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
5

莫名累

By xrspook @ 19:13:15 归类于: 烂日记

我的春节假期今天结束,一共十六天。在这十六天里,我一共跑了七次,合计101K,其中五次13K,两次18K。在正常的时候,我会隔天跑一发,但其间却连续有三天,我一丁点都没跑。这些跑步给我的感觉是一次比一次吃力,尤其进入第二个星期以后。第一个星期跑的时候心情挺愉快,但到了第二个星期,心理和生理反应出来的东西都让我非常不想跑。疲劳的酸痛发生在跑步过程中和跑步之后。我的心率数据证明了我的确跑得挺吃力。正是因为心率提高了不少,所以才会让我的乳酸堆积越来越严重。一开始我的平均心率只有150左右,但假期结束今天的最后一发平均心率已经飙升至157左右,虽然这样的平均心率数据并不是我整个假期里最高的。工作以后的春节假期,从来没有像今年这么长。从前的春节假期,除了跑步,我另外的运动是在家里做各种HIIT。而今年因为广州的共享单车满大街都是,所以在不跑步的天里,骑单车成了我唯一的运动方式。

虽然骑单车跑步主要调动的肌肉群不一样,尤其是我跑的只是慢跑,但你的确能感受到未恢复。尤其是在初六那天我骑了合计89分钟的单车其中两次穿过琶洲大桥后。跟之前某一天一次性骑行了82分钟不一样,那次我只是走走停停,但是89分钟那天,几乎都是骑行时间。从琶洲大桥的南面骑行到琶洲大桥的北面,那种感觉简直让人太崩溃。坐汽车的时候你绝对不会有那种感受。你觉得那大概跟其它桥一样,桥的最高点,应该位于江面中心。但实际上,琶洲大桥并不是这么回事,从南到北那是一个漫长的斜坡,差不多到北岸琶洲大桥的最高点才算结束。骑着单车过那个坡,那种感觉是可能走路会比骑行快,但是骑行却比走路辛苦很多。我骑过坡度比那更大的,但距离远没那么远的斜坡。想死的心都有了。在那个条件下,我觉得跑步应该比骑行感觉好一点。跑步和骑行通过斜坡我觉得最大的区别是跑步首先让你崩溃的可能是心肺系统,你觉得快喘不过气了,接着你才会感觉到腿部的乳酸堆积,但相比于呼吸,乳酸堆积你还能挺住。骑行刚刚相反,在呼吸远没到极限的时候,大腿已经开始酸得不行,那种感觉逼迫着你慢下来。如果过那个地方,我骑的不是一部共享单车,而是一部可变速的单车,估计我会把齿轮调小,让踏频高一点,大概就没那么痛苦了吧。因为跑步也有这个法门,上坡的时候,步距减少小,步频增大,同时呼吸要更深。踩着共享单车,骑在琶洲大桥的斜面上,让我生不如死,双腿觉得已经死了,但是我的呼吸还在继续,我还活着,那是在活着受罪。我的朋友跟我说,她上到琶洲大桥,开始骑没两步她就知道,完蛋了,肯定很困难,所以她选择的是推车。下桥的时候她告诉我,遇到这种情况,推车要比死撑骑上去舒服。她选择推车,因为她是在骑车,是在选择一种出行方式,而我那种死撑,完全是把那当作一种运动,在健身。要她骑上那个坡,不是不行,但是何必要把自己弄得那么痛苦呢!所以当那天下午,我从琶洲大桥的北面,往南面骑的时候,上坡的那一段我选择推车。在几乎上到了坡顶以后,我才开始骑行。尽管如此,完了以后,我仍觉得双腿不是我自己的,到第二天跑13K的时候,我一路都能感觉到那种弱弱的不对劲。骑行造成的酸痛感跟平时做的各种力量训练不一样。力量训练造成的乳酸堆积只是某个部位的。不会让我的心肺系统感觉到疲惫需要休息。

因为我有一定的心肺基础,所以才会在骑行的时候遇到上坡我可以调整呼吸让自己可以继续下去,另一方面,因为力量训练曾让我感受过的那种酸痛,我知道自己可以挺住,支撑度过某个可能存在的极点。城市道路的坡我都知道自己能上去,让我忌讳的其实是下坡,所以每一次选车的时候,我都会花时间测试刹车设备上。无论下什么坡,我都会控制速度。于是这就会出现个奇怪的现象,上坡的时候,我经常各种超越,但下坡的时候,我可能是最慢的那个。

恍恍惚惚了很多天的假期终于结束,明天开始无休止的工作日又将无情袭来了。

2017-01
22

骑上瘾了

By xrspook @ 17:05:33 归类于: 烂日记

我妈说我踩共享单车上瘾了!我也是这么觉得的,看到别人在踩,看到路边有我就很容易故意创造各种机会自己也踩一踩。我已经连续3天都有踩了!第一次是ofo,后两次都是mobike,而且是mobike便宜的那款。之所以挑便宜的那款首先是因为便宜了一半!如果我确信我的路程不超过30分钟,我为什么要给1块钱呢?通常来说,我的骑行距离在15分钟以内,我当然选择骑0.5元的啊!如果骑行时间在0.5-1小时之间,mobike lite和ofo的价格是一样的。ofo还经常有各种活动,所以可能比mobike lite便宜。用过mobike扫码就走,关锁就自动停止骑行计费后显然如果可以选择我都不会用ofo了。因为一开始还得自己手动输入车号,要自己手动调出密码,锁车之后还得记得把密码搞乱,最后还得在app上停止骑行。明明mobike啪一下就能搞定的事,ofo还得手续一大轮。就骑行感觉来说我觉得ofo和mobike无明显区别。ofo的优点在于座位高度可调,但我的身高很大众,所以均码的座位高度我骑得很舒服。广州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很多想用就找得到的共享单车,但我家附近就有。虽然称不上很多,但满足我一个人的需求还是可以的。这其中mobike最多,无论是传统型的还是lite的,ofo、小鸣单车和bluegogo找不找得到得看运气。之所以迷上mobike的另外一个原因是app上显示的车辆位置很准确。ofo我没有安装app,是直接用微信公众号解决的,在那里根本看不到单车在哪里,虽然明明单车就在我身边。但ofo我还得继续保留,因为说不定某一天我和我妈一起出门骑车呢,一个app不能同时扫两台车吧。

今天跑完18K后我在广州塔下骑mobike lite回家。那里离家大概2K距离,用时11分钟,其中包括等了新港西路一个很长的红灯。这条线路我跑得烂熟,所以距离很有把握。去掉那个红灯,也就是说我的正午城市骑行配速大概在430左右。这条路线的挑战在于是一个一直向北的小斜坡,有些地方坡度大点,肉眼能看到,有些坡度没那么大,但还是有感觉。通常来说我跑步的时候走的是反方向,所以从家里出发到广州塔的2K路基本都是下坡,今天我是故意体验一下共享单车上坡会不会很痛苦。试验证明这非常可以,我全程觉得很舒服,即便是穿过肉眼能看到坡度的地方。上坡最多辛苦点,我还是能保持平地的踏频,所以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我一旦开骑,除非我停下,否则基本不会被其他路人甲超越。踏频对骑行来说和跑步的踏频一样重要,大齿轮的确能让你去得更远,但高踏频才是效率所在(我猜,纯粹是猜)。在跑步的时候因为我大多数时候只是慢跑,除非进行冲刺跑、间歇跑、节奏跑或者跑上坡,否则我大腿前侧的肌肉不会经受任何考验,但骑行只要上坡,不管是坡度大还是坡路长大腿前侧肌肉都要努力做功。相比于做深蹲剪蹲之类锻炼大腿肌肉,我觉得把生活中的出行换成骑车来得更自然。一些跑步或各种蹲都感觉不到的大腿锻炼我在骑车上坡的时候感受到了,真好!

我有点迷上骑在车上飞起来的感觉。

2017-01
21

试骑共享单车

By xrspook @ 21:51:22 归类于: 烂日记

我是在工厂里学会骑自行车的,学自行车的那条路上有无数的钢板下脚料,如果一个不小心真摔跤了,那可要完蛋,但实际上,我学车的时候没摔过跤。都说没有摔过跤就,不可能学会,但我就是学会了。小学就学会了骑车,但是我骑车的机会一直不多,还记得中学的时候,非常流行骑车上学,但因为我家离学校太远了,所以我一直没有那么干,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学校和家里的距离基本坐车+走路得一个小时。当然我说的坐车是坐公交车,而不是自己开私家车。即便是当时学校非常有钱的学生,他们最豪爽的出行方式,还是自己骑辆很贵的自行车,而不是由家长用四个轮的车子接送。因为骑车骑得非常少,所以,我至今没有摔过跤。显然这不是因为我技术很好,而只是因为我的骑车时长太短而已,在我妈心目中我的骑车技术向来都很烂。如果我有超过三百个小时的骑行时间,估计谁也不能说我的骑技很烂,那问题是我骑车的时间到现在为止这辈子累积起来不超过三十个小时。跑步、游泳、骑车,这三项运动,我肯定跑得最多,其次是游泳,游泳加起来,也肯定超过三十个小时,至于骑车,我估计不超过五个小时。所以我确信我可以连续跑步两个半小时,可以连续游泳一个半小时,但我却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够连续骑行一个小时且第二天不会痛得要死。

昨天是我猴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搭同事顺风车回家的时候路上发生了一点擦碰,折腾了很久,所以到达地铁站的时候,真非常担心会赶不上最后一班车。因为出地铁站的时候已经接近十一点,虽然回家的公交车肯定有,但我却选择了骑共享单车回家。那是我第一次骑共享单车。记得在广州出现共享单车大概是2016年末的事,当时只有摩拜单车一种,但每过一星期,情况就会发生大改变。比如说,摩拜单车越来越多了,我也看到了小黄单车,小蓝单车,现在又多了另外一种小蓝单车。突然之间,广州街头到处都是共享单车。看到那么多单车,其实我是很心动的,但却一直都很抠门不想给那些押金,但某天晚上,我在微信上添加了小黄单车ofo公众号,然后也交了押金,两周后,我终于有机会体验一下。在晚上11点多的时候骑车回家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我妈说我技术很烂,那个时候的机动车比较少,人也比较少,所以我个人觉得难度应该没那么大。第一次骑行的感觉不错。那个车比单位给员工配备的那些自行车好骑。从珠影骑回家我用了九分多钟,小黄车的费用是一元每小时,我理论上消费了一块钱,但我的余额却是零,难道那一块钱是送的?今天早上我又安装了摩拜单车的app。在我家附近今早我找了辆0.5元每半小时的摩拜单车。从家里骑到中大,用时26分钟。白天骑车和晚上骑车的感觉非常不一样,因为现在基本已经进入了春节模式,所以路上的车比较少,很多时候我都可以高速骑行。基本上,我是逢单车必过,能超过我的两个轮大概只有电动车。让我不确定的是到公交站的时候我应该绕到大公交车外面,还是慢慢地,等待公交车上下客,然后再继续骑我的自行车道呢?同样让人烦恼的还有那些靠边乱停的私家车,压在单车道上,他们完全就没有考虑过骑车人的感受。他们逼着骑车人,必须骑到机动车道上。平时坐车的时候,我没感觉到那条路原来有那么多的起伏。我觉得骑车是最容易感受到道路坡度的,比跑步还要敏感,但骑车因为人的很多体重都压在了座位上,所以上坡的时候虽然感觉到大腿有点酸,但呼吸却仍然很通畅,而不像跑步那样呼吸比肌肉更猛烈。对其他人来说,他们的骑车是为了方便出行,但对我来说,那是出行和运动结合在一起,以前我只有走路一条,但现在,我又多了骑车这个选项。之前我有想过,如果要在家里买器材,要买动感单车还是椭圆机,现在我觉得,肯定非动感单车不可。

共享单车给我的感觉是好玩,其次是方便,第三是短途比坐公交车便宜。

2016-12
24

大考结束

By xrspook @ 20:27:50 归类于: 烂日记

明明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Dangal的上映对我来说就像参加考试一样。12月11号是我的半马比赛,12月23号是Dangal的上映。对我来说,这两件事都是我今年最看重的。都发生在12月,相差一个星期多一点。以前对我来说12月就只是生日月,但今年的12月对我来说,就像是考试月,而且都是大考。一个考试是体育方面的,考得好不好一定程度我可以控制,另一个考试的结果我控制不了。两个考试的共同特点都是我不作死就不会死,所有的紧张都是我自己拿来的。

体育方面的考试,我指的是广马的半程马拉松比赛。今年的结果虽然不如意,但是也没办法,只能明年再来,又或者明天没有那个机会,但总有一次会报上名报,到那个时候再复仇。毕竟即便不如意,地球还在转,天也没有塌下来。不可能所有事都一定按照我希望的模式发展。实力如何是我自己定的,但运气如何我做不了主。如果我要成功,就必须100%确定那在我的能力范围以内,而不是期待加上运气才有可能。今年的情况可以说是失手,但也可以说是失败。失败是因为我没有正确定位好自己。有了今年的经验,下次再来的时候,所有我犯过的错误,不会再出现第二次。什么严重紧张,什么睡眠不足,什么过度兴奋,通通这些都必须全部滚蛋。我要善用我的愤怒,把那作为我前进的动力。

体育考试考砸了,但文科类的考试正在进行中。那个考试实际上我不是真正上考场的那个。如果硬要类比,只能说我认识那个考生,曾经,我也帮过他一些忙,所以我希望他能考好。那个考试是电影Dangal的上映。从时间上算,Dangal最早在12月21号在美国和阿联酋上映,昨天Dangal在印度上映。所以票房之类的信息最早出来的是国外。国外票房的数据显示这部电影非常强势。在印度上映之前,早已有资深的影评人先睹为快,所以他们的评价会在电影上映之前就出来,口碑非常好。专业人士觉得这部电影很好。电影上映以后,无论是印度国内还是印度之外的国观众都好评如潮!indicine.com是一个印度的专业电影相关网站,那里的编辑一向都对米叔不怎么友好。通常来说,他们的评价都是比较客观的,尤其是票房预测之类的,都很准确,但是,在报道米叔相关消息的时候,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们负面的报导得比正面的多。出乎意料的是当他们看过电影Dangal后出来的影评却是极好。优点一大堆,多得我数不出来,劣势有两条,一条是可能会受印度的货币政策影响,那是客观的,无法改变,另外一条是电影的色彩不够鲜艳,整体颜色比较灰暗。对我来说,颜色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是劣势缺点,而是电影的风格本来就是那样的。所以,看完他们的影评之后,我几乎可以这么认为,Dangal没有缺点。按照那个网站对很多其它专业影评的统计,Dangal是2016年已经上映的大部分印地语电影里唯一评分超过四星的(满分为五星),成绩是4.1星。有所向披靡的观众口碑,电影本身所面对的观众,又是全年龄段、无死角的。这样的电影,第一天上映就证明了,绝对不会亏本,至于能到达什么程度,只有观众能确定。但也已经可以预测,结果只有超越了PK,成为印度电影历史上的最好,或者是虽然就票房来说,没有再继续创造奇迹,但就口碑而言,又把印度电影的质量推向了一个新高峰。我们之所以认识Dangal,是因为阿米尔汗,但这部电影的成功是Dangal所有人的功劳,那包括全体的演员以及其他所有制作人员,这个团队真的非常强大!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们也必须称赞阿米尔汗,因为他把所有这些本来分散在各地的优秀人才集合在一起,而且让他们发挥了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我把自己当作是Dangal的一员。因为在他们开始宣传攻势以后,我就在尽我最大的努力把他们的东西在我的国家里最大程度地传播开去。至于往后的事,我不想再做了,因为如果把电影进行翻译或者传播,那就是盗版,那就不是在帮忙,而是伤害他们。宣传应该做在前面,他们发布的东西是针对全世界的、是免费的,所以作为粉丝的我们当然可以出一份力去加强传播。现在电影已经上映,所以,宣传告一段落了,但是战斗还没有结束,因为Dangal还没正式确定什么时候登陆中国。在登陆中国之前,肯定还有另一波针对本土的宣传。但那个时候,发挥最大主观能动性的就不是我们,而是引进电影的那个公司,希望他们也能像我们这样努力作为!Dangal在印度上映的第一天,票房成绩是29.78cr,已经超过了PK第一天的成绩,按照这个数字,按照Dangal的口碑,我预计在顶峰的这个周日,印度本土票房单日有希望超过40cr,周五周六周日的票房加起来会超过100cr,10cr以上的印度票房会持续15天以上。米叔和他的制作团队最看重的不是票房、不是这个电影能拿什么奖。他们最在乎的是观众喜不喜欢这个电影,所以现在已经不需要思考三十天或者半年以后的最终成绩单如何,现在已经可以宣布,他们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

2016年能在Dangal Dangal中结束真好!!!

2016-10
5

网购&麦德龙

By xrspook @ 21:38:24 归类于: 烂日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全面接管家里买东西的责任。在网购流行之前什么东西都不是我买的,但当我第一次在1号店买了很多牛奶以后,家里买牛奶的事就变成是我的了。但很长一段时间仅限于牛奶,到后来,连面粉也上网买了。近期更加是进化到无论吃的还是不能吃的,我妈都会想到要我上网买。于是这就变成了从前去超市或市场买东西,现在我都把目光转移到1号店那里。为什么是1号店呢?因为在我家这边,只有一号店跟我买网会把东西噔噔噔地送上六楼到我家门口。京东是不送上楼的,天猫估计也是。面粉,牛奶,洗衣液,现在甚至连一大条的卷纸也是上网买的。如果不是爸爸嫌米太贵,连米也是上网买的。那么我们也就不用烦恼该怎么把一大包的米扛上6楼。油我们吃得不多,所以一年就那么几回,但米不行。什么洗衣液啊洗洁精啊沐浴露啊洗发水啊,这些从前都是我们逛超市的乐趣所在,但现在,很多都已经转变为看准机会到网店那里秒杀。货比三家是必须的,但更重要是把计算器拿在手边,因为很多时候都会有买多少减多少,什么第二件半价,买二送一,买多少块钱的东西可以免多少公斤的运费等等。这些都是数学题啊!还记得高中的时候,很喜欢出那种给你多个方案,要你通过计算证明选出哪个方案最好。我最不擅长就是做那种题目,每次我都会觉得很彷徨,虽然如果总结出其中经验的话,都是一路货色。现在的网购,要折扣就得眼明手快心水清。如果当年我擅长做那种数学题的话,估计现在也就不用这么费心了。

今天下午我跟我妈去了科韵路地铁站旁边的麦德龙。还记得几年前,我们就去过一回,但却被挡在了门外,因为当时必须有会员卡才能进入,且不能进行个人申请,只能以单位的名义申请。近十几二十年来,广州的大型超市越开越多。还记得一开始的时候三元里的万客隆入场也是要会员卡的。当时,进入个万客隆,还要把会员卡借来借去。但后来,很多超市开始不需要会员卡进入,甚至取消了会员卡制度,最明显的当数好又多,也就是现在的沃尔玛。麦德龙是一直以来坚持会员卡制度的超市之一。但现在,他们已经有个人申请会员卡这一条,而且还可以在微信上直接申请电子版。无论申请还是使用都方便了非常多。今天进入麦德龙的时候,门是打开的,理论上需要刷会员卡才能进入,但实际上那根本就是随便进的节奏。几年前,我就去过东莞道窖的麦德龙,觉得那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尤其是他们用大叉车整理货架。所以他们货架之间的通道非常宽,货架也非常高。那种感觉跟逛家乐福好又多之类完全不同。在我心目中,这种大气牛逼的才算是真正的超市。大概今天我们选择了一个吃饭时间去逛,所以店里的人很少。跟其它超市最大的区别在于麦德龙卖的东西,分量都非常大,都是公斤级的,而且是五公斤十公斤或以上的那种。各种商品都非常的齐全。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当数卖生鲜食品的地方。那个得穿棉袄进去,里面的温度只有0到5℃的卖肉地方从来都是我冒险的好去处。显然我不是进去买东西的,我只是进去体验生活。一大块几公斤的牛肉猪肉羊肉,一大包五公斤或以上的意大利面,冰柜里一大袋的披萨饼底,850克一袋的吐司。这些巨型怪物在广州其它超市你不会见得到。能找到便宜货当然好,但对我来说这本来就很好玩。从我家到那里只需坐两块钱几个站的公交车。那条线路虽然发车间隔比较长,但车上的人向来都非常少。估计麦德龙往后会变成我们的一个新购物点。

逛逛逛,买买买,吃吃吃。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