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
11

这是个陷阱吧

By xrspook @ 13:23:11 归类于: 烂日记

我也不知道那篇该死的《个人专业技术工作报告》自己是怎么写完的,但总算,昨天用了大概2个小时我基本搞定了。这篇东西对我来说难度在于我写之前实在是想不出自己哪里有合要求且很突出的闪光点,但写着写着,也不管是不是擦边球,反正都写上。“思想政治”方面那段话是我度娘回来的,那些一套一套的各种围绕拥护之类的固定搭配术语我一窍不通,copy回来那段我觉得非常的高大上,那段话非常有条理,用词非常精准到位,是那种标准的你看完可以完全不需要从中吸收什么的类型。对ZZ敏感的人或许还能从中提取出个一二三四点,但对我来说,那些都是华丽没鸟用内容。对我来说,写这些以最流行语言表决心的东西纯粹是用来意思一下凑字数的。最后一段“努力方向”我也是度娘回来的,相比于之前的“思想政治”,最后的部分显得简炼清爽很多,基本可以说是鸡血文,看的时候头头是道,看完以后可以过目即焚。我觉得比较有趣的是写专业工作和业绩的部分。专业这东西,对外行人来说是天书,对内行人来说是套路。所以文章主体部分的专业内容我觉得无非就是把这些年来做的项目做介绍,然后把那些项目发表的科技论文和技术规范全部罗列一下,然后把项目的成果再吹一吹。光是罗列一篇论文就得写发表时间、发表刊物、论文标题,属于第几作者,这对东西没有个50字+包不住,把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的都列一下,300字就这么出来了。项目介绍其实就是科技论文的前言,给别人说明白那到底是什么玩意,为什么要研究,研究有什么意义。至于项目的成果,当然就是说项目达到了什么目标,发现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经验和结论。理论上来说成果部分是应该用来罗列这个项目得到了什么奖项,有什么实际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但显然,这9年来做的工作根本就没有被摆到那个层次,所以成果吹的时候当然没办法做到那么理直气壮像罗列论文般顺手拿来。

一个研发人员,尤其是某某科研机构的研发人员,申请工程师的时候肯定要比一个企业的普通检验员简单非常多。这并不意味着普通检验员的能力和做过的事就要比某研发人员低端。问题只是在某某科研机构工作几乎手头上所有活儿都是有来头了,那是神马神马项目,由什么什么资金支持,因为是行内人,所以在评奖的时候还会受到各种互相关照的待遇。但企业的普通检验员就不一样了,因为研究经费是企业内部支出的,即便有成果且效果明显,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企业内部推广使用了,那也都只是企业内部的事。没有在社会上晒,也不能随便晒,因为那是内部机密。企业检验员研究项目的经费不需要到政府那里申请,研究出来的成果没必要拿去各种评奖,甚至晒出来就是泄漏天机了,这样一来怎么会拿到什么奖项呢!因为没晒,政府及行业协会等官方机构也难以对研究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给出一个确切的肯定。这盘棋真大,评工程师对企业员工来说就像是个陷阱,尤其当你在企业之中的“岗位”是“检验”而不是“研发”的时候。

再不想面对的事始终要去面对。

2016-07
9

区别所在

By xrspook @ 23:11:48 归类于: 烂日记

离晚上11点还有不到半个小时,我很想睡觉,我什么都不想干,但是馒头还没开始蒸,blog还没开始写,今天早上的跑步数据也都还没有上传整理分享。很多很多事都没有干,但一天就这么结束了。昨天我打算把工程师申报要写的一篇像自我鉴定的东西搞定,但实际上到临下班前半个小时,我才真的有时间,坐在电脑前,开始写。于是我只写了开场200字不到,而且那些东西。跟专业技术几乎没关系,不过是这几年来个人情况的一些最简单的介绍。核心的部分还没写,核心的部分连我自己都想不出到底有哪些闪光点可以往上面写。因为对照那些申报条件,我不觉得自己符合要求了。按照单位给我的工作推算,即便我做到退休,也不可能确切地符合那些要求。这就是矛盾所在,工作每天都让你做一些基本到不能再基本的东西,而且是除了做那些东西以外,你已经没有时间去研究高精尖。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想你申报这个那个,而那些申报得有一定的高度,可以是省内的高度,可以是国家的高度,可以是行业的高度,当然也可以是世界的高度。我完全知道,要达到那些高度,应该怎么做,但是我身边却没有那些设备,我自己却没有那个时间在我工作时完成那些。他们甚至要你用不符合劳动法的加班时长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你怎么可能还可以去钻牛角尖磨高精尖。这非常的矛盾,非常的不符合逻辑!

还记得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我不明白普通的检验员跟研发人员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他们就不在本科生里招做研发的。现在我明白了,这就是在实验室里只管高精尖,只管完成这个那个项目,跟在一线的流水线日复一日做着同样的工作,甚至是随便以把你安排到一个莫名其妙的岗位,顶替别人工作的区别。既然是这样,为什么还招大学生?直接找个能干的大妈过去就行了,根本不需要4年的大学,也不需要3年的大专,甚至中专都没有这个必要,只要那个人肯干就可以了。而研发人员是不是适合在那岗位上工作,也跟那个人是不是研究生博士生没什么关系。只要那个人能专心致志地做好手头上的工作,不是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巴结往上爬以及行政方面就行。那些歪念的注定不会在技术上真的有所作为,成为后人值得去学习的榜样。真正的研发心思就应该放在专业上面,知道行业发展方向,知道怎么向那个方向靠拢,知道该做些什么,具体怎么做,除了自己做,还能安排别人做。如果方向是最对的,做的东西也是对的,往后的安排也符合逻辑和实际的话,那么这个人的学历是什么都无所谓,只是一个本科、一个专科、甚至没有读过大学。这个人所具备的能力所负担起的责任已经是一个教授或高工的水平了。头衔神马都是虚的,别人可以轻易剥夺,你所拥有的名声,比如说你在这个地方承认你这种头衔但到了另外的地方人家完全不认。这种事经常发生在国内和国外,或者不同的行业之间。但能力和责任心这种事是永远剥夺不了的,只要事情干了,伯乐总能把好马相出来。当然,人的一生不能都浪费在等待相中你的那个伯乐上面,但至少要做到怀才不遇。

好吧,语音输入真的可以节省我非常多的时间,在把馒头蒸熟之前,我就已经把今天的blog说完了。

2016-07
8

专业个屁

By xrspook @ 7:52:32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开始接触专业技术人员工程师申报审核的各种表格。简直恶心到极点,审核表好像一共有9个,其中一个,还有16页那么长。有一个表格是需要用A3纸打印的,初级也就是助理工程师需要10份,中级工程师需要15份,高级工程师需要25份。那个东西评审组的人人手一份,评审的时候就主要根据那个打分决定申请人的命运。所以简单来说,那一份A3纸打印出来的大表就是所有其它评审表的汇总、一个精华。如果把这比喻成一个科技论文的话,那个就是摘要。那既然已经有这么重要的东西,评审组的人就不会一个一个的把你的所有资料都去查看都去核对都去研究到底这篇文章是不是真的,这个项目是不是真的并非杜撰。那些N份表格实际上是把某些资料一次又一次地以同样的方式,不同的格式输出,这有什么意义呢!按照不完全统计,光是论文,起码,要在不同的表里填3次以上,这有必要吗?现在都大数据云时代了,这些东西我觉得,本应不再需要这般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输出。首先是非常的浪费纸,其次是在浪费人力物力。这里面一些表的某些内容我觉得不知道该怎么填,但那个表格里也没有填表说明,更加没有另外一份文详细的说明讲明白里面的东西该如何理解。如果,不是去过去年的轻工的继续教育培训班,我肯定不会知道办学模式,填的是全日制,而昨天的表格里除了办学模式还有一个学制,学制填写的应该是四年制之类的东西。制表人觉得大家肯定都会填这些东西,但填表的人却完全get不到制表人的意图。这种事情经常会在表格里发生,比如说,论文相关信息需要填写刊号,到底是ISSN还是CN号呢?还是两个都要填?如果那个专业文献是合格的话,无论你从哪个号去查都肯定都能查到,如果那是一个假货我填100个也没用。

轻工的网站上说,今年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全部通过网站,但实际上,现在的那个申报系统处于瘫痪状态,个人用户无法注册,网站说个人用户要7月20号以后才开放注册。亲,轻工你那个文是7月1号发出来的,但是一直以来,那个网站却处于宕机状态,这什么意思?这个专业吗?这么不专业的事情出现在专业技术人员的评审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技术含量在哪里,我真的不知道,他们评出来的那些专业到底有多么的专业。

今年的工程师申报取消了以前对职称英语和计算机模块的要求,新的那个文件是2015年9月发出来的。职称英语可以说是我从高中开始,所有英语考试里面最简单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计算机模块考试只要你懂计算机基本操作,即便你不看书也不做练习,拿60分也应该没问题。这么简单到爆的门槛都要去掉的话,我真想不明白,到底这个工程师的评审要把难度卡在什么上面。难道说,就看你花了多少钱买通了多少关系,在政府或者行业的那些所谓评比里拿到什么奖项。离开学校以后,再也不需要经常考试,然后我才发现原来考试才是最公平。取消英语和计算机门槛大概是那些人认为现在的年轻人那两方面都已经很强了,只要是读过书的,要通过那两项考试易如反掌,但实际上,情况并不这样。就我们旁边的某个单位,他们买了一大批进口仪器设备,但他们却不会用,首先可能是仪器的工程师还没过来调试或者培训之类,但肯定仪器会配备详尽的说明书。被告知,那些说明书全部都是英文的,他们看不懂。我那个去!说明书里面的英文是最简单最容易理解的,因为外国人写的说明书是要让完全不懂的人都能看懂,知道该怎么用。他们却说他们看不懂。要这些人来干嘛呢?!如果你要招这些人的话你就不应该买进口的仪器你就应该买他们看得懂国产仪器,但到了那个时候这些人可能又会说我不是学这个专业的,这些仪器不会用。这些人和这些东西碰在一起完全没有火花可言,他们根本就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职称英语的考试并不能让这些人有什么长进。因为既然他们能完成大学课程,他们应该是应试的高手,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人却是不折不扣的混蛋。工程师是什么?如果你只能应付你的工作,你没有长远的目光让你的工作有所发展有所长进,做到与时俱进,把最现代的科学技术融进去的话,你算个鸟屁工程师!

这篇blog是我早餐前开着流量边散步边说出来的。20分钟用了大概10MB的流量,可以接受。

2015-12
31

2015碎碎念

By xrspook @ 13:05:42 归类于: 烂日记

一年的最后一天和往常不一样,我不想谈过去一年我做过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之类,反正呢,我跑了193次,合计2164.04K,211小时29分钟53秒。

2015对我来说有点失望但又意外地得到很多。有点失望的是自己一些想做到的还是没完成,比如说参加广马,比如说30岁之前献血满4000cc,又比如说在30岁前成为工程师。第一项,那是RP不好,没办法;第二项,那是一个稍有差池就做不到的事,本来就有点勉强;第三项,那是多年积累下来的懒惰造成的,我的确被某些人叫我去做某些事荒废了我不少时间,但主因还是我自己。第一项我已经不打算2016以及往后继续去做了,跑步比赛这种事,我已经看得很淡,我要成为一个全能型的运动人,而不是成为一个马拉松跑者,我会跑,我能跑,短跑长跑都应该可以胜任,我不把自己捆在马拉松这个项目上。我只会参加我最喜欢的比赛,稍微有一点拿不定主意的我都不会再去纠结。瑜伽、跳舞、轮滑、吉它、游泳等等都在等着我去把时间投进去,世界很大,可玩的很多,我不应该吊死在马拉松上。所以从明年开始,每周我只会跑3次,2个9K和1个18K,余下的时间我会留给多种多样的其它运动。不是说我已经不爱跑步了,是我意识到只是跑步的话对我的伤害可能会大于益处。右脚跟腱炎,左大腿后侧和内侧的某些肌肉扭伤,这导致我曾经有段时间几乎日常生活都一瘸一拐,现在当我把左腿盘到右大腿上的时候得各种小心翼翼。如果我要跑下去,如果我要继续跑一辈子,我就不能操之过急,就像吃饭一样,少吃多滋味,每顿都完全吃饱了肯定会发胖,通常不长寿。至于后两项,我应该能在31岁到来前做到,如果我加把劲,我能做到的!至于意外,认识AK对我来说是2015最大的意外,也是最大的收获。这种事情可遇不可求,因为之前已经经历过JEA和ADR,所以我会更理性地对待这个过程。细嚼慢咽,我学习融汇贯通吸收的更多是内在的东西而不是演员本身。我永远不能成为第二个谁谁谁,我要打造最好的xrspook,唯一的xrspook。冷静、理性、思考、宽容、坚韧、执着、激情这些好东西混合用在任何一个领域都能铸造传奇。

昨天在做1000卡workout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做swimmers那个动作的时候出奇的顺畅。那个动作很简单,俯卧在垫子上,相反一侧的手脚同时抬起(伸直状),然后放下,换另外一边,如此循环。说是很简单,但做起来的时候,在陆地上做和在水上做感觉是不一样的,因为在陆地上做要把手脚抬起来就需要运用到肩背部和臀部的力量,在水里也需要这般发力,但显然难度没有陆地上那么大。从前我做那个动作的时候会非常的不协调,做着做着就乱变成同侧怪咖了,但昨天做这个动作的时候却出奇的流畅顺利。这估计跟我近几个月有去游泳有关。通常来说,陆地上很少动作主要靠后腰力量,所以燕子飞几乎是唯一的选择,但游泳的时候如果个把小时连续不断都是蛙泳的话就意味着一直都在做那个。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我背部和肩部被加强了也说不准,至于手脚的协调性,有了明显的改善是真的。虽然我不觉得这样在我跑步的时候已经得到了什么好处,但好处为什么就一定得体现在跑步上呢,好处不知不觉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步体现本来就很好了。

说起游泳,我到底对那玩意有多爱呢?与其说爱,不如说我想征服,我想在水里表现得更好——能游得更快,姿势更靠谱,也懂得用蛙泳以外的方式。2015年我的愿望之一是学会自由泳,但显然,我还不会,所以这继续会成为我2016年的计划。游泳游得更好不代表我就要参加什么比赛之类,为什么运动玩好了目的就是为了要跟别人分个高低呢?!学习长进战胜自己本来就是一个很愉快的过程啊,为什么要把乐趣都放在打败别人身上呢???

三十岁的人了,应该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且应该懂得怎么去努力才能实现目标。

归档:2015-12-31 钢人

2015-12-31_stamp01

2015-12-31_stamp02

2015-12-31_stamp03

2015-12-31_stamp04

2015-06
2

有名无实的头衔

By xrspook @ 13:22:37 归类于: 烂日记

工程师神马纯粹就只是个头衔,有那个头衔和没有那个头衔并不代表你能力有差距。我是个个完全在天朝体读书长大的孩子,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非常抗拒抵制那些“理所当然”的条条框框。只是读书考试很简单,如果一切规格标准都划得很明确也没什么问题,重点是你得给别人一个非常清楚明晰的逻辑思路去实现别人要做的事啊!但是找要评中级工程师需要达标哪些要求、需要备齐那些资料都TMD非常折腾。什么人事的,什么继续教育的,最终,原来我要找的东西得回到轻工部门才有个确切的指标。更让人发指的是所有工程师评定都有继续教育的硬性要求,但到底要去哪里做继续教育?要参加什么类型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要达到多少个学分/学时?那又是一个谜了。省人事那里没写,评定工程师的细则里也没写,倒是在某个轻工网站的文件里写了,公选、专业、选修各有学分底线,每年合计最低不能少于72个学时。公选的学分理论上去任何一个继续教育系统任何的网络机构学习就可以,但继续教育系统的注册里明确了省直单位公选的内容就只能是3种,规定死只能那些。马勒戈壁!到底这有多少条线中线,有多少回交叉引用?!!!!!!难道就不可以大方地把所有东西是都放到一起让别人一次痛快?

工程师是一个貌似挺不错的头衔,但支撑这个头衔的是无限吸金的无底洞。职称英语考试要钱!职称计算机考试要钱!论文发表要钱!职称评审要钱!申请专利参加某些项目要钱!但最无休止要钱的是每年的继续教育。以每年72个学时计算,没有几百块扔进去你以为就能搞得定?人人都知道,那些都是很虚的东西,人人都知道继续教育就是打开网站打开视频让其播啊播,播到一定进度就可以做题了,做题完成就算学分修完了。72个学时也好,80个学分也好都只是过场。其效果还不如真的让人家每个月都拿2个小时出来认真地看完一个视频。

经历过这些瞎折腾以后我真心觉得白字黑字的严格闭卷考试真好!尤其是那种纯粹用选择题的,不需要长篇大论,不需要人手阅卷,答案非常确切的,真心太妙了!起码在唯一的答案之下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当然了,还有另外一些不公平的因素,比如说题目在拿来考试之前已经被漏出,有些人已经掌握了正确答案,对他们来说,考试的内容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已经到手的ABCD准确地填涂到答题卡上。

《三傻打闹宝莱坞》里说到了印度某个残酷的现实——儿子生出来都希望他们成为工程师,女儿生出来都想让她们成为医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种惨烈估计比天朝的高考还严重。但其实,除了工程师和医生社会上还有很多很多其它的职业啊!有很赚钱的,也有很高尚的,为什么就要吊死在两棵树上呢?

至今,我仍觉得,专业技术人员,也就是职称,也就是工程师那玩意只有在国企有点意思(但实际上国企又根本不理会你什么职称,职称和工资薪酬不挂钩你知道吗?!),但其它地方,那屁都不是一个!为了维持那个头衔,你每年都要花费一定数量的$$$,单位不会为你的继续教育埋单,单位也不因为你是他们的员工,且有某头衔而额外给你补贴。这是一个怪圈,非常奇怪,这也是我多年以来一直都想不通的点之一,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拼上一切去争取那个头衔???在我儿时的梦想里,工程师可不是这样的,不是空荡荡没实际意义的头衔。小时时候我觉得有那个头衔的人都很牛叉,而且那不是我的臆想,是他们的确非常牛叉!

现实啊,总要伤人,而且从来都是不留情面狠狠地!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