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
17

剁手礼物

By xrspook @ 8:21:05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一大早,我在京东的Mizuno旗舰店为我妈买了一双跑鞋。其实618的时候就想买,但后来才发现所有低价的款式一律都没有38码。我个人觉得38和38.5区别不大,但我妈一直认为差了5mm,差了很远。618的时候,没有合适的尺码,少数有38码的价格高一点,但却不好看。难道跑步的人里面就有那么多38码的脚吗?还是说,这些对Mizuno来说算是低端入门的跑鞋大家都不是买来跑步的,而是拿来通勤的。一直以来,我买的通常都是Mizuno的次顶级的跑鞋,通常都不会遇到没有我需要的那个尺码。即便是到了最后断码的时候,可能还有我的尺码。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我穿的235是比较正路的一个码数,但从现在的情况看来,可能我这个尺码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偏小一点的,而之所以这样,大概是因为现在的人长得越来越高吧.

跑步这些年得出的经验告诉我,Mizuno真的是一个非常值得信任的品牌。我穿过李宁的,Nike的,New Balance的,但最后还是觉得Mizuno的最符合我的习惯。Mizuno跑鞋非常耐磨,而且非常耐穿。以我现在的跑步习惯,一双跑鞋可以跑个800K以上。即便跑了800K,你也看不出有什么问题。如果不把大底暴露出来,你不会觉得这双鞋已经穿了那么久。大概是因为现在跑步基本上我都不用脚跟落地。也正是因为这样,整双鞋子受力反而主要落在前脚掌。于是现在的鞋子,比我一开始跑步时穿的那些更耐穿了。鞋子跑过了800K,但是样子看上去还很崭新,也没有出现开胶之类的现象。可想而知,如果鞋子只是用来通勤,应该穿个五年没有问题。美津浓是日本的品牌,大概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们跑鞋的设计更符合东方人的脚型。

迪卡侬的鞋子是很便宜,但其舒适性和透气性方面跟Mizuno的简直无法比,更加不要说,穿了一段时间以后,鞋子的回弹性相差多远。尤其是你把迪卡侬的鞋子和Mizuno的鞋子都拿去洗、晾干,就能看出两双鞋的区别。Mizuno的很快就干了,如果你拿个风扇对着它,三个小时之内,鞋子就可以从全湿干到90%以上。相比之下,迪卡侬的鞋子做不到。干的时候,迪卡侬的鞋子和Mizuno的鞋子重量差不多,但全湿了以后,二者的重量就相差很大。一方面这说明了二者所用的材质非常不一样,第二也说明了为什么两双鞋子的透气性会相差那么远。近四年来我只买过一双Mizuno的入门跑鞋,那也是我的第一双跑鞋,我跑了500K以上就把它给我妈了,因为不知道为什么,那双鞋子偏长,所以我能穿,我妈居然也能穿得下。我妈说虽然这双鞋子已经穿了接近四年,跑了很多路,也走了很多路,但其回弹性和透气性还是完胜迪卡侬穿了半年不到的鞋子,不只是迪卡侬的,李宁的也不如它,我也说不准为什么李宁的鞋子,我从来都没有穿习惯过,总觉得尺码偏小,但即便我买大一码,还是觉得不符合我的脚型。不知道李宁是根据什么来设计他们的跑鞋的,反正那个脚型就是跟我不太一致。相比之下,我对Nike的适应程度更高,但问题是他们的跑鞋大多卖的是颜值,而且价格很贵。从鞋子的设计你就能看出,那不是一双可以让你磨上500K的跑鞋。所以综上所述,Mizuno是最实在的,适合我这种穷人。

而之所以要为我妈买鞋,是因为两百多块钱的那个价格,估计她自己是不会买。以一双跑鞋能穿五年计算,我实在不敢算自己还能为我妈买多少双鞋。在我还有机会的时候,我当然就要抓紧。

一个30岁的人就在想死亡,貌似很不恰当,但实际上,父母的身体健康一直让我觉得,可能他们不能陪我太长时间了,大概那个数不会超过二十年。

2017-05
1

带上爸妈看电影

By xrspook @ 17:22:30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带着爸妈去广州花城汇UA看了广州FIRST DAY FIRST SHOW的《摔跤吧!爸爸》。这是我这辈子有记忆以来,第一次一家三口去看电影。我妈说从前我爸是个电影的狂热粉丝。每次有新片上映,他都会去看,而且通常一部电影他还不止看一遍。对上一次我爸是什么时候看电影已经很难再记起来。但显然,对我爸和我妈来说,他们对上一次去电影院看的印度电影就是《流浪者》。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这些年来在中国上映的印度电影非常少,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更少。我妈甚至不只记得她对上一次看的是《流浪者》,她甚至可以把流浪者的歌哼唱出来。可以说明,当年的流浪者在中国的风靡程度绝对是顶级的。如果你是三十几岁的人,你还能记起你几岁时候看过的某个电视剧或动画片的主题曲吗?

三十年前的,电影院跟现在的电影院有了非常巨大的区别。荧幕大小有区别,音响效果有区别,但最大的区别可能是电影院的大小。昨天我们去的UA 2号厅,有112个座位。我爸说以前的电影院,分前中后三块,光是前的一块,就要比这样一个厅都大。现在其实也有那些大厅。广州有能容纳四百多人的大厅。如果那出现在一些新的电影院,电影院一定是横向长方形的。比如说天河城的,正佳广场的,或者万胜围的,但如果那是一个比较老的电影院,那样的大厅就是竖向长方形的,比如说是二宫。

要带他们去看《摔跤吧!爸爸》,我之前几乎没说过什么。看完以后我也没有问什么。也不能说我没有问,我问过,但他们没有给我什么答复。于是我就干脆不问了。电影好不好,观众心里知道。如果某天他把这部电影作为和别人交流时的谈资。这部电影就算是体现了它的价值。

我以为我看这部电影会哭,甚至哭得很厉害,但实际上我只有两个场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是因为我心肠太硬吗?可能不是。又没有死人分手那种场景,为什么要哭呢!电影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激烈的摔跤场面。激烈和哭没什么必然关系啊!因为这部电影相当写实,几乎没有任何夸张的成分。所以那些温情的场景让我觉得就像发生在我身边一样。我感觉到很窝心,但是不会哭。这部电影的笑点主要落在轻松调侃的对话上面,而搞笑的人物绝大多数都是女儿们的表哥。几乎每到那个人说话,全场就知道,有笑点了!但其实,这个人物的设置也是真实的,而不像其它印度电影一样,某个小角色专门为搞笑而设,那样的角色通常都是某个仆人。

140分钟的电影,听上去好像很长。但实际上看的时候,我却觉得前面的故事好像还没说完就已经过掉了。因为我总觉得印度电影的铺垫应该不止这样。这到底是因为我看印度电影已经熟悉到一个程度,还是因为我之前就知道这部电影砍掉了21分钟,所以心里一直有个疙瘩,会不知觉的去找那21分钟到底在哪里。

《摔跤吧!爸爸》我肯定还要去二刷。不只要刷,可能要三刷四刷,甚至上映多少个周末,我就去刷多少遍。去电影院花钱看印度电影这种事一年之内不会有多少回。如果那部电影是米叔的,频率将更低。

看第二遍的时候,我关心的重点会变成什么呢?但其实到现在为止,除了我参与做字幕或时间轴的米叔的电影,我完整看过第二遍的也就只有PK。第一次在电脑上看,用十几个GB的高清完整原声版本。第二次在电视上看,那是CCAV-6播的普通话阉割版。

2017-04
26

干架吧

By xrspook @ 10:49:43 归类于: 烂日记

今天早上起来,发现单位的网速就非常慢,基本上是完全跑不起来的节奏。登录QQ没问题,但连坚果云同步这种事也会出现毛病。所以我真没有奢望过,今天可以轻松地用语记完成blog。肯定会出现,一卡一卡的现象,说了半天,文字都还没被整出来。这样的情况会耗费我非常多的额外时间。如果单位的网络不好,会顺带着手机的4G信号也不好。但实际上,单位的网络走的是电信,而我的手机走的是移动。理论上,这二者没有什么冲突。但为什么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今天本来我想谈一下跑步的问题。但几乎每个早上起来打开格瓦拉都会提示我有消息。而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回复了一条《摔跤吧!爸爸》某位网友的评论。后续的事情一发不可收拾。开始只是一对一,现在的情况变成了三个网友对我一个。对他们来说,我是大反派。我并不在乎跟多少人吵架或者打架。如果真的是打架,可能我赢不了。但那不过是网上斗嘴而已,所以只要我一直耗下去,他们也赢不了。

而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某位网友把《摔跤吧!爸爸》里面的父亲说得跟恶魔一样。从某个角度上说,大家有这种感觉就对了,因为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当时的父亲就是个恶魔。但问题是这个恶魔是想让你好,还是纯粹想整死你。这是两个彻底不一样的概念。有人总觉得,父亲逼迫着女儿们去练摔跤,是出于父亲的自私,因为他自己没有实现愿望,所以就把那个强加在女儿们的身上。但是如果不是父亲偶然发现女儿们的天赋,他会这么干吗?而且,他跟母亲的约定是一年,如果一年之内他不能把女儿培养成才,他就放弃。实际上他做到了,如果他做不到,女儿真的没有成功,那肯定也不会出现《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我小的时候父母从来没有逼迫过我去做些什么。但有些事情,是我自己逼迫自己去做的。而这种逼迫,非常有必要,但是对一个只有几岁或者十几岁的孩子来说,他们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也不懂得对自己逼迫。那些小小年纪就懂得对自己逼迫的,大概都成了学霸。比如小学的时候我妈叫我去复习,我十五分钟后就告诉她,我已经搞定了。她说还没好,我还得去,然后再过十五分钟我又说我搞定了。我已经不记得,我的搞定概念到底是怎么回事,反正那时在我的心里就只想看电视或者玩什么其它的。复习这种东西只是一个过场,我把书本上的每一个字都过了一遍就算已经好了。所以我从来都没有花时间去纠结过为什么会这样,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更加不会发散到除了书本上的东西,我还想知道相关的其它。正是因为这样,我没有成为学霸。而我妈对我的逼迫也仅限于可能两三次十五分钟。后来长大了,某次我觉得必须得去减肥的时候,我所做的才真的是逼迫。逼迫自己,不吃那么多,要喝很多水,做很多平时不做的运动。别人看来这相当残忍,但正是因为这是我的选择,所以再怎么糟糕我也得挺下去,而且如果当你看到了成果,你会觉得有希望。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懂得逼迫。我花了近三十年的时间才懂得怎么对自己狠,试问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会有那种觉悟吗?所以,施加压力当逼迫的那个人如果不是父母,还能是谁?慈母多败儿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的。而那些觉得我们不应该逼迫孩子任由其自然选择的人,显然,没当过父母,也没从他们的角度考虑过。如果他们正在当父母,我非常担心他们的孩子会突然间某天犯了什么严重错误。因为孩子不知道约束的概念,如果父母不加以调教,那么孩子以后的路将很难走。

至于《摔跤吧!爸爸》里面为什么父亲一定要逼迫女儿去摔跤而不干其它的,这是网友们攻击我的重点。他们觉得为什么就不能让女儿们去好好读书,然后让女儿们去选择属于她们自己的路。但有一点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条老摔跤手爸爸把女儿培养成为冠军摔跤手的路是他们自己走出来的,所有身边的人都阻止他们干这种事。如果让女儿自由选择,她们绝对想不到人生还能这样。不走寻常路,让女儿明白到可以创造出不一样的人生。要实现这么高远的目标,黎明前的黑暗即便时间更长也是值得的。在印度那个特殊国情之下,如果只是任由女儿们学习成绩优秀,毕业以后在小农村里或许根本就找不到一份让她们体面的工作,最终的结果还是一样得早早嫁人。所以我并不觉得好好学习是唯一的出路。起码在那个环境之下,我觉得那条所谓读书的出路更加渺茫。反观中国,现在的人好好学习了出路就一定光明了吗?所以越穷的地方那些人就越要去读到研究生博士之类的吗?但读完研究生和博士之后呢!原来继续没有职业上的成功,而是找了个人嫁了完事。之所以要到研究生博士之类是因为之前都一直在找更好的,所以读书只是个拖延计。人生很短暂,这是他们的选择,但我不愿意这么干。

如果我是老摔跤手的女儿,一开始的时候我肯定会恨死他,甚至做各种小动作整死他。但一段时间之后,当我尝到甜头以后,当我看到希望以后,我会理解我的老父亲。如果女儿们自己尚且觉得没问题,为什么旁人还在那里风言风语。

没有一条成功的路是轻松的!!!

2017-04
21

生来平等

By xrspook @ 8:41:43 归类于: 烂日记

人生出来无论男女,都是平等的,但在后期逐渐成长过程中,二者在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上开始分化。但这种分化我觉得并不是自然造成的,而是受很多人为因素的影响,比如说传统,比如说宗教,又比如说社会上很多的既定约束。必须承认,男人跟女人的身体构成虽然还是那些材料,但材料的比例不一样。但这不代表男人就可以从事某些行业,而女人就一定不行。如果女人不能在某些行业里工作,大都是因为她们默认了不允许那么干,所以她们没经历过跟男人一样的培养训练。

这个潜规则在体育界被用得尤其多,比如说,即将上映的电影Dangal,里面就说到在印度,从前没有女性从事摔跤这项运动,因为他们觉得,这是男人的专利,但直到有一天,一个老摔跤手发现自己的女儿们非常有天分,并把她们培养成为世界冠军级别的摔跤运动员。在这其中,他们不只要克服训练上的辛苦,还有就是必须得跟社会的那些反对目光抗衡。女人就只能早早地嫁掉、在家里相夫教子吗?女人就不能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吗?尤其是在那些从前大家都认为只属于男人的领域!另一个实例是大名鼎鼎的波士顿马拉松。这项马拉松创立之初是不允许女性参加的,而改变这个历史的是有一次,一位女性在没有号码牌,没有正式被批准参与的情况下,蹭跑完成了42.195公里。多年以后,另外一位女性,以巧妙的方式,成功报名波士顿马拉松并完赛。当时绝大部分男性和各方机构都认为,女性在生理上并不能应对如此长的距离,根据全美业余体育联合会的规定,妇女路跑比赛的最长距离不得超过1.5英里。但实际上呢,这两位女性都证明了那些所谓的假设都是错误的。那位第一次拿号码牌跑完波士顿马拉松的女性在过程中差点就完成不了,倒并不是因为她的跑步能力不足,而是因为路上有其他男人要阻止她正常比赛。

在这里,我不想谈什么女权男权的问题,我只是想表达,即使我们生来都是平等的,为什么就必须得划定界限谁可以做什么谁不可以。但我也知道,公平这种事从来就不存在。比如说,别人生来就在一个亿万富豪的家庭,但是你却生在一个每个月都得为温饱而挣扎的家庭。从起点开始,这已经不公平了。

看到现在的小孩都那么聪明以后,我妈感叹,从前她觉得她小时候穷人家的孩子读书比富人家的差,现在她知道为什么了。这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客观的因素是富人家的孩子营养比较到位,但穷人家的孩子能填饱肚子已经很了不起了。营养到位自然智力和身体发育得就比较好,但现在这种差异即便存在,也没有从前那么明显了,因为无论在大城市还是小农村,中国的贫困人口正在快速地减少。温饱基本已经不成问题,至于营养摄入方面,即便还是有差异,但相比过去已经缩小非常多。如果说从前客观上的因素影响比较大的话,大概现在主观上的因素反而比较突出。如果没有找到学习的目标和理由,即便你是富人的孩子也不能怎样。

科学家在制造机器人的时候,会特别地给它们设定一个性别吗?这完全没有必要啊!所以机器人完成的工作,也是不分性别的。为什么当人成为造物主的时候可以这样,但是人自己本身却不这样呢?这是当局者迷吗?

世界上还有很多之前不知道怎么就定下的规定实际上是不合理的,我们可以选择继续忍受,遵循那个传统,也可以用事实证明那是谬论,打破那个所谓法则。

2017-01
16

相互依赖

By xrspook @ 18:41:21 归类于: 烂日记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我在依赖我妈。所以当我被告知她患了结肠癌,需要做手术的时候我觉得整个世界都崩塌了,因为那个时候,我没有任何的心理准备。在那之前,对我来说,唯一很重要的亲人离去只有我外公,虽然还有其他亲人走了,但他们对我来说都不过是个事儿而已。我妈把消息告诉我的时候,我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无法衡量轻和重。我想到的只是,如果她离开了,我怎么办?但其实,那只是没结果的担心,因为我根本想不出办法。船到桥头自然直。很显然,一开始的时候,我非常不淡定。也是从那时开始,我觉得自己要成长,在脱离父母以后还能自己正常生活。吃的穿的用的,生活里方方面面的东西,现在,我都可以自己拿主意去买,去哪里买,哪里才便宜,哪些才适合我。以前这所有的东西,都是妈妈包办。哪怕是买一条内裤。我抽屉里的bra总很多,因为妈妈看到合适就会给我买,绝大多数都是街边货,现在你让我去挑我实在不知道,但起码我知道,现在如果叫我去店里买,我应该买哪一种。穿的用的还容易解决,最难整的是吃的。民以食为天,其实我们生活中绝大部分的开销都在吃上面。虽然相对于其他家庭来说,我家算是吃得非常简单。但从主食到副食,从水果到蔬菜,应该怎么挑?哪些才是好?所有都是学问。我在那之前,一切的这些东西对我来说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做馒头做面包还有做其它大饼之类的东西,都是近几年我才学会的。而这些活儿连我妈妈都不精通。这些东西都会了以后,起码我一个人的时候也不会饿着。虽然我一个人的时候肯定不会折腾搞这些吃的。随随便便煮个面也就解决问题了。

幸好我生活在一个网络发达的时代,现在的快递无所不能。现在的网店铺天盖地,只要你想到的都能买到。于是现在除了蔬菜肉类水果,其它东西基本都由我网购解决。尤其是刚过去的2016年,我家从只是在网店里买进口来牛奶进化为什么都买。还记得十几年前我的网购就只限于图书,即便是图书,我还有一种疑虑那些书是不是翻版。大学的时候室友就很喜欢网购,一楼大堂服务台阿姨那里的快件总是堆积成山。但那个时候我除了买书就只是买书,而且从来不送学校,而是送到家里。现在情况发生了一些逆转,是我妈依赖我帮她在网络上解决各种问题。比如说买东西,也比如说各种充值。今天我叫她,这个星期自己去,中国移动的营业厅,办理那个八元的4G套餐。如果那个套餐可以短信语音或者网上营业厅办理的话,我已经给她办了。但是她却说要等我回来让我去搞。明明这件事我昨天就可以去做了,但就是因为懒,所以没有做。但实际上在这些利益的问题上,我不应该有半点的犹豫,就像我看到秒杀价一样,该出手时就得出手。从前网购的时候我会在提交订单之前想半天,但现在如果真到了那一步,我会非常果断,因为所有的时间都已经花在把东西扔在购物车之前了。不可能总让你捞到优惠,所有东西都是概率事情。一些我觉得很便宜的东西可能实际上,并不便宜。但到底怎么样,已经买了也就别去纠结了,何必折磨自己呢!

这周工作日结束,我就不想上班了,准备开启过年模式。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