或略平,在下面突起,小脉在下面显著突起;叶柄长2—6毫米,密被黄褐色长硬毛。伞形花序2—10个集生于小枝顶部,总梗长1—2.5厘米,密被黄褐色长柔毛;苞片4—7,近圆形,内凹,外面有灰褐色丝状短柔毛,内面无毛;每一伞形花序有花5—8朵,花淡黄色,近于无梗;花被片通常6,偶有4或7,披针形,外面脊部有长柔毛,花被筒短,外密被灰褐色长柔毛;雄花能育雄蕊9,花丝较长,外露,有长柔毛,第三轮雄蕊基部的腺体盾状心形,无退化雌蕊;雌花子房卵形或椭圆形,花柱细长,柱头大,3裂。果卵形或椭圆形,长1—1.5厘米,直径5—6毫米,顶端有小尖头;果梗粗壮,长5—8毫米,被黄褐色长柔毛;果托碟状,直径约3毫米,边缘常残留有花被片。花期4—11月,果期11月至翌年1月。

应用价值:根入药,治风湿,跌打,蛇伤等;林质颇坚,萌芽力强,多做薪炭柴。

3. 朴树 Celtis sinensis

英文名:Nettletree,Hackberry 科名:榆科 Ulmaceae

生物学物性:多生于平原耐荫处;分布山东、河南和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乔木,高20米;树皮灰色,光滑;当年生小枝密生毛。叶质较厚,阔卵形或圆形,中上部边缘有锯齿;三出脉,表面无毛,背面叶脉处有毛;叶柄长约1厘米。花杂性同抹;雄花簇生于当年生枝下部叶腋;雌花单生于枝上部叶腋,1—3朵聚生。核果近球形,单生叶腋,红褐色,直径4—5毫米;果柄等长或稍长于叶柄;果核有网纹或棱脊。花期5月,果熟期10月。

应用价值:茎皮为造纸和人造棉原料;果实榨油作润滑油;根皮入药,治腰痛、漆疮;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的抗性强。木树坚硬,可供工业用材;茎皮纤维强韧,可作绳索和人造纤维;根、皮、嫩叶入药有消肿止痛、解毒治热的功效,外敷治水火烫伤;叶制土农药,可杀红蜘蛛。树皮含淀粉、粘腋质、鞭质、豆淄醇、植物醇。

全文PDF下载(全文包括84种植物):观园心得.pdf

2005-11
20

城市内部的贫富差距

By xrspook @ 13:54:22 归类于: 想当年的作业

城市内部的贫富差距

04食品科学与工程(3)班 xrspook 2004360323

从中国的整体情况来说,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十分明显,但从更小的角度来说——城市内部的贫富差距也不容忽视。身为一个广州人,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正如李强教授所说,当今中国城市内部贫富差距正在逐渐增大。

……

但还记得2005-03的《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中说到哥伦比亚的内陆大城市麦德林的状况。那就是一个贫富悬殊十分明显的地方,是世界上一个很大的毒品集散地。看到那一张张图片和说明文字我真的触目惊心。城市的一角,2个孩子眼露痛苦无奈的表情;几个光着膀子的男人,他们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弹痕和刀伤;一个年轻人躺在血泊之中;一个妇女躺在乱七八糟的床上,她不得不为了生活出卖肉体……但与此同时,上层社会的生活和那些似乎生活在地狱中的人相比有着天壤之别——一个大人正在教2个大概6、7岁的小男孩在非常漂亮的高尔夫球场打球。富人连小孩都要进行高贵运动的专业培训,而社会的底层人士则连生命都得堪忧。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城市贫富悬殊。这就是那些生活在麦德林的人的生活!麦德林流传有句很经典的话“孩子,要用正当途径赚钱。但如果你做不到,你就用别的方法吧。(Son, get money in an honest way. But if you can’t, get it any way you can.)”。麦德林是哥伦比亚一个十分有名的大城市,但也是世界上有名的暴力横行和毒品交易中心。那些穷人为什么要做毒品生意?他们为什么要加入黑帮游击队?他们为什么要犯罪杀人抢劫?他们为什么要出卖肉体?做这一切,他们就只有一个目的——生存。他们仅仅为了生存而已!为了能吃饱,为了家人能生活得好一点。有一个很经典的图片:近处是一大堆的铁皮屋,密密麻麻,范围遍布好大好大,乱七八糟,而远处则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那些象征着文明与科学的建筑,好讽刺,但这就是拉美很多国家的真实写照。这就是十分严重的城市贫富悬殊造成的结果。在地球的另一面,在和中国的接近对角线的地方,城市贫富悬殊已经造成了如此严重的恶果!

当然,广州的状况远没有南美国家那么恶劣,中国政府也不会让这些事情在祖国的大地上发生,但我真的害怕。贫富悬殊最终导致的结果只能是不愉快的。不尽快找出解决办法,下岗除了带给城市悬殊的贫富差距以外还为社会治安埋下祸根。贫富悬殊带来的就只能是罪恶和无休止的社会暴力。缩小城市内部的贫富悬殊问题刻不容缓!政府一定要把持好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啊!

全文PDF下载:城市内部的贫富差距.pdf

2005-11
9

What Causes a Boom in Celebrating Foreign Festivals?

By xrspook @ 22:51:00 归类于: 想当年的作业

Recently, celebrating foreign festivals becomes more and more flourish in campus. And what causes such boom?

First, physical environment encourage us to know foreign culture, knowing foreign festivals is the first step. Because of the man-made satellite, the idea of global villages came out and became acceptable. The speed shortens the real distant. Taking advantage of science development, we are by far more encouraged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than any other time. All the people in the world just like members in the same family. How can’t we know our neighbors’ culture?!

Secondly,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spur us to learn foreign culture, learning foreign festivals is just the beginning. Many foreign enterprises have set up plenty of branches companies in China now day. To become one employee of them was the dream of many students. It maybe means high salary. So they do their utmost to learn foreign language. And first of all, they should be familiar of the culture of others countries so the foreign festivals is their first lesson. At the same time, as it's known to all that Beijing will hold the global celebrating Olympic Games in 2008. All of us have responsibilities to warm welcome our friends from aboard; can't you know some culture of them?

As you known, campus is one of the most activity places of a country.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always full of creative inspiration. They know more, and they are also eager to explore more. They are happy to accept new ideas, as well as the culture of foreign countries. As a result, celebrating foreign festivals broke out in many campuses and spread out in an unbelievable speed.

In my opinion, such heat is not always 100% good for us, maybe some blindness hiding in it. Most of the time, people don't know why they celebrate that foreign festivals, they just do it as others. They just look celebrating foreign festival as in style things. I’m opposite it. Moreover, I'm afraid without proper directing, one day this celebration will destroy our nationality spirit. Guess, provided a Chinese just know December the 25 is Christmas Day, but don't know what date is Spring Festival, what a shame! Maybe at that day, our nationality was shaking. Of course, this kinds of thought is too severe.

As the flesh blood of 21 century, we should know what should get and what should throw away. Use our knowledge to improve ourselves and help others. At the very beginning, we should find our balance of these things — foreign culture and our traditional civilization. We should look on celebrating foreign festival in a right way and keep our standpoint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We could celebrate the foreign festival, but should stop where it should stop.

2005-10
9

One True Thing, Deeply Touching Movie

By xrspook @ 11:13:34 归类于: 想当年的作业

The movie One True Thing seemed a little difficult for us to understand; however, when you looked back, you would find you touched by something in fact. The pure love, exterior from the optimistic mother, and interior from the daughter who seemed from head to toe not like to take care of her cancer-stricken mother at the beginning.

At the end, the daughter Kate Gulden changed bit by bit, no matter you had realized or not, but the father George Gulden seemed stand still who looked his teaching was important than everything. This movie did not have a good ending. After watching it, I felt something was in my stomach, I did not know how to describe it.

At the very beginning, I thought Kate was not a good daughter, at least in the eyes of a traditional Chinese, I felt she not filial. In my opinion, my mother is important than anything, no matter what my future will be! I even felt she did not have a good heart even to her parents. So her father George said one sentence which was chosen in some website as quote that is "Your mother needs you, Ellen! Jesus Christ, you got a Harvard education, but where is your heart? “At that time, I swore I couldn’t be that kinds of person all my life. As children of family, we have responsibility to take of our parents; no matter how hard will be, no matter how much we must pay out. Although at some points I am a very open person, at this, I am a very traditional one. I feel the load on my shoulder all the time. Still remember the first meal made by Kate, horrible! That is not a meal but rubbish, nobody could stand it. I do not know why at that moment her mother did not scold at her. As a girl, how could she do such losing face thing in front of the Women's Group? Nevertheless, as you know, maybe that is the grandness of her mother.

Her mother Ellen is an optimistic person. She kept happy everyday, and did her best to make other happy too. Just as the heroine of Graceful Hands, she devoted herself to the society and her family, never asked for return. Sometimes I felt sympathize at her, her daughter did not pay attention at her, so was her husband, maybe just the Women's Group knew her value. Why can her family members do that! I cannot understand, but maybe that is the cul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s countries, especially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In China, a good heart is important than anything, however, in America self-value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Nobody will pay attention at you without getting her own benefit. I cannot stand it! Why can they be so cold! When Ellen told Kate "the story of life", I deeply moved.

Ellen said (more or less, I just can remember the summary) even though you hated your husband, you think you cannot tolerant him any more, and you tell yourself you will leave tomorrow. Nevertheless, the next morning, when you wake up, smelling the smell of coffee, and hearing the happy voice of children. Then you realize that even you cannot tolerant, yet you must know that is your life. Moreover, in my opinion that she had the same idea a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women which they must endure everything because they are mother. They cannot be selfish. Even though having their tough life with their husband, they prefer tolerant.

I think the clue of this movie is the change of feeling. Mother changed from an optimistic person to whiny person because she had to lean on somebody to continue her life. On contrast, her daughter changed her mind from annoying take care her mother to learning to tolerant the tough life. From this changing, we can see the simple life of all the people, the older goes away after teaching the important lesson to the younger, and the younger learn to adapt their life bit by bit.

We are the younger; we should listen to the older. Though they are not right all the time, yet we cannot miss the chance before they can talk to us and tell us the story of their experience. No matter what, listening carefully and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m, you must have some benefit. They need us to listen.

2005-10
5

西方建筑风格在广州

By xrspook @ 23:31:38 归类于: 想当年的作业

我说过我的建筑论文要在这发表的,尽管可能会有人以后抄袭,但我管不了,也不是什么大作,随便就好了,如果看到这又想抄袭的话,我无法阻止。如果抄袭的人真的认为这样能够省事,能方便自己的话,随便。是你们害了你们自己,我已经在这提示了!

作业是要自己做的,是要靠自己用心去做的,抄是抄不来的!!!我的忠告就那么多。

下面就是论文的正文(不包括其中插入的图片,所以语句可能有些牛头不对马嘴,请勿见怪)

图片在这里至于那个对哪个,自己找吧: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sunfruitsfish&_dir=%2F12822962

西方建筑风格在广州

(SCAU 2004食品科学与工程3班 xrspook

提要:通过对广州一些老建筑和新建筑的观察与评论,认识西方的建筑风格对广州建筑的影响。广州作为中国的南大门其近代建筑受西方建筑的影响不可忽视,就是这种西方建筑再加上广州本来就拥有的岭南建筑构成了广州现在的模样,并将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广州建筑的主流。
关键词:西关大屋 东山小洋房 珠江新城

1. 耀华大街

西关,就是现在的荔湾区和越秀区,是广州近代小商人的集中居住地。关于解放前广州人分等级聚居的概括,过有句俗语:“有钱有势住东山,有钱没势住西关,没钱没势住河南”。西关,作为当时广州的中等阶层,他们的建筑之中流露的是一点点的“洋”味但最主要的还是岭南建筑的主要特征,因为毕竟他们虽然和外国人接触,但并不多,主要是做生意,接触到的只是很肤浅的外国文化。所以在他们的建筑中可以体现西方建筑的特征,不过不太明显。

不过与此同时,他们的建筑也是把岭南建筑和西方建筑融合得最好的。你可以说他们不洋不中,但却体现了二者的特色。西关建筑是广州近代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关建筑又可以分为经典的西关大屋和骑楼。在西关大屋里体现的西方建筑风格较少,而在骑楼上体现的西方风格则很明显。这里主要介绍的就是西关大屋。

耀华大街位于广州的越秀区,就在长寿路接近保华路不远的地方。近年来,政府对那里的房子进行了一系列的修葺,所以外表保存得比较完好。

1.1 耀华大街入口处

左图就是从耀华大街一头照过去的街景了。从这里应可以看到,“洋”建筑的风格已经进入了西关的普通人家。看看第一个房子的阳台,显然的西方风格,用了罗马的交叉式栏杆。而它的二楼窗子则依然是用西关大屋传统的彩色玻璃,再看看窗框,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方框子,这就展示了老西关建筑的朴素。然后它一楼的窗子就似乎和它二楼形成了对比,在普通的方框的基础上还加上了一个装饰,而这个装饰正是西方建筑所常用的。有点另我不解的是它的门口,居然立了2条经典的希腊陶立克柱子。而相比之下,这个屋子的正门是深陷了下去,在建筑上运用希腊柱子来装饰是很正常的,但在这个建筑里加上了这2条柱子就显得有点突然了。最后看看它的白色花岗岩石板墙裙,这是西关大屋的经典配置,因为广州多雨潮湿,这样做就可以防潮和美观了。总体来说,耀华大街的第一个“入门”建筑就充分体现了西关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的某些特征了,不过还很稚嫩,有些地方还不相容,总的来说就是有点突然或者有点怪,但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下面西关建筑的融合程度就显然有了进步。

1.2 耀华大街中部

这个建筑位于耀华大街接近中部的地方,。显然,相对于刚开始的那个建筑,它的融合程度提高了。为什么这个建筑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中西合璧呢?因为石材的运用和经典的西关大屋“三件头”——矮脚吊扇门、趟栊、硬木大门,这些纯木的材料和西方建筑常用的石材配合在一起,我能不觉得不是中西合璧吗?!而且,这个合璧十分完美。

首先,它已经把阳台和建筑完美地结合起来,但看看它用的栏杆是石做的,和西方通常用金属材料做的阳台有了很大的区别。最特别的是它不是像一般的西关建筑,它不是建在一般的平地上的,而是有了3级的台阶,而且也没有了青砖做的石板墙裙。因为是比街道高了,同样做到了防潮,显然,这是参照了西方建筑。在一楼的门和窗的上面居然出现了小窗,这在传统的西关大屋建筑是不存在的。

然后,在门顶和屋顶做了石雕饰(见右图),这不但显示了屋主的富有也为装饰房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仔细看看,原来是中国传统的“倒蝙蝠”意思就是“福到”。而除了中心装饰的花纹以为,其它的则是用了外国的装饰,正所谓是中西合璧,这个合璧没有半点造作,结合得十分完美。我觉得最富有美感的算上那些装饰窗子和门框的花纹了,虽然说不上到底是些什么花纹但就是美。还有那个二楼门窗上的小窗口,真的优点像英国国旗,不知是不是有意的。

这些建筑在广州的街头小巷可以经常见到,比如说在离耀华大街不远的庆云新12号,又会出现差不多的中西结合的建筑:

这里的建筑没有经过政府的特意修正,虽然有点乱的感觉,但岁月依然挡不住它的风采。这个建筑比刚才那个更加高,有3层。门框的装饰很有伊斯兰的感觉。再看看那个窗框,这次就不只是花纹了,而是雕花。我说不准到底是些什么花的图案,但和窗子却构成了不错的效果。显然这个窗子又要比上一个建筑花俏了一些。华丽的雕花使它即使是处于平平凡凡的小巷中也依然被我发现,美的东西无论是什么都不可掩盖。

1.3 耀华大街的“耀眼”之作

说到耀华大街最吸引人眼球的建筑就不得不提耀华大街30号的那个大宅。
首先看到这个作品我有点目瞪口呆,要知道,这只是一条西关的小街,里面居然有如此漂亮的建筑。为什么说它漂亮其实是对比的结果,如果和东山的小洋房对比它也许不算什么,但要知道它身边的只是一些普通的西关建筑,因此,它就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我的第一感觉是豪宅,绝对的豪宅。最特别的是它的主要色调居然是青色,如果它的主要色调是灰色或者橘红色,它不会有那么震撼的效果,但它却是青色!这种建筑在东山比较常见,但在西关,完全是令人耳目一新,心灵为之震撼。但虽然样子像是东山的小洋房,但却在细节上流露出西关的感觉。

看看那个大门,多么的有气势,大门旁边两条柱子,这次的效果就不是别扭了,而是给人一种威严的效果。最可惜的就是在修葺的过程中,可能屋主为了安全而把大门改成了现在的大铁门。虽然那有点可惜但却并不能把感觉完全抹杀了。因为两旁的窗子和上面的窗子都是用铁做的,做的花纹也很好看,而且也能防盗,的确一举两得。不过最特别的要算是这里的窗框了,虽然有“铁栏杆”不过窗框却是木头的,铁的颜色也上了木头的颜色,又是一种特色。这里也是有3层的楼梯,不过这次在楼梯那里又多了一个石做的矮栏杆,显然完全是装饰的功能。这样做的确很好,因为在我的心目中,这样装饰的通常是大户人家。加上两旁的小榕树,和整个房子的青色配合,又出了很好的效果。用木配合铁的刚硬冷,用植物配合坚硬的没有感情的石头,这一柔一刚的配合恰到好处。

再看看它的二楼阳台,这样石做的阳台给人一种古色飘香的感觉。配合彩色玻璃的木窗子,虽然刚才门口表现出来的是严肃的西方感觉,但在这里又散发出一种西关的柔美,想像就在这个深严的大家庭里的西关小姐,就只能走出小阳台或者甚至只能透过这些木彩色玻璃窗子看这个世界。古色古香的感觉充斥着我的脑袋。

最令我觉得惊讶的是那立在大门两侧的柱子,足足有两层楼那么高,但却半点没有抢到大屋的风头。最吸引我的是这些柱子的形式。真的说不准到底是什么柱式,单看柱头,有点像古罗马的组合式,因为好像是科斯林式的上部换成爱奥尼式的旋涡。但最奇怪的是为什么那个柱头下面有些像是飘带的装饰,那些飘带的装饰好像是中国庙宇里面的那些飘带,两条柱子分别在飘带上写着不同的字,其中上面那条就写着“大利华批荡”,不太明白它的意思,难道那个师傅要为他店子卖广告?大概这个建筑的作者也不太明白科斯林式柱子幕后的故事吧,要不就不会这样地把那种柱头和“飘带”结合在一起了。虽然有点怪,但却有种出其不意的效果。有时我们根本不需要明白为什么,好看就行了,美学有时是没有理由的。这两根柱子也是我做这个论文的时候,看过的所有建筑之中最“东西结合”的柱子,是最令我不解的柱子。

可以看到,顺着我挑选的西关建筑的顺序,西关建筑经历了和西方建筑不太融合,到比较融合,最后融为一体的几个阶段。从开始“盲目拿来”到最后的真正融会贯通。这就是西方建筑在西关的发展历程。西关人从在形式上“借用”到领会部分的精神,最后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

2. 东山小洋房

作为广州近代有钱有势人聚居的东山,其建筑自然又有不凡。它不同于西关,只是在形式上学了西方建筑的一些很特别的东西,东山的洋房是真正的洋房,处处透出“洋”的气味。在那条条单车道的路上行走,看着座座有些退色的小洋房,自己甚至在想像自己处身在外国或者回到了当年只有住有钱人的东山。有钱不是万能,但当年他们的确可以请外国设计师为他们设计洋房,他们的确可以请他们的外国朋友为他们的房子做策划,又或许,他们留学外国或久住外国的侨胞们可以自己为自己的房子设计。因此,东山的小洋房处处透出西方建筑的气味。

2.1 不知名的小园

之所以叫做不知名的小园,因为这个院子真的相对于东山的其它名园如四大名园:春园、简园、明园和葵园,它只是一个不知名的小园子,但这不知名的小园子里却处处散发出吸引人的建筑美。

东山的院子通常大门深锁,因为多为单家独户,唯独这个院子,大门敞开。从围墙之外就能看到它的风采,但进入院子,更是令我大吃一惊。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以上的画面,震撼的气势,特别是那中心的门廊的“门”,强烈的伊斯兰风格,和上面西关的庆云新12号的门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这个门给我的震撼远远大于那个门。因为这个门的观察距离比那个门远,那个门从拍照的角度就能看到,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高,高大;而这个门因为观察有一定的距离,再加上柱子半退去的橘红色,旁边房子砖头的橘红色,还有门上部的黄色方格,我感到十分亲切,也似乎有点穿越时空的感觉,想到了一些《一千零一夜》的童话故事。眼睛就紧紧盯在了右边的图片那里。会不会就在这里会发生那些似乎很遥远的童话故事呢。这里似乎就是隐藏在榕树深处的童话发源地。院子的正面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甚至开始了胡思乱想。

细看建筑,原来这个院子主要是由两个完全对称的3层红砖房子构成,而两个房子中间又有走廊相连。这个院子是完全的对称,而对称应该是古典主义建筑的经典做法。房子是建在一个类似花岗岩的墙裙之上,的确,防潮很重要,因为身处这个院子之中其中的榕树较多,几乎院子的全部都处于榕树的树阴之下,而且南方多雨,防潮对于南方建筑十分重要且不可少。

再看看房子的大门,用了4条柱子,除了没有凹凸的坑以外,单看柱头是爱奥尼柱式,但到底是古希腊的还是古罗马的还很难分辨,因为很难看清楚到底柱式螺旋柱头那里到底是直的还是有曲线的。不过无论如何,在这里加上4根柱子无疑会给整个建筑增加不少气势况且在这个建筑中,在这个情况下,这4根柱子除了装饰功能以外实用功能也很重要,因为看看二楼,好宽的阳台,如果没有这些柱子作为支撑,显然建筑就有危险了。这也是这篇文章到此为止,柱子是用于真正支撑的第一例。

除了柱子,其实这个建筑在运用栏杆上也是用了心思。一楼用的是古罗马的瓶式栏杆,,主要是用来装饰,因为瓶式栏杆通常较矮,放置的位置是门口两侧,但虽然是同样的瓶式栏杆,在中央走廊的瓶式栏杆又有所不同,是用另一个形式,在这个层面上已经能看出设计师在这个问题上花了心思。而二楼、三楼的栏杆则是采用了比较高的石制通花栏杆,主要是为了安全,而且二楼和三楼的栏杆又各有不同。二楼是采用菱形构成的图案,而三楼则采用像盆栽样子的通花图案。再仔细看看,又发现原来二楼的阳台比三楼的阳台要大,因为二楼有一楼的4根柱子支撑,而三楼则只有一些支撑的三角在起作用。这样的设计合符物理学原理。

建筑全部采用红砖,而且所有的窗都是红色的,不难想像,当年这个建筑落成入住的时候是如何之雄伟,整齐划一,高度的对称,是它最美的所在。
左图就是从春园后街拍这个院子建筑的背后,同样的雄伟。从后面看不到这个建筑是由2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房子构成,二者浑然一体,长长的一段大街就只有它的一堵大墙,可以说,它不雄伟,谁雄伟啊!

再看看窗子上面,还设计了小小的窗檐,可以做一定的挡雨效能,但我个人觉得,它的艺术效果应该比它真正的挡雨效果要实在。

在绿树中陪以红砖的屋子,的确挺让人沉醉的。外国的很多古代或者现代建筑,的确是很雄伟,但我总觉得差了点什么,我现在明白了,他们缺少的就是植物,缺少了绿色植物,缺少了生命的感觉。相比之下,中国建筑就很注重建筑与自然的配合,正如这个建筑,和围绕它的榕树融为一体,这才是适合人生活的地方。

2.2 春园

春园,作为东山4大名园之一的春园自然有它的魅力所在。也是位于新河浦路22、24、26号的春园曾经谋杀了多少摄影者的胶卷,令多少人为之惊叹,另多少人驻足目瞪口呆,可以说,它的地位真的很难被动摇。因为它的美就使它拥有了这一切的名誉。一下就是一个经典的照春园的角度,曾经看到一个拿着长镜头的哥哥在这个位置为春园留影,于是我也来了一个。从下图可以看出,春园位于新河浦路和恤孤路的交界处,面对小河,面前有硕大的大榕树,可以说是个地理的好位置。

由于春园实在太出名了,所以我能说的也没有太多,于是就只是点到则止。

春园在党史上地位赫然,从1923年,中共中央机关办公处一直设在这里。中共三大期间,春园成了党中央机关人员的活动地方,包括国际代表马林和出席代表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都住在春园24号二楼,并在此讨论修改中国共产党党纲、党章问题,起草大会的宣言和各项决议草案。[1]
  
整个春园是由三幢并列的红墙小楼组成,分别为22、24、26号(从中间的图开始,分别是22、24、26号),每一幢房子均有三层。尤其以中间的24号最气派,门前有两个大柱上,还“站”了两只石狮子,铁门上刻着“春园”两字。

现在,春园22号是幼儿园,而24、26号多次被转手,现成私人住宅。从外观看来,三幢房子的外观依然相似,22号与26号能看出历史的洗礼,比较旧,相比之下,24号明显更具 “光彩”,外墙被粉饰一新,门口除了一对石狮子“看门口”外,牢固的铜色大铁门更是增加了房子的豪气。

因为春园的高大的门实在太高了,根本进入不了,只能在一些被树遮掩得很厉害的角度去看这三幢建筑。虽然同是春园的一部分,但三幢建筑的命运却是如此的截然不同,看到 26号只油了一半的白柱子,看到24号整幢都是如此的“光鲜”我自己不是滋味。三幢本来一样的建筑,现在却有如此的不同处境,虽然还矗立在一起。虽然仍然由爱奥尼柱子所装饰和支撑,是由同样的有褐色粒状灰砂所装饰的红砖四方柱子所支撑,仍然是有它刚落成就拥有的交叉式铁栏杆,仍旧是古罗马式的券式门,门上同样是拥有他们独特的铁栏装饰,但他们却体现了他们自己不同的命运,见证了他们所经历的不同历史。

刚经过新河浦路的时候我就被这3幢建筑所吸引,但我并不知道他们就是鼎鼎大名的春园,他们春园的大名只是刻在一个大概A3那么大的一个白色花岗岩板上,而且字迹已经消退,广州,是时候保护这些文物了!

2.3 多面观东山小洋房

其实东山的小洋房并不是一两个院子或者名园就能体现。东山是人民的东山,很多小洋房零零碎碎的一面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建筑美学作品。

若不是一些显眼的中文字和中国经典的“面包车”,谁能说出这是哪里。我说这里是外国的一个街头也绝对可以。其实,这是东山著名商业街龟岗的入口。屋顶的小楼是吸引我眼球的地方,很强烈的英格兰风格,我甚至在想像那里是否有大笨钟了。还有就是有点“不正中”的瓶式栏杆。但我觉得最好的就是它整体配的颜色,红色和白色,让我不知不觉,仿佛进入了欧洲小镇。

中图来自东山的另一—名园。单看那个窗口,也许它的窗子和西关大屋的玻璃窗子差不多,但我觉得,其实差太远了。因为这里窗子旁边的墙是那些带有浓郁西方气息的红砖墙,而西关那里的墙通常被刷成白色或者是石墙。窗子可能相差不远,但配合窗子的墙就实在相差太远了。还有值得一提就是窗上小小的窗檐,和第一个东山建筑一样,是有个小小的窗檐。我的理解是也许外国特别是欧洲古典建筑特别喜欢这样做,因为那里通常下的雨不大,或者像伦敦那样老是雾的天气,于是窗檐小小就可以,就因为这样,导致东山这里的建筑都有小小的窗檐。但这在南中国,特别是广州这个多雨,而且夏天多大雨的地方似乎装饰的功能就大于使用功能了。

在东山寻觅建筑的同时也看到了如此另人痛心的场面:

东山区的小别墅,曾经住过不少地位显赫的达官贵族,因此该地区的建筑群别具一格。与西关大屋相比,是另一种气派、体面的风格。但在风雨的洗礼中,东山区的别墅群也成为历史的见证。它们有的得到新主人的精心呵护而风采依旧,但绝大多数却在时间中慢慢凋零,让人唏嘘不已……昔日的豪宅今日沦为鬼屋 [1]。真不想广州东山的一大风景从此就消失在世界上,身为广州人,心痛啊!为广州失去了如此好的建筑心痛,为广州丢掉了自己的历史心痛。

3. 珠江新城

珠江新城,广州的新贵。珠江新城可以说是广州未来的中心所在,继东山以后成为广州现在有财有势人士的首选居住地及办公地。但对于珠江新城的建筑而言,我自己认为,显然办公用的建筑的风格和样式也比一般居住房子好很多很多。不是说珠江新城住宅的建筑就不漂亮,但我觉得办公的“摩天大楼”更是抢尽了我的眼球。

3.1 PICC中国仁寿保险大厦

这个雄伟的建筑我认识它居然不是在它的脚下,而是在远处,很远很远的地方。虽然严格来说,这个建筑数不上是珠江新城的建筑,因为它在广州大道的西边,应该属于东山区,但作为广州新时代建筑的代表之作,况且又和珠江新城距离不远,我就把它放在珠江新城这一范畴来说了。

可能因为拍摄的地点离这个建筑还不够远所以做不到我第一眼被它吓呆的效果。因为我在这个建筑上表现的不是它一般的雄伟,因为对于高度来说,它不如中信,对于宽度来说,它不如广州的很多建筑,但它却有一种很特殊的效果,这种效果也是我在广州第一次看到。(或者不是广州第一个,不过可以算是我在广州看的第一例)。

它给我的第一感觉是门,一个很巨大的门!正如我第一次看到法国巴黎的德方斯巨门一样。不过当然,广州这个门显然和巴黎的德方斯巨门相差好远好远,首先是它们的“门口”的跨度,德方斯巨门更像一个巨门,而这个PICC大厦更像一个大厦。但这的确就是我的第一感觉。

对比之下,其实这个PICC大厦也有一点像法国著名的在香榭李舍大街上的凯旋门,起码气势上相差无几。这也许就是我第一次把它定位为“门”建筑的原因吧。而且看上去,因为PICC大厦是用黄色的玻璃的,而且外墙是米黄色,于是就和凯旋门阳光下的效果差不多。

而我为什么一开始把它和德方斯巨门相比呢?就是因为它的功能!因为PICC大厦显然是办公的大厦,而德方斯巨门其实也是一个政府的办公大厦,但当然,德方斯巨门也有它的旅游参观功能。我不把PICC大厦直接跟凯旋门相比就是因为他们的功能不同,虽然样子和气势在这个角度还是可以相比的,但我就是觉得有多少出入。我觉得这个PICC大厦的多少有一点灵感是来自于以上2个西方建筑。它们无论是形态和功能上的相似程度都是可圈可点啊!

PICC大厦可以说是现代建筑,除了注重样子以外,它的主要功能是办公,办公大厦才上它最重要的功能。但它却也称得上建筑上的一个奇观。它面朝东面,当早上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它就能做出凯旋门这张图片的效果。同样,它也预示这PICC的业绩也会蒸蒸日上,这个巨门向中国敞开,向世界敞开。

而与之相近的“门”的建筑在珠江新城还有1个,在别的地方也有一个不过没有建成(最后一个)。

前一个是位于珠江新城的广州地方税务局,第二个是苏州工业园的东方之门[2]。

3.2 广州金穗大厦(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

一个是网上找来的效果图,一个是实地拍摄的效果。到现在为止这个广州金穗大厦还没有完工,外墙大部分好了,但内部装修却远不能完工。毋庸置疑,这是一个经典的仿欧洲建筑的大厦。这也将是这个论文的重点所在。

正面看,从远处看,这个建筑是由2个完全对称的建筑所构成,而且2个建筑也很有特点,使人从远处一眼就能看出,跟天河路或者环市路上的玻璃幕墙摩天大楼的感觉很不一样。其次就是他虽然很高,但也因为它很“横”所以但从一幢楼看,它是竖着的长方形的,但同时如果把两个建筑合在一起看,它又是一个横着的长方形。无论从什么角度都是那么的方正,给人一种稳重不可摧毁的感觉。我开始也不知道原来两幢建筑是连在一起的,而且是通过像希腊神庙的东西。远处看两幢建筑是彼此分开,但原来又是关系密切。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建筑仿佛是被什么力量砍断了,分开了两段。

因为正面是个大工地和大草地无法接近,所以就从旁边,它的侧面靠近,但原来这样子又有另一种感觉。从这个侧面的角度,建筑也是几乎100%对称,就是前面比后面多了一点东西,我想这应该就是典型的古典主义建筑吧。从总体布局来看,有很明显的主从关系,还有就是整体和局部的比例。再看看它的顶部的圆顶,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像文艺复兴建筑的意大利佛罗伦萨教堂的穹顶。它不象拜占廷建筑的穹顶,因为这里的穹顶是瓜皮状的而不是完美的圆顶,因此就顶部风格而言,我认为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风格。

建筑的一个中部部分运用了柱式,但此柱式非古希腊也非古罗马,如果是古典主义建筑应该是100%遵循这些古代建筑形式的,但实际上,这是一个现代建筑,它是一个仿欧式的建筑,它可以跟随,它也可以创新。而这种柱式我就不多见。而那些纯粹是装饰的栏杆则用瓶式栏杆,看来瓶式栏杆有99%都在做装饰。然后看看窗户,也很有特色,一层是有希腊经典的山花屋檐,但这个“山花”实际上并没有花,而另一个则是完全经典的古罗马的窗饰。2层窗户就体现了2种经典古代建筑的风格。

接着就是门廊是采用了古罗马的券拱形,但又不是100%,因为多少有一点券柱式,因为在券拱之间虽然没有柱子,但却有些和柱子一般大小的方框,同时又有一点帕拉弟奥母题式的感觉,同样,原因是当帕式需要柱子的地方又有方框出现。虽然现在大厦还没有完工,但我觉得那些方框的地方是不可能再立上柱子了,用方框代替柱子,这应该就是作者的独创性吧。然后看看墙体,有不少的花纹,比如中间图片的方形图案,又比如右面图中的经典古罗马旋涡图案。这种旋涡图案多用于建筑物的支撑的地方又称为“牛脚”但随着建筑的发展,牛脚通常会变成一种纯粹的装饰放在券拱中央的地方。而这个建筑则是把牛脚放在它原来的地方,而券拱的中央则是用方形的图案来修饰。

然后就到了古希腊建筑和古古罗马建筑的耀眼之处——柱子了!先看看它的内柱,运用了古罗马的组合柱式,即科斯林式的上部换成了爱奥尼柱式的旋涡。不过这里的柱子又有所不同,不是一贯的圆形的,而是方形的。本来科斯林和爱奥尼柱式就是代表了女性的柔美,但又用代表阳刚之气的方形配合女性的柱头,到底设计师的意思是什么呢?是让这些女性变成女强人?

而建筑外部门口的柱式则是用了没有齿槽的古罗马塔司干式,给人一种简洁的阳刚之美。在我的心目中,古罗马的装饰一向上比古希腊的花俏的,而唯一变得朴素的就是这进化了的陶立克柱式。没有了古希腊陶立克柱式的凹凸,也似乎看不出明显的上小下大的透视感,也许美感是减少了,不过真的可以免了很多功夫,给人一种纯净的不加修饰的朴素美。

自己十分喜欢这个建筑,觉得无论从什么地方看它都是十分美的,而且可以评论的东西也较多,因为相比于其它建筑,自己还是比较喜欢古希腊建筑和古罗马建筑。

感觉从以上两个角度观看这个建筑特别之雄伟。原来这个连接两幢大楼的部分的大堂用的风格就是古罗马万神庙门口的装饰和感觉。刚开始还一直因为是古希腊风格,一直在纳闷为什么没有山花,那个经典的“三角形”怎么可以没有。

所以综上所述,看来这个广州金穗大厦的设计师还是偏向于古罗马建筑,他之所以也接触到古希腊建筑完全是因为古罗马建筑不得不发扬和承继了希腊建筑的部分。

我本人是最喜欢这个建筑了。因为它在旧的建筑风格上有了创新,比如把该放柱子的地方用个方框就代替了。同时也喜欢它的传统,这也许就表现了自己既开放又保守的一面吧。

3.3 珠江新城的部分其他建筑

4. 总结
总的来说,珠江新城的建筑就代表了现代广州,甚至是中国建筑的一个方向,它将带领广州其它地方的建筑迈向新世纪他们是新的代表,他们是奇的代表,他们是国际化的代表。但与此同时,我还是要说一句,国际化还是要拿来主义,不是造一个不同颜色或顶部稍有不同的“玻璃盒子”就代表了国际化。国际化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国际化也要有自己的特色,就如从前的耀华大街的西关建筑和东山的小洋房建筑。

坚持自己的风格同时发展接收新事物,广州未来的建筑会更好!

参考文献

[1] http://gocn.southcn.com/xqjj/gxfw/200403090002.htm
[2] http://www.nbjs.gov.cn/cgi-bin/lb5000/topic.cgi?forum=24&topic=106&show=25

全文PDF下载(含所有图片):西方建筑风格在广州.pdf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