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
23

入手Populele

By xrspook @ 14:41:22 归类于: 烂日记

今天我给自己买了个大玩具,其实呢,相对来说,那东西一点都不大,但就价格来说,那真的很大。定价499,接近1000块的科技类积木也是这个价,但我选择了这个,而且还是毫不犹豫的。无论买哪个对我来说都是神经病的事,因为积木不知道能玩多少天,而这个东西,我本来就有一个不是玩具的,那个几年前买的东西已经被我丢荒了很久,在单位里从一个办公室搬到另外一个办公室,那东西已经陪着我搬了5个办公室。现在,原配还放在离我不到10米的地方,我居然又入手了个mini玩具版的,我也很烦我自己。这个定价499,实际上入手价449.8的到底是什么呢?

那是一个夏威夷小吉他,名字叫做尤克里里,但跟传统的尤克里里不一样,我买的是一个智能尤克里里,差别在于可以蓝牙连接手机学琴。这个东西的名字叫做Populele,型号是U1。第一次是在小米的某个圣诞节广告上看到的。小米的官网也有,但那显示缺货状态。这算是小米生态链的一员吧,是个小米进行了注资风投的产品。跟正常的吉他相比,这个尤克里里只有一半大小。虽然也叫吉他,但尤克里里只有4根弦而正常吉他有6根。直到开写这篇blog我才去搜索得知原来这个小东西真的不只是体积小那么简单…… 到底尤克里里的和弦和正常吉他差多远呢?二者是相通的吗?显然我对这毫不知情。在什么都不知道的前提下我仍毫不犹豫地就把这个东西入手了,我真TMD神经病。

第一次接触吉他的时候我还在读大学。表哥搬家,他原来的吉他不要了,于是爸妈就把那东西拿了回家。我试过学那个东西,但问题是那是个古典吉他,指板太宽,我根本hold不住。某次在同学的大学宿舍里摸过民谣吉他以后才恍然大悟为什么无论我多么努力都够不着那古典吉他…… 那个古典吉他放在家里,据说我爸某次搞卫生的时候搞烂了,至于烂成怎么样,是怎么弄烂的我不知道,最终我连那东西的尸体都没见过。民谣吉他是我工作后才买的,那天和妈妈在广州逛了一天才终于买到,是雅马哈的,价格接近800,但如果算上琴架和琴套则是接近900。具体是在哪一年买的我已经忘了(2012-02-05),但我记得那也是个春天。还记得买完琴回家的时候下着小雨,我把琴带回单位之后经历了好长时间好严重的回南天。新琴到手的时候我的确兴奋了好些时间,但那些努力的时长还不如一开始我耗在表哥的古典吉他上的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即便是这样,今天我还是入手了尤克里里,我也搞不懂自己到底是是不是不花钱就觉得日子不踏实。小时候我没有买过任何乐器,无论是小朋友玩的玩具钢琴还是小学时的电子琴,都是别人给的。中学后学校的音乐课每人发了一根高音笛子,我觉得自己玩得还算普通人的中等水平。初中的时候我终于入手了口琴,但实际上那个东西我一直没掌握到底怎么整。再往后就要数我那昂贵的民谣吉他了。但几乎可以这般总结——不用钱的我都花过不少时间在里面,但自己掏腰包的我很快就冷落……

真心希望尤克里里的命运跟之前我入手的乐器不一样。

2018-02
22

不一样

By xrspook @ 21:04:41 归类于: 烂日记

外国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在我看完《孩子你慢慢来》之前,原来我一直都不知道欧洲的生活是怎样的。或者准确来说,应该是欧洲有钱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原来我们一天做作业的时间比他们一个星期加起来还要多。就更不用说我们一周用来上课的时间他们可能要一个月了。在我印象之中,幼儿园的时候,我们也主要在那里玩,不过也会上课,数学课我们觉得很有趣,语文课几乎没有,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音乐课,还有就是在六一儿童节之前排练各种节目。而至于外国人的思维跟中国人有多大的不同是我看完《亲爱的安德烈》以后,才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一些我们觉得理所当然的事,在他们看来是剥夺了人权,没有自由。但是自由这种事,从来都是得先有个限定条件的。当龙应台谈老人的时候,我觉得我跟她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居然是类似的。

“老人,永远饿了吃不下,累了睡不着,坐下去站不起来,站起来忘了去哪,记得的都已不存在,存在的都已不记得。”这段文字对安德烈来说,简直就像恐怖片。就像是妈妈龙应台在吓唬他一样。因为,他从未料想过原来人老去居然是这样的。他所设想的年老完全就是不切实际的童话故事。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从未经历过,当然也就没有了这份本应该具有的担心。而龙应台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因为她妈妈,她身边的人正在经历或已经经历过这些东西。我觉得一定程度上,龙应台会觉得,她的两个儿子活到一定程度以后会觉悟,开始懂得珍惜他们的妈妈,也开始怀念起那些愉快的童年岁月。但显然,20岁左右的安德烈还没有这个感觉。龙应台比我妈小四岁,我跟安德烈应该是同年的。我20岁的时候,还没有明确的那个觉悟,但已经有一点点了。因为我十八岁那年,外公离开了我们,在他离开之前的好长一段时间。我已经体会到了那种东西,因为在他去世之前,已经老人痴呆多年。那种老年必然会经历的悲惨,以及学会开始珍惜身边的人尤其是父母之类的,是在我30岁之后开始的。我不知道如果现在让安德烈继续和龙应台他们的家书,会不会有一些改变。龙应台的《目送》应该是在亲爱的安德烈之后写的,从那里可以看出安德烈跟可能几年前的他相比没变多少。

龙应台在书里不断重复,在外国人的眼中,对待自己的儿子,就只能把他当作是别人。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爱,你不能表现出来,否则他们就会说你剥夺了他们的自由。我大概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在看欧美电视剧电影多年以后,我反而更能接受邻国印度的电影。因为在个体独立与家庭关系方面,他们和中国人的联系更为密切。虽然语言不一样,文化也不一样。那些根源性的东西,我觉得我们比较相像。我不会像看《亲爱的安德烈》时那般震撼。我觉得相对于其他家长来说,龙应台已经对她的儿子们非常放手。但实际上,儿子们却觉得,母亲仍然专制,觉得母亲不理解他们。作为局外人,我觉得在你觉得别人不理解你的时候,你也没有去理解别人。当他们觉得《音乐之声》完全不可以接受的时候,我觉得他们还太稚嫩。对他们来说,世界非黑则白,没有中间灰色地带。要不那就是他们的菜,否则他们就要剔除掉。接受一些自己原本不能接受的东西是门学问,而且这非常重要。有时我会觉得,安德烈是个被宠坏了的富人孩子。如果他生在一个贫困欧洲人的家庭,情况还会这样吗?

看完龙应台的人生三书以后,我有种恐惧。她这般教育孩子出来的效果我不怎么满意,如果是我,我该怎么做呢?真不知道。

2018-02
19

寻访石围塘

By xrspook @ 21:42:52 归类于: 烂日记

今天我一个人去我一直都很想去的石围塘火车站。去之前我已经看过地图,大概知道那在哪里,但实际上也正是因为我看了地图,所以我知道完全按照那个来,要到达那个地方需要走一段比较神奇的路。结果嘛,我真的到达了那个地方,但是却跟我想象中区别很大。如果不是按照地图来,大概我很容易就能找到那个火车站,但也正是因为我在地图上看的位置没那么简单,所以我深入到了一些地图导航不了的地方,看到了某些如果我直接就找到达目的地,却看不到的风光。那些东西是我希望看到的,比火车站本身更让我着迷。

芳村一直以来对我来说都是个比较神奇的地方,因为去那里的机会很少,但是那里却留给我一些很不平常的记忆。记得两次去芳村都是和妈妈一起,因为当时外婆的单位还没有加入社保,但是那个单位已经破产了。老人们的福利和医药费报销之类的,都要回那个单位。记忆之中,第一次去那个地方走的那条路是在两排仓库之间。第二次去的那个地方比较好找,因为就在芳村大道。后来再也没去过了,因为经过多方努力,那个单位终于把很多的老人推上了社保。所以,芳村给我的记忆跟其它广州老城区不一样。芳村也有老地方,但是它不像西关,可能有上百甚至几百年的历史。它也不像东山,有小资的情调。海珠的感觉是东山跟西关之间,两种风格都有。芳村给我的感觉是有很多很多仓库。无论是滨江路还是沿江路,整个河岸都几乎可以连通走完,但芳村不一样,虽然芳村也有很长的河岸,但现在的芳村河岸线上还遍布着很多码头。有石围塘那样的各种货运都有,有专用的粮食码头,也有其它集装箱。滨江路沿江路准确来说已经成为了城市的一部分,是观光路线之一,但是芳村的河岸,一半以上还继续着货运码头的功能。

我误打误撞闯进了石围塘的小巷小街,里面的风光简直让我大吃一惊。我从来都没有走进过那种小巷。一条街大多只有十几米,然后就要拐弯。里面的房子都是金字顶的平房,只有一层,都有一定的岁月了,外观看上去不算太烂,但是挺破败,让我觉得神奇的是里面居然还住着人家,而且不是零星几户,是一路都有人住。这种风格我从来没遇到过,无论是在城中村还是西关。那种破旧之中仍有人烟的感觉,让我仿佛时光倒流。最后,我到达了石围塘码头旁边的石围塘车站,理论上那是应该是一个客运站,所以我应该能看到一些站台之类的东西,但实际上却没有。中间有一大片围起来的铁路工地。大概那片地方曾几何时真的是个车站。车站没看到,但可能是车站的候车区我看到了,而且我非常有可能看到了当年车站的公厕。不知道我看到的那个公厕有多长的历史,但是从那个标志看来,即便几十年前不是这样,现在我看到的也可能是在原址上重建的。路过那个地方的时候,我还真有点需要,进去以后,简直把我震惊得无话可说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公厕肯定是粪坑型的,但是粪坑全部满了,里面的粪便堆成了山我却完全没料到。到底最后那些是什么时候添加上去的,已经很难说,因为虽然里面的状况很不堪,但却没有苍蝇之类的飞来飞去。既然这个地方的公厕没人清理,为什么不直接把公厕的门给封住呢?今天我看到的那壮观的公厕,是我过去30年多年来从未遇到过的。所以,石围塘车站旁边大概也很有历史的公厕实成为了我今天最深刻的印象。

在广州的大街小巷,如果要找从前那种搪瓷的路牌或门牌会有点困难,但是在石围塘找那些东西,只是抬头间那么简单。那个地方仿佛被城市遗忘了。虽然这么说,但里面的手机信号非常好。石围塘那个迷一样的地方,我还会去。希望下次再去的时候还能让我震惊。

广三铁路一边是石围塘一边是山村,高德地图本来导航我从山村进去,但是我却人肉觉得从石围塘进去会比较近。结果我中招了。虽然只隔着一条铁路,山村这边的状况比石围塘好很多,虽然同样都是有很多老房子,但起码山村这边的金字顶房子是两层的,而且街巷规划也比石围塘好。

今天我用双脚和摩拜在芳村大道这边逗了一大圈。206路车从石围塘站下车,然后就开始一直向东南,最终到达鹤洞大桥下的鹤洞码头,然后过渡到对面海珠区的白蚬壳码头。其实到达鹤洞码头的时候,我并不确定那里还有没有得过渡。如果没有,我就只能踩着摩拜一路上坡,到达花地大道坐69路车回家。从前好长时间,我都一直住在鹤洞大桥的东边,但今天我终于到达了鹤洞大桥西边的桥脚。

过去,父母们口中的芳村一直都不是一个好地方,但今天我觉得芳村真的很神奇。对我来说,那是一个有点记忆,但实际上,却很陌生的地方,我必须再去!

2018-02
15

喜欢上龙妈妈

By xrspook @ 22:26:00 归类于: 烂日记

每到逢年过节,我就觉得自己在逃避人生。有种微信我也不敢随便打开的感觉。因为里面的恭贺短信会接连不断地发过来。不回复我觉得不好意思,回复我又觉得的确没什么话。跟你开始工作的那几年很不一样,现在我已经完全没有那个心了。虽然从前的短信还得要钱,现在的微信不用钱,而且打开微信群还能抢几个红包。跟收发短信一样,红包这种东西,只是收不去发,我会不好意思,所以直接视而不见最好。近几年来我的逃避方式是直接不打开。对别人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对我来说这种操作其实平常得很。在电脑上没装微信之前,每天我就大概只有一大早和晚上睡觉之前打开一下,其它时间都不会看。我这种操作相当之反人类。情况就像从前人人都在玩QQ,我却对QQ一点都不感冒,当时我玩的是MSN。

今天,我把龙应台的人生三书中的第二本《孩子你慢慢来》看完了。其实这是三本书里面的第一本,但偏偏我首先看完的是最后一本《目送》。当我想把第二本也住手的时候才发现亚马逊中国春节不送货。满59包邮其实已经很便宜了。

龙应台我读高中的时候在《读者》上第一次遇到。当时我并不知道原来她是台湾作者。之后的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没看过她的作品,直到我遇到《目送》,那书把我看得稀里哗啦、不能自已。所以在某次买书凑单的时候,我买下了《孩子你慢慢来》。虽然,我还没当妈,但是书中那个当妈的感觉,我实在非常理解。甚至会有点感同身受。回想过去看过的那些书,龙应台大概是我第一个持续关注的女作家。《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大概要过一段时间我才能通过凑单入手,但是我又很想看,所以今晚就在亚马逊买了kindle的电子版。kindle的电子书真的能让我全部看完的不多。很多都是兴冲冲地买回来,然后就放在那里。我买过《王小波全集》,但是没看多少。我也买过很多你跑步相关的,的确,我真的看完了其中一些,但也有很多同样是只是放在那里。看外国作家的书,我还得想象那些环境,看龙应台的书,虽然《孩子你慢慢来》说的是异国的生活,但是我觉得,我就在他们身边,见证着那一切。一直以来我都从未奢望、向往过外国的生活。但从这本书里,我感觉到他们孩子的成长跟我们真的很不一样。他们孩子的时间是由自己掌控的,而我们孩子的时间是被所谓教育填满的。家长们觉得如果孩子的时间不被各种教育填满的话,他们的时间就会被孩子填满。所以有些时候,我觉得家长们这么安排,实际上是在推卸责任。我小的时候,家长没有在我睡觉之前给我讲故事,没有拿着书讲,也没用直接不看书讲出来。我们没有那个习惯,但是在睡觉以外的时间,我让他们讲故事,他们会如我所愿,不过现在讲过的故事我几乎已经记不起来了。

不知道我的爸妈有没有后悔过有些事情当年没有做,如果重来,他们会改进其中的一些吗?

2018-02
13

拼出我的货

By xrspook @ 21:39:03 归类于: 烂日记

能一觉睡到自然醒,真好,而且醒来以后也不用马上开电脑开始统计,真幸福。自从重新当统计以后,每个周末早上都要算数,不是早上算就是晚上算,反正准确来说我没有多少个完全的休息日。今天算是个极少数的例外,因为我知道,的确没有数了。所以起床以后,我可以悠闲地刷牙,然后吃早餐,最后才是开电脑。

春节回家,我把自己的米兔智能积木也带回来了。那个东西和我一路从东莞麻涌回广州,也陪着我那天下午去高德置地春广场以及猎德的迪卡侬。在麻涌的路上,踩着膜拜,把装着积木的金蝶凭证盒子放在车篮,每次踩过那些高低坑洼,我都不得不小心翼翼,因为怕装在盒子里的零件会蹦出来。那些东西到底有没有在我回家的路上洒漏丢失掉我不知道,即便有,我也实在没办法去验证了。昨天晚上我DIY了一个可伸缩的架子。那个东西在其它科教积木上我曾经见过类似的造型。因为不是看着说明书做出来的,于是,我完全凭自己的感觉去组装。有些东西到底是这样好还是那样好,我要试过了才知道。在组装那个东西的过程中,我觉得某些积木块实在太少了,如果那些有更多的话,我能组一个更大的,自然也会变得更好玩。还记得小时候某些玩具正是利用了那个原理。

今天早上我又组装了一个小风扇。米兔智能积木的官方造型里就有一个小风车。那个东西直接把轴插在动力系统的出口,即便动力去到最大,转起来也不快。因为那个动力的扭力和转速有一定限度。如果在动力输出上直接插一根轴然后转动,无论叶片用什么样的摆向,都不会扇出风来。要扇出风你就必须加大风扇的转速。我的方法是用两个齿轮实现。把最大的齿轮放在动力输出的轴,然后旁边通过积木的拼接再固定一个小齿轮,小齿轮和大齿轮联动,小风扇的轴固定在小齿轮上。动力输出的转速一定,但是大齿轮一点点的角度,就等于小齿轮转了很多。它们的线速度是一样的,但角速度相差很大。因为大齿轮我用的是36齿,小齿轮我用的是8齿。这是整套积木里最大的齿轮和最小的齿轮了。经过这番改造以后,起码我的小风扇能扇出一点点风。虽然出来的风不如用从前四驱车的普通马达出来的大,但整个分析情况以及后的续组装过程,我都很喜欢。大齿轮和小齿轮的转换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比如变速车自行车正是利用了大小齿轮的改变实现在恰当的地形用恰当的方式。比如上坡的时候用小齿轮,提高踏频的方式前进会比用大齿轮舒服。齿轮这个东西向来让我很着迷,但当我还是个小学生的时候,我接触得最多的齿轮却是那个经常让我觉得神烦的修正带。每次更换带子,或中途出状况要整理的时候都挺麻烦。之前用的是涂改液,有段时间用修正带,有些同学用修正纸,但后来,我们好像清一色都退回了涂改液,或者直接在纸上涂黑。

如果米兔智能积木有更多的零件,我当然可以创作更多东西,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你得有那个想法,然后你才知道需要什么零件。给你再多的零件,给你堆成山的零件,但是你不知道如何运用它们,一点用都没有。我觉得用我的思路玩积木,跟直接看着说明书,一步一步来,是两件完全不一样的事,但在独立思考之前,你首先要积累经验,如果当初我没试过按照说明书一步一步来,我后面也就没有办法折腾出我想做到的东西。老师只能教你某些方法,但具体应该怎么叠加使用,则是靠每个人自己。看说明书做事,是一个制造的过程,但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去一步步实现,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我并不讨厌物理,我只是讨厌从前我的某些物理老师传授知识的方法。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