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
16

By xrspook @ 22:44:16 归类于: 烂日记

什么是家,什么是宿舍?我觉得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你会在里面做任何事,而后者你主要只是在里面做某些事,比如睡觉。家是一个你会在里面吃喝拉撒,任何事情都会做,甚至在那里繁育后代的地方。你可以在家里过一辈子,但宿舍你只是那个地方逗留的过客。要把宿舍搞出家的感觉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我觉得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里面住的人不一样。家人跟同学或者同事,不是一回事。家人就意味着无论你喜不喜欢他,他都是你最亲密的人。跟家人在一起,你可以半句话都不说。但如果你和同学或者同事在一起,一句话都不说,气氛会变得挺尴尬。宿舍归根到底,直白地翻译,就是一个睡觉的地方。大概因为我是独生子女,所以我觉得跟别人在一起总感觉怪怪的。虽然我家不算富裕,所以直到初中,我才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之前都是一直跟家人睡一张大床。但即便如此,当我到了大学,工作了以后,跟同学同事住一个房间,我总是觉得怪怪的。比如说到晚上该睡觉的时间,他们还没睡。比如说躺在床上的时候,可能大家还要聊一会儿天,但那个时候其实你已经不想加入了。宿舍和谐共处的法则是你必须学会忍耐。但是在家里不一样,如果妈妈不喜欢我这么做,她会直接禁止。如果我要睡觉了,我妈通常不会再继续骚扰我。正如以前的某些电视广告那样,她会把电视的音量调小。周日的下午,我妈用电脑看电视,我在她房间的床上睡觉,即便电视的音量再大,我也能睡着,但是如果跟同事一个宿舍,晚上睡觉的时候,她在播音乐,即便音量很小,我也觉得辗转睡不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中的影响因素肯定不只是音量。可能是因为我对电视剧一点兴趣都没有,所以完全不会让我有共鸣的节奏,我不会上心,那就像下雨一样,对我没有影响。但是音乐不一样,无论唱的是什么语言,你总能通过与音调和节奏感知到某些东西。所以除非别人把音乐关了,否则我就会一直跟着那些即便很弱的音乐进入状态。但之所以这样,或许还有一个我想不想睡觉的根本原因。如果我本来就很兴奋的,晚上到点还不想睡觉,我当然就难以睡着,但周日的下午,通常我都是困了才去睡觉的,而我妈通常是在我睡着了以后,才开始看电视。

对家人的容忍,通常我们都是无条件的,但是对别人的容忍,我们总是会去想,有没有其他可避免的方式呢?毕竟有些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到底和不和别人在一起,但是我们却没办法决定自己是否出生在这个家庭。

宿舍不可能成为家,除非你一家人都住进去了,里面除了你的家人以外再没有别人。但如果真那样估计你就再也不会满足于小小的宿舍而真的自己入手房子打造自己的家了。

2017-12
9

十平方的回忆

By xrspook @ 21:41:07 归类于: 烂日记

今天下午,我很认真地回忆从前外婆家十平方的那栋公租房到底是什么样的。朝向怎么样?那栋建筑物以外的其它建筑物怎么样?光是朝向我就想了半天才想清楚。但是房间的格局为什么会是那样我至今没搞明白。为什么那栋建筑物会一个长条形?是不是当时设计的所有公租房就那个模样?我只知道比那晚一点出现的公租房会有户外走廊,就像我没搬家以前,妈妈单位的那个宿舍一样。据说一开始那栋宿舍,也是没有独立处置的厨厕,但后来经过改造,于是每家每户都有了。独立厨厕显然是件好事,但是这样一来就几乎是隔绝了每户人之间的交流。从前外婆家的那个公租房,厕所和厨房都是公用的。所以这就要求了你必须要和左邻右舍协调好。煮饭这种事还好说,因为每家都有各自的炉头和水龙头,但是厕所只有一个。谁先洗,谁后洗都是个问题。还有就是走廊就这么大,是大家公用的,有块地方可以放东西,你说是你呢还是我的呢?记忆之中,我们从来都没有和其他住户,在这些方面产生过矛盾。正是因为厨房和厕所都是公用的,所以如果家里有人的时候,大门通常都敞开。但即便这样,也很少听说有什么小偷光顾,毕竟住在那里的人也不是什么富裕人家。还记得过年过节的时候,家里因为小,但是又得摆下两桌人吃饭,于是我们就会把部分家具搬到走廊上,那些时光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因为本来的床会乾坤大挪移,把里面的东西都搬出来。在这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宝贝,比如说从前留下的玩具之类。十平方的房子要住五个人以上,想想都觉得非常的疯狂。过去我一直默认的床其实是几块床板放在几条凳子上。床的正上方是另外一张床,那是我们自己搭建的小阁楼,正是因为有这两张不能算是床的床,才能住得下那么多人。现在我的同事埋怨新宿舍只有十个平方不到,实在太小的时候,我打心里觉得她真是个土豪,也许生活在农村的她从前并不富裕,但是她肯定没办法想象在城市里十个平方住下五个人以上是什么感觉。因为我小时候就生活在那个环境之中,所以我并不觉得那有什么问题,我觉得那正常得很。我在那里玩得很开心,那个房间的阳光很好,晚我们能看到前进路的路灯。北面那个窗望出去能看到很远的地方,虽然我们只是住三楼,但是也可以看到很多星星点点,因为大多都是平房。我很喜欢看那个感觉。万家灯火那个词,我正是从那个场景里领会到的,那让我觉得很窝心。

左邻右舍也有小朋友,所以我们会在走廊和公厅玩得很开心。我是外婆家里最小的一个,也是那一层楼里,一起玩的小孩子里的最小一个。他们觉得我很霸道野蛮,所以很多时候他们都不愿意和我一起玩,但是我喜欢跟他们玩,我不喜欢跟比我小的人玩,比如说对门那个比我还要小上几岁的。

我儿童时候的回忆,基本上都在那间十平方的公租房里。当时没有摄像机,相机是很珍贵的东西,所以我们几乎没有在那个地方,留下任何的照片。多年前,那个地方已经被拆掉了,因为前进路要建内环路。记忆之中的东西,你每次回忆都会让真实的东西变样变味,是如果不靠脑子里的回忆,我真不知道,该从哪里找回那些曾经的岁月。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仍非常愿意在那里度过我的童年。

对别人来说,我们可能很穷,但是我并不觉得我们可悲,我觉得童年的我过得挺好。

2017-10
5

安全

By xrspook @ 10:03:39 归类于: 烂日记

小时候我会害怕各种东西。可能是黑暗,也可能是陌生人。之所以这样,大概是因为家长在默默传递着这么一个信息——大街上拿着个大袋子的乞丐会把孩子装进去,然后拿去卖了。家长只是告诉我,把孩子拿去卖了,而不是把那些丑化为鬼怪,说他们会把孩子抓了,然后拿去吃了。因为有了这种畏惧,感觉不安全,所以就会有害怕。于是,小时候,我会有那么一个想法,一定要待在家长身边。只有和他们在一起,才会让我有安全感。但现在的孩子,估计不一样,他们出走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过他们的家长在哪里,他们只是单纯地按照他们的好奇心去行事,又或者说,现在的家长并没有事先就那般恐吓孩子。这种善意的谎言,我觉得是有必要的。但即便说了这种善意的谎言,家长在外面的时候如果还是一直只是盯着自己的手机,不照看孩子的话,说什么都没用。

安全这个东西,一直以来在我心目中都是默认的,一向如此的。在过去的30多年里都这样,虽然有时我们会有损失,比如说小时候某次等公交车的时候,妈妈就被小偷抢项链,又比如说我的某些亲戚曾经被小偷入室盗窃。但无论怎么说,这些都只是钱财上的损失,人都好好的。电视里噼里啪啦地报导的各种新闻,说哪里有战争哪里有骚乱之类,那都是遥远世界的东西。虽然我们自己的国家也有出现过某些状况,但是在我们心目中,安全是常态,不安全只是极少数。中国人渐渐有钱,于是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削尖脑袋要去外国。但实际上,无论是国外的哪个大国,现在爆出来的各种安全事件都是让人耸人听闻的。你跟那个罪犯没有一点瓜葛,他们甚至不知道你是谁,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就躺着中枪了。绝大多数时候,你都是无辜的,因为作案者针对的不是你,而是针对某个国家或者某个地区。如果要问为什么你会中招,只能说你运气实在太背。起码暂时来说,如果你在中国,这种背的运气有99.99%不会发生。哪怕你的运气糟糕到一天要踩好几次狗屎。与受伤甚至失去性命相比,钱财损失算是非常轻微的了。在中国,如果我们感觉不安全,总会有警察、军队、国家为我们出头,他们会让我们感觉到温暖放心、靠得住,但是,如果在外国,你可能就只能靠你自己了,所以美国才有什么步枪协会,才有什么民众要自己购买枪支自我保护。美国的军队很强大,无论是他们的武器数量,还是他们武器的威力。但问题是无论他们的武器多么厉害,如果那不能保护到自己的国人,再强大又有什么用?他们的把他们的武器放在了西太平洋、伊拉克、叙利亚等等远方。但是,他们的民众却不得不靠自己购买枪支来保护他们自身的安全,因为他们本土国家的警察和军队不靠谱,不能及时过来保护他们。其实我觉得,一定程度上这挺可悲的。如果某一天,我们最终看到了美国的分裂,我觉得那一定是从内部最根源的地方开始的。如果在自己家里都会感觉到不安全,那么这个家还算是家吗?既然不是家,把它拆掉重来就好了。大概因为现在的美国总统曾经是一个商人,他的眼里就只有钱,其它都不重要。钱虽然说是万能的,但是钱不能换取已经失去的生命。感情是无价的,安全感也是无价的。如果民众对这个国家失去了信心,大概这个国家离分崩瓦解不远了。安居乐业,首先是安,如果连安都谈不上,后面都是扯淡。

从前我也一直觉得,外国比中国好,但现在,我反倒觉得其实中国也不错。

归档:2017-10-05 还有杂念

2017-01
31

生活中的建筑

By xrspook @ 19:30:40 归类于: 烂日记

建筑如果只是停留在物质的层面,那就只是一个东西,跟艺术作品没什么区别。但如果融入了人们的生活,那就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境界。

昨天下午,在等待的时候,我慢慢地游荡在老街道里,看着那些老房子,与其说我在看建筑本身,不如说我在想象建筑里人们生活。据说我游荡的那些建筑,大概是在六十年代建造的,年龄比我还要大。有些部分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你已经完全感受不到那原来到底是怎么模样。但有些看上去,就好像时光完全没有流动过一样,那些木质的窗框以及那些可能是原装的玻璃都让你觉得仿佛时光倒流一般。能让我有这种感觉的人家,大概都有同一个特点:就是无论他们的阳台还是屋子里,东西好像都不太多。在广州的街头,曾经有段时间,防盗网什么的大行其道,每家每户都在家装那个东西。因为如果别人家安装了,但你却没有,盗贼就可能沿着那些东西爬进你家。那些保持了原始风貌的屋子显然没有装那些东西。不是装了以后拆了,而是根本就没有装。在外婆家,门口对面的某栋房子的某一个单位,一切都是那么的原始。他们的阳台上挂着一个木锯。那个木锯是木工用的那种大型的,而不是我家也有的那种小锯。那家人的前后左右上下,全部人家的阳台都被杂物塞得满满的,唯独那里没有,所以你很容易就会把目光停在那里,而之所以会这样,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可能是那里已经很久都没有住人了。

很小开始,我就一直在琢磨外婆家外面那块空地的那堵墙后面的那些小洋房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一直都不知道,该怎么才能进到那个区域。据说那些房子是军区的,所以普通人不能进去。从前,我曾经绕着那栋建筑外面我可以走动的区域绕了一圈又一圈,结果发现没有门,只有高墙。越是进不去你越想知道里面到底是怎样的。从前当南园新村四周都还没建起什么高大住宅的时候,那个小洋房就是整个地区的最高点。而之所以在那么一个山岗之上,建那个东西,估计也有军事的考虑吧。

直到去年我家才把两台用了十年有余的窗式空调给换了。至今,还有人在用窗式空调,又或者他们没有用,只是把空调放在那里,因为人已经不在那里居住了。曾几何时,窗式空调是一种比较昂贵的东西,不是每家每户都有。一方面是因为空调价格不低,另一个方面是因为当时很多人家里的窗都是木框或者铁框的。那种窗非常不严密,无论用多大功率的空调,冷气很快就跑掉了。用空调,就意味着你得把那些窗都改掉,于是在老城区老房子的老建筑里,经常会硬生生地塞进很多现代的东西。虽然,我觉得这样的搭配不伦不类,但是这正是人的生活给予建筑生命。我一直都生活在那片区域,但我好久都没有仔细端详过那里的所有。当我还是个娃娃的时候,因为要满大街玩,所以走过的路比现在还要多。而那些路,不是真正的距离,而是走过的范围,因为从江南大道到外婆家,其实是用N条路可选,还是小屁孩的时候,想走哪一条就走哪一条,但往后,基本上就固定只走那一条了。其它路上的风景到底怎么样,我当然不知道。恍恍惚惚过去了二十年,二十年之后,我才发现,一切都变了。已经不是我小时候记忆中的那副模样,比如说围着这军事小洋房的那高墙。从前我觉得那墙真的很高,而且都是灰色的,很单调,但昨天再去看的时候,我觉得,那墙不是真的那么高了,如果我闲得蛋痛的话,找个梯子我就能爬过去看个究竟。而且,那些单调的墙上,居然贴起了瓷片。

明明那些东西就在我生活之中,曾经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但我却视而不见。我知道家乐福万国店的货架商品是怎么摆放的,只要他们换了模式,我就会知道,但是,生活区里的那些老房子以及那些变化,我却一概不知。

正是因为不知道,所以,当我突然抽起某条筋要看看的时候,嚼出了不少的味道。

2017-01
8

非吃货理论

By xrspook @ 21:21:51 归类于: 烂日记

家是什么感觉?我觉得家是一种味道,虽然在我的梦里嗅觉和味觉是我最弱的。在梦里我能看到能听到能摸到,甚至有些时候会受伤会痛,但我的梦里却很少会在嗅觉和味觉上留下什么特殊的印象。难道因为我不是个吃货?我的齿感很糟糕,东西好不好吃我觉得无所谓,除非那真的非常难吃。如果回到家你得吃我爸做的饭,除非你自己动手否则都要吃他做的东西你就再也不会对好吃有什么追求。好吃也好,不好吃也好最终也是要塞进肚子的,抱怨不抱怨都是一顿。即便我不懒,即便我自己动手我也未必能保证我就能做出更好吃的东西。给我青菜给我肉类就可以了,随便什么形式,煎炸的除外。虽然我嘴上说我抗拒煎炸,但如果真给我吃的时候我会照吃无误,比如说我从来拒绝不了单位早餐的油条和重油的炸酱面。这周回家我发现自己又重了!其中与大姨妈理论上临近但体温却未见高温期有关,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近期中午我都喝两碗汤,从前我都只喝一碗。摄入多了,但运动强度却降低,必然会导致这种问题。眼不见心不烦,下周开始午饭我不能让自己再放肆了!

今天下午我吃掉了一条40g的巧克力。那是我在1号店买东西时随手凑单入手的,才1块钱,同期的还有一袋1块钱的45g彩虹糖。2块钱的东西却有满满的罪恶感。因为我平时不是个零食控,甚至可以说我手边根本不存在零食。我不会突发奇想去吃点什么或喝点什么,我强迫自己喝水得必须把白开水放在我手边视线范围内。今天下午我一点都不饿,但却要一个人干掉那40g的巧克力。吃了1/4的时候我就后悔我不该怎么贪心,我应该把这东西随手送人的。巧克力好吃,我也并非吃不下,但我内心却非常明白我不需要额外吃那个东西。跟有些人灵与肉都非常挣扎不吃零食彻底不同,真正让我坐立不安老是牵挂的是我计划好我某天要做什么运动但却因为自己懒筋大发而没去完成。

早上8点多起床,9点多吃早餐,然后就开始做吃的,一直做到下午4点半。期间做了大概500g面粉的南瓜馒头,270g面粉+120g其它(南瓜、番薯、米饭、葡萄干)的面包,100g面粉的红糖发糕。昨晚我就做了500mL(3杯)酸奶。我好久都没有这般积极地做吃的。之所以花费那么长时间是因为我妈狠狠地在我做馒头的面粉里加了很多南瓜,所以面包机和面20分钟一次的程序我足足用了3次,因为期间得不停地加面粉。第三次结束的时候虽然我仍觉得面团偏软,但我不继续下去了。于是呢,二次发酵之前又加了很多很多面粉才非常不容易地凑合到可整型的程度。一次发酵已经发到蜂窝状过头了,二次发酵之前又加入了非常多的干粉,我对这南瓜馒头没有任何期待,因为种种迹象表明这失败无疑啊!但出乎意料的是最终蒸出来的东西还不错,妈说那是我近期做的馒头里最好吃的,囧!可能是歪打正着折腾出了老面模式。

那一大堆的面食估计够爸妈早餐吃上一周了……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