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
8

不完整,留遗憾

By xrspook @ 10:04:07 归类于: 烂日记

如果不想自己过得很被动,主动权就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能依赖别人。如果我只能靠字幕才能理解那个意思,那么我就没办法去主控那些根本没有字幕的视频。昨天其实我已经很努力了,我完成了两个花絮的翻译,其中一个有官方英文字幕,另外一个则是只有油管自动生成的英文字幕。Google自动翻译的那个东西大部分都可以接受,但是如果说话的人不是说英语,而是说印地语,显然就会乱套。油管自动生成的字幕最大问题是断句很奇葩。因为他们不是为了你一句一句看的,有些时候,那些东西出现的方式是一个一个词来,就像卡拉OK字幕那样。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从网上下载回来的字幕调整格式到字幕软件可以识别的程度,然后再通过字幕软件把那些有时间轴的东西全部都去掉时间轴,只剩下核心的文字。如果把那些字全部都堆砌起来成为一段话,可能还好理解一点,但是一定文本长度就一个断句。阅读起来就相当痛苦。人做这种事的时候不会这么整,我们会根据说话人的停顿去断句。如果句子太长,中间会根据一些小停顿分隔开,但显然机器不是这么认为,机器也没想过你要把机器翻译出来的东西下载回去然后再人工翻译。对我们这些没有工具、不肯花钱、很无奈的小白来说,只能这么干,但是对专业人士来说,完全可以用一些专业的工具直接从视频中识别出文字,他们要做的不过是把那一堆文字打一个时间轴而已,又或者那些工具直接就可以为他们生成完美的时间轴。我不知道现在那些AI能力到底能有多强。因为按照人阅读的习惯,每一段字幕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并不是跟声音的出现结束时间完全一致的,之前之后都要有一些提前延迟,而提前延迟的长短要根据那句话的语速语气去判断。AI能做到这个吗?即便AI做不到这个舒服的,让字幕出现或消失按照音频来那是绝对没问题的。如果我肯花钱,大概我也能把视频放到某个地方,让它自动给我识别出这些东西,但显然我们只是穷逼的爱好者,所以也就只能用很麻烦的方式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我经常在做宝莱坞某些电影的花絮翻译,但显然那些东西得凭他们的心情挂字幕。心情不好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如果我得经常性、习惯性做这个东西,要感受到其中的快乐,就得像我的网友所说,按照我从前的风格,我一定会去学印地语。虽然从前对我来说,西班牙语学是学了,但叫我听懂还是做不到,但起码他们在说某些单词的时候我能反应过来。起码我脑海里能拼出那个单词,或者是马上反应出他们说的是什么东西。在印地语这个问题上,我相当被动,因为虽然已经看过了不少电影,但却仍然一点不懂。如果,我起码能把它的发音搞定,我可以把句子听写音译出来。然后发到某个地方,我还是能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如果完全把握不到,那就根本没戏。我很了解我自己,我的网友也很了解我。我要让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不懂的东西就要去学,除非那个东西是我觉得没有一点所谓的。

昨天我本可以十全十美的完成TOH十个全系列的幕后制作花絮翻译,但最后一个花絮我死在那些印地语对白,以及某些我没办法按照上下文去理解出来的英语上面了。我觉得很不甘,很无奈,同时也有点气愤。排灯节昨天就开始,所以按照他们的习惯。如果在昨天之前他们都没有把外挂字幕放上去,过节的时候没人会干这个活儿。等待别人的施舍还不如自己主动出击。的确,印度的语言非常多,但是我要征服的不过是他们的其中一种官方语言而已,而学习这个,并不是因为我要去那个地方旅游或生活之类的,而是因为那是一个阻碍我享受兴趣的东西,我要征服它。

要化悲愤为力量!

2018-07
8

不是学霸

By xrspook @ 21:36:28 归类于: 烂日记

几乎每一天,我都在做与字幕相关的东西,有可能是看别人制作的字幕,也有可能是自己做字幕。看多了,做多了,尤其是自己一天好几个小时都耗在那上面,自然而然就会形成某些条件反射。字幕这种东西,一开始的时候有就已经很满足,但后来我会对那个要求越来越高。不只是有,而且出现和消失的时间还得非常精准。不能太早也不能太迟,那应该让你觉得很舒服,但是什么才叫做舒服呢?估计不同人会有不同的见解。作为一个做字幕的人,我仅仅能以我觉得最好的方式表达出来。至于我觉得最舒适的节奏别人是不是也这么认为,这就很难说了。

今年中考的成绩已经出来,广州某个学校出了一堆高分学霸,新闻去采访他们的时候,他们都有一些很神奇的爱好特长,比如说800分满分拿了785分那个平时就很喜欢写一些科技军事类的小说,而另外一个,乐器玩得非常溜。新闻里说,这些学霸都有各自的特长,但他们明显的共性是很注重错题的收集及整理。这种事情我高二高三的时候也有做,而且是老师强迫我们这么做的。在英语方面,我抄的错题真不少。抄是抄了,看是看了,但问题是我并没有进行整理。那些不是数字的东西该怎么整理呢?该用什么分类方法整理呢?还记得当时的化学老师要求我们把错题剪下来,贴到本子上。英语老师建议我们把错题抄在本子里。迎接考试的时候,什么都不用做,拿出那些来看一看就好。做题做多了,做到了一定的程度,有时我都分不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对的觉得有可能不能保证,错的觉得那可能没问题。但因为当年我真的抄了很多英语的错题,所以相对于中考来说,我的高考英语成绩有了质的飞跃。可以这么说,高考那么多门科目里我最踏实的就是英语。基本没什么风险。就像平时那样去做就可以了,但是其他科目,总会让我捏一把汗。高考的时候,英语我觉得已经融入到我的血液之中。对于某些语法性的东西,我还是没有把握,我的词汇量也不多,但是某些东西我就是能感受得出来。听力我很自信,阅读我觉得我应该能看出感觉。至于主观的写作题,纯粹是看改卷的老师怎么看了。我也搞不懂为什么考语文的时候,我总是提心吊胆、很折磨,但考英语的时候我却觉得很好玩很自如。语文卷子里面的古文部分是最折磨我的。我觉得那个东西比考英文还要痛苦。之所以会这样,大概是因为我一直以来都没有掌握学习语文的套路。一个语文学不好的人,怎么可能把外语玩得溜?!的确到现在为止,我也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为什么要外语溜呢?又不是让你成为外语的文学家。科学技术什么,全部都是有套路的。你并不需要用非常严格的语法去表达那些东西。科技的世界里,自有它们的规则。所以,如果我要在那些地方用外语,又或者只是需要满足交流水平。我的语文真不必那么完美。文革之前,我爸是华师中文系毕业的,但是我自感从小到大我的语文就没有拔尖过。甚至有些时候,我对那个东西很厌恶,但语文一直以来都是最重要的科目之一,我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啃。

如果我根本get不到那个意思的话,怎么谈得上享受词句的优美呢?!

2018-05
31

信任

By xrspook @ 9:24:02 归类于: 烂日记

有时我也觉得自己很奇怪,到底有什么事是我不会认真去做的呢?还是学生的时候,我不知道怎么认真地去做事,但是到了现在,完全反过来了。问题是,学生的年代,老师和家长的要求跟现在成年人的要求完全相反。这到底是我有问题,还是他们有问题?一直以来的教育都让我们要认真,但实际上到了工作,别人却想你不要那么认真。因为你努力,就会显得他们不努力了,他们躺着也会中枪,为了让他们可以闲一点,所以你也不能太高效。

我就像个万金油一样,在任何场合,只要有需要,我都可以顶一顶。表格有问题,叫我去调教一下;文章有问题,让我去写一下或者修改一下;计划有问题,可能让我直接给个方案;篮球比赛缺人,让我上去跑。基本可以确定这么一个事实:这些事情,都不是以我为核心的,我都是那个奇招,突然被叫过去,解决他们不能解决的问题。既然我具有那么神奇的能力,为什么我不是某个事务的主持人呢?从前的确有过这演的机会,但是我不怎么喜欢那个项目。

在工作上,我的确没当过什么核心角色,所以,在自己的生活里,有时我会把那个揽着来做。比如说,做字幕的时候,我永远都是把杂七杂八我能做的都做了,接下来的高难度的丢给有能力的人。换位思考一下,其实,这不就是我工作时反转过来的情况吗?别人或许会觉得,让我在关键时刻插一脚是因为觉得我厉害,所以他们把下手工作都搞定了,把最关键的留给我。当然这只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状态,实际情况肯定不是这样。我喜欢去了解工作的整个流程,包括所有细枝末节,哪怕是很低级的东西,我也想去了解。就像做字幕一样,基本上我把做那个的整个流程都弄得非常熟悉,大概有些关键技术类的技巧我还没能掌握,因为一直以来都只是我自己去摸索,没有高手指点。也正是因为我是一个人战斗,所以全套的东西我都必须得知道、必须得懂,即便不能算是精通。当我不想一个人把所有事都干的时候,其实我完全可以把工作分拆出去,让其他人去做,但这样又会存在一个问题,那些被我分派工作的人我能不能去信任呢?几乎可以这么说,暂时来讲我还没有真的信任过一个新人。从认识到信任需要一个过程,你得证明给我看,你值得让我信任,否则我不会把手头上的工作交出去。一定程度上,我把这个看成了是非常严格的传承。如果他们搞砸了,我觉得我有责任。但我又是一个很懒、不想去翻工、不想去帮别人擦屁股的人,所以有些时候我宁愿自己干,也不把工作交给一些我不确定可以信任的人。到底谁才是我可以信任的人呢?我觉得在不同场合,这个人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上,我最信任的人是我妈,所以如果我妈不在了,生活上我就真不知道该去信任谁了。大概到那个时候,遇到任何问题我就只能去网上搜索一下。至于工作的烦恼,运动的烦恼,电脑的烦恼,又或者是编程的烦恼,我会去找不同的人。说来也奇怪,那些我非常信任的人,通常都是在他们各自的领域经验丰富的。我认识他们的时候,在我眼中他们都已经是大师级的了。所以一定程度上,我的信任是不是建立在一定的崇拜上了呢?可能真有点这个意思。我是怎么取得别人的信任呢?显然,我不是靠口吹的,我是用我的实际行动去证明的,但是这样可能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如果对方没有在我身上放精力,大概他们永远都不会察觉到我的闪光。

优秀不优秀,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要面对自己良心的。

2018-05
21

唱歌上身

By xrspook @ 11:29:00 归类于: 烂日记

昨晚睡觉之前我把《古拉姆》歌曲全集的中文字幕全部替换成印地语字幕,32分钟大概用了1个小时多一点,一共6首歌,大概每首歌用10分钟。替换我使用的是Aegisub和Notepad++配合。首先把中文字幕的ass复制一个作为准备修改的印地语版本,然后用Aegisub打开中文字幕的ass,一句句唱,听着歌词从网站上把相应的印地语歌词找出来,CV印地语歌词和中文歌词到Notepad++的替换界面,用“全部替换”的方式完成转换。歌词最少重复一次,最多貌似重复了5-6次。所以用全部替换的方式是最有效率的。如果用的是很“诚实”地顺序下来一句句改,那么30多分钟的歌曲合集估计我花2个小时都搞不定,而且还会非常容易贴错。替换完毕后我还是得完整校对。贴完印地语歌词以后我觉得居然有些不知道怎的我就会唱了,虽然细节的地方我还得不断重复,因为某些词语不是所见即所得的,但总的来说罗马字母的发音也就那样了。

昨晚睡觉之前我一直在重复Tujhko kya(问题何在)那首歌里面的♪Chit bhi apni pat bhi apni har halat mein jeet hai♪(我们掌管开端 我们控制结束 何时何地 我们都是胜利)这两句。为什么会着迷这两句呢,因为视频的那个画面我喜欢啊,有点嘻哈的味道。这两句节奏上没有难度,难就难在前半句的发音,i和各种辅音夹杂着,其中包括g,b,n,p,t,所以这一句就像在念顺口溜一样。虽然有很多i,但有些地方是弱音,所以读的是ə。调调容易,节奏感很强,歌词绕口,决定了这句话必须得练到脱口而出才能算可以。不断地噼里啪啦练习是少不了的。粤语或者普通话的绕口令我尚且很一般,我还得搞外语的绕口令,我也是醉了。但喜欢这种东西肯定是无条件投入的,搞定以后自然会很有成就感。即便像西班牙语那样所见即所得的发音,明明你会读那个单词,但歌唱起来仍然会各种不对劲,这其中缺少的大概就是语感了。唱粤语或普通话歌曲的时候某些连接词我们根本不用操心,因为那是很自然的事,不过呢,对我们不了解的外语歌曲就很不一样了。我们要考虑旋律、考虑节奏,还要考虑单词发音。

因为睡觉之前搞印地语歌曲,于是做梦的时候就搞笑了。我梦见了米叔,那大概是个见面会?我们在一个好大的室内体育馆里,估计能容纳超过1万人以上,因为观众席是环形的,所以不是电影院之内,是体育馆。米叔开唱Aati kya Khandala(共游肯达拉),他唱第一句,完全没想到全场的中国观众居然接上了他最后一个词,于是下一句他只唱半句,我们把后半句接上了,最终变成了像原曲那样,他和所有观众对唱,气氛实在太好。我会唱很正常,但我万万没想到身边的其他人也会唱。不过呢,唱到一定程度大家就唱不下去了,因为歌词有点复杂,而米叔自己呢,他也是忘词大户,所以我们就不唱了。不唱以后还有些其它互动,具体是什么不记得了。光是歌曲对唱已经很有爱,而且还是20年前的电影插曲哦!

我最终会把《古拉姆》的6首歌都学会吗?

2018-05
13

纠结于语法

By xrspook @ 16:24:30 归类于: 烂日记

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习语法的了,是小学的时候吗?还是初中的时候?语法这种东西,我总觉得那是自然而然的,条件反射就出来了,但无论语文也好英语也好,又或者是其他语言也好,还是让你去学语法。还是学生的时候,我觉得语法这种东西,别人叫我去学就学嘛,什么搭配什么,那都是些固定的结构,都是用来应付测验考试的。什么跟什么搭配最好我通常都不会深究。只要搭配出来的东西不被判定为错误也就可以了。直到我开始做中文字幕翻译,我觉得自己慢慢地不断纠结于这些问题。单纯是文字翻译的时候,我还没有这么变态。一旦要做字幕翻译,情况就不一样了。所有动词都应该精准到位。什么主谓,什么动宾,什么副词,什么定语……这些我都得考虑,因为别人一句话可能是分开几段去说的。我不能在一行字里把所有都写出来。也正是因为我要分几行,所以我得搞清楚自己到底想怎么样。也就唯有到了这种时候,我才会后悔为什么当年语文不更认真一点去学。但其实,大概这种东西是学不回来的吧,我觉得这应该是积累回来的。但用什么去积累呢?这是个问题。到底哪个教材、哪些地方写出来的东西才更正统准确呢?语文书经过那么多代人的推敲,当然不会有问题,但如果只是专注于语文书,那显然就太狭窄了。如果看其他作家的,我们又怎么才能保证他们也没有我们的烦恼呢?虽然他们是著名的作家,而我们什么都不是。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马尔克斯那本叫做《族长的秋天》小说。那本书真的很变态,一本书两百多页下来就只有一个句号。没有分段、没有句号。谁能保证翻译的那个人犯语法错误吗?语法这种东西,错了也好,没错也好,其实能保证理解通过也就没什么大碍。但我总觉得,如果读起来不通顺,语法估计也会有点问题。而这种用感觉去反观语法的做法,也就只能是通过积累了。因为近期我一直在纠结这些东西,所以看电视的时候我会很认真。看本地台新闻的时候,我总觉得有些记者的某些描述是有问题的。虽然他们没有说得一卡一卡的,但实际上句子不通顺。之所以这样,那不用说,肯定是语法搭配出现了问题。以前CCAV的新闻联播我是无论如何都看不下去的,但现在我居然能很认真地看完,因为除了获取某些信息以外,我可能在研究他们的各种词语使用。的确,CCAV的新闻几乎不犯错,即便只是一个采访路人甲的镜头,当然,我们所看到的路人甲可能根本不是一个路人甲。当你真的要在某些问题上较真的时候,你会意识到身边那些貌似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东西都是学问,但绝大多数时候,你都把那些放过了。你根本意识不到那些东西很重要。

自知自己无知是一个很重要的觉悟。也只有真的正视了这个问题,人才会开始无休止地探索。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