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
28

进食方式

By xrspook @ 17:49:05 归类于: 烂日记

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们一家人谈论到了用餐习惯的问题。我爸默认印度和印度尼西亚那些用手抓东西吃的行为判定为很低端。显然我很不同意他的说法,因为印度人的主食通常是各种各样的饼。他们也会吃饭,但是相对于吃饼来说,比例不高。吃饼的时候,难道你用刀叉或者用筷子吗?相对而言,绝对是用手最便捷。就像我们的北方人,吃包子吃馒头,小个的或许你还能用个筷子夹起来,但是遇到大个的,还是用手直接抓着方便。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吃各种馕或者手抓饼的时候。即便是吃披萨,最原始的吃法他们也是推荐用手直接拿起,而不是用刀叉。

我觉得,把食物从盘子里传送到口里这个操作,每个文化每个国家都有其特点,无所谓高端或者低端。最适合进食某种食物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我妈接着说,从前她看印度电视剧的时候,里面的那些有钱人逐渐不用手了,而是用刀叉进食。我跟他说,那非常有可能是因为你根本没看到他们吃饼的镜头。无论贫贱,要吃饼要蘸酱的时候,没有印度人会用餐具帮忙。之所以他们吃饭的时候要拿一个很大的盘子,之所以要用手去吃,是因为他们可以把饭摊开,让酱汁和饭摊凉了。因为手有感觉,所以可以防止吃下去的时候东西太烫。显然他们吃饭的那种习惯,跟我们看到某些疯子或乞丐不用餐具,往口里乱抓食物是不一样的。我们看到的某些人,他们把东西抓进嘴里毫无章法,但显然,这么多年来,印度人用手抓饭,有他们的规矩,有他们的技巧,也是他们的传统习惯。接着,我妈说起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虽然那也有不少华裔,但是逐渐地,他们都不再用筷子,而是用刀叉和勺子吃饭。我跟她说,因为他们吃饭的时候,用的通常不是碗,而是盘子。把盘子端起来,然后用筷子把饭粒扫进嘴里,显然这样的做法非常碍眼,所以如果要把盘子里面的东西送到嘴里,一粒不剩,当然最佳的方式是拿个勺子和叉子,把饭粒拨到勺子里面,然后往嘴里送。中国人吃饭用饭碗,而且习惯把那个东西端起来,所以搭配筷子没有任何回违和感,而且对我们来说,吃饭的时候不端起饭碗是不礼貌的行为。日本人吃面的时候,最后的步骤要把碗里的汤举起来喝完,表示对厨师的尊敬。但是在西方,他们喝汤通常都用勺子,即便是到了最后,或许他们也只是改变一下盘子的角度,用勺子把剩下的那些舀起来,而不会直接把盘子端起来,然后咕咚咕咚地一饮而尽。对他们来说,要一饮而尽的,就只有酒了。用我们的习惯、用我们的礼仪去评判别国的文化别国的人是不合理的。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为什么他们就是没有做到开放包容呢?知道别人跟我们不一样,之后不是去评判谁优谁劣,而是要去知道,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差异。掌握了别人的特点以后,在往后做某些判断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再那么彷徨了。其实这不过是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歧视而已。

相对于生活的其他方面来说,我觉得饮食是我最容易适应调整的。

2018-10
21

印度韦小宝

By xrspook @ 18:32:22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大概是米叔在中国的最后一天。上周的后半段他短暂来到了中国,因为要参加在北京举办的某个会议,但实际上那个会议的参加人员除了他和唐季礼导演以外,基本上那些都是各国领导人以及各种官员。米叔作为一个文化界的代表,当然也没什么问题,但为什么其它国家派出的是政府的官员,而印度却是一个演员呢?显然米叔不是一个政客,但是在中国,貌似我们的领导人非常看重这么一个人。我觉得最搞笑的是在某个大合影里面,他和唐导演都坐在第一排,两人都是排第三,一个是左数,一个是右数。最让人觉得欢喜的是坐第一排的人只有米叔一个翘着二郎腿。照相的所有人都穿着正式的西装,打着领带,米叔虽然那套衣服也是正式的,但显然不是其他人的风格。虽然那张照片根本看不清脸,但是你一眼就能把他认出来。对其他人来说,大概没有认清谁是谁,但对米粉来说,那是一眼自然而然就发现到的事情。因为要发现这么一个奇葩实在太简单了。

昨天下午,在他离开北京之前,又在新浪的一直播上面做了一个直播,时长是30分钟。除了那个翻译偶尔会有一些花痴的表现以外,其它内容都还好。我觉得最有趣的是米叔学习中文,那些人教他的其中一句是“我很帅”。我觉得,“我很帅”这三个字是他模仿得最像的。相对于粤语来说,普通话的模仿会简单一点,因为粤语的发音比普通话更复杂。有些东西基本上米叔每次直播都会做,比如说唱Aati Kya Khandala,对没看过的人来说,那是很新鲜的事,但是对我这种每次都看到的人,一到那个情节我就开始在挑他哪里走音了。显然他是个唱歌非常容易走音的人,唱Aati Kya Khandala他必定会走音,就只是看到底会在哪里出错。对我来说,印度歌曲经常用半音,会让我很烦恼。因为那个东西虽然我们的歌里也会用,但用得很少,远没有他们频繁。米叔的走音可能是全音自动降调为半音。有可能是他条件反射,觉得唱不上去,然后就改调了。我觉得昨天的采访最有趣的地方是他提到了《鹿鼎记》。鲁豫今年5月去印度采访他的时候,他正在看《鹿鼎记》。他觉得今年排灯节他即将上映的新电影TOH他在里面的角色跟《鹿鼎记》的韦小宝很像。如果大家喜欢《鹿鼎记》,喜欢韦小宝,估计也会喜欢他那个角色。我觉得,如果在他开始拍TOH之前就已经看过《鹿鼎记》,可能他对角色的揣摩以及表达方式会有更多的理解和尝试,那个角色或许会变得更可爱,虽然现在的效果已经很可爱了。《鹿鼎记》是我最爱的武侠小说,没有之一。《鹿鼎记》是金庸的封笔之作,也几乎可以说,是我的封看之作,因为看过《鹿鼎记》以后,再看金庸前期的作品,真的几乎打不起兴趣。米叔之所以说他的角色和韦小宝相似,是因为那两个人都是两面三刀的人。当主持人问他那个新角色算不算是个英雄的时候,他说那个角色是个非主流英雄,或者说你不能称他为英雄。那是一个很自私自利的人,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他自己,但如果那个角色和韦小宝类似,在处理一些关键问题的时候,他肯定会以大局为重。绝大多数时候,他都会觉得自己的命比什么都重要,但是某些时候,他愿意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难为自己。韦小宝最终抱得美人归,而且还是七个,一家人过着逍遥快活的日子。不过我觉得,米叔这个角色如果要激起印度人的强烈爱国精神,可能他得死掉。

还记得初中的时候我写过一篇《鹿鼎记》的观后感,然后拿去《广州日报》的每日闲情板块投稿了。结果是没有结果。那篇东西是我手写的,所以投稿以后我自己没有留底,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可惜。如果当时就有电脑,这种事绝对不会发生。丢失了自己从前的某些看法,很惋惜。不过自从我开始写blog以后,这种惋惜已经降低到了最低。

一定程度上我觉得米叔好像特别偏爱中国观众。因为我从来没见过一个演员对待粉丝居然是这样的。当他做直播采访的时候,他给出的那种反应很真诚,他就像一个小孩一样,他很想知道很多东西。那个表情不是装出来的,他的那些反应,就像《三傻大闹宝莱坞》里他的那个角色Rancho。50多岁的人居然还这样真,非常难得,因为即便是十几二十岁的人在面对镜头的时候,又或者在平时生活的时候,已经失去了那种探索求真的好奇心。“因为我们想知道,所以我们才走得更远”,这是北京探索频道广告里经常出现的一句台词。我觉得用在我身上很合适,用在米叔身上也很合适。任何领域、任何时候都会冒出一种我很想知道、我想去学习的欲望。

风风火火过后,一切又恢复平静。只要平时预留了有足够多的空间和时间,才能蓄力,才能在必要时候射出那关键的一箭。

2018-08
13

南印电影传统

By xrspook @ 11:22:22 归类于: 烂日记

坐在那里什么都不想做。这种慵懒的状态已经不知道持续了多长时间。越是不想做不去做,就会变得越发慵懒。今天办公室只有我一个人,另外两个都请假了。理论上,这是最可以为所欲为的日子,但实际上,无论办公室有没有人,我还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前两天据说有一部南印电影即将在中国上映。之前我没看过这一部,所以昨天我就找来看看。结果发现,网上的资源基本上没有高质量的,顶多只是DVD版本。那个电影是去年11月上映的。电影上映之后这么长时间都没有高清的版本放出,让我觉得很惊讶,而且现在能看到的那些版本里也是满屏的水印。为什么居然会这样呢?难道关注这部电影的人很少吗?关于这部电影的标题以及内容,之前貌似我见过,但是看了一眼以后就直接跳了。之所以这部电影会被引入中国,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现在还在上映的《我不是要药神》很厉害。一直以来,我都不怎么看南印的电影。因为即便现在,他们的传统风格还一直保留。让我觉得很无语。好不容易北印的电影通过很多努力后终于不让外国人一看就知道是传统套路的印度片,但南印的电影却让你一夜回到解放前。最经典的莫过于开挂慢动作,以及突然不知怎么就来了的歌舞。他们全部人都跳得很high,男女老少都可以,而且花花绿绿的,让人感觉非常喜庆。如果一部电影只有几次,也就算了,但有些时候你感觉只是歇了几分钟又来了。反正我个人是有点受不了。因为那些东西会让你觉得完全不在剧情之内,砍掉也无伤大雅。不过相比于歌舞,我更加对他们无语的是英雄主义开挂无极限。舞蹈得看他们的,但看武打场面得看国内和香港的,刚好调过来了。为什么我说调过来是因为印度片拍舞蹈的时候,他们的镜头通常不会乱晃,是人在晃,而不是镜头在晃。看我们的舞蹈的时候,通常是人晃得不厉害,镜头把你晃晕了。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和他们的动作镜头里,不过状态刚好相反。只有人不够厉害的时候,才需要镜头去补足,去额外制造那种很酷炫的效果。不知道硬是要把镜头晃得你头晕是不是对拍摄对象本身的不自信。如果中国和印度要来一个合拍片的话,我觉得那个可能是动作片,但是,动作片通常来说都难以表达细腻感人的东西,所以最终会变成一个爆米花。南印的片子里基本上都会有一个超级英雄出来拯救世界,而那个人通常都无所不能。上天入地打不死是标配。所以从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只是在看他们用什么亮瞎你狗眼的东西来虐菜。南印的电影加入了越来越高端的特效。我个人感觉南京的科幻和特效用得比北印多。估计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电影会比他们更习惯使用慢镜头。慢镜头通常都用在什么地方呢?当然是用在夸张表现大boss啊。大概我就只是一个路人甲,所以我更加喜欢看一些普通的故事,有点抗拒在影视作品里的超级英雄给我讲道理。

他们能不能不那么传统,我能不能试图拥抱他们的传统呢?!

2018-08
4

大器晚成吗?

By xrspook @ 18:03:33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我发布了《三个傻瓜》的其中一个幕后制作花絮。那只是多个幕后花絮的其中一个,估计也是最被广泛传播的一个。这个视频的中文字幕我拖了好几个星期才终于做完。并不是因为它真的有多难做,因为这只有区区的五分钟。五分钟里面,某些画面是自带内嵌英文字幕的,但余下的那些,就只能靠听译,幸好他们绝大部分说的都是英语,所以我还能凑合着听懂。那些不是英语的词句,我会选择直接跳过,当作没听到。虽然说的是英语,但实际上还是有一些听不清、我听不明白的东西,我纯粹靠直觉感受出来了。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时候开始养成的习惯,我也不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不再拘泥于句子本身,而是选择感受出那个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了。只有真的做到这样,才能达到我所追求的效果,也就是,别人看我字幕的时候,他们甚至不会感觉得出画面里说的是外语。这样的追求或许跟一般人认为的好有区别。因为翻译讲求的是信达雅,但这样显然就达不到雅的要求了。尤其是遇到一些相当优美的词句的时候。大概现在我做的这种事跟当年老舍放弃一般作家的写作风格,而选择用白话写作有点类似。因为学生时代我的语文不太好,尤其是古文,我的现代文理解没有问题,但起码某些古文句子堆砌起来,你得让我感受得到那是什么意思啊。对我来说,看古文比看英语更痛苦。所以当某些高手把优美的英语翻译为优美的中文诗词的时候,实际上我也是看不懂的。看着那句话,我要想半天才想得出可能那大概是那个意思。既然我看不懂那个意思,我当然不会脱口而出写出来。写这些东西,需要很深厚的文化沉淀,而我没有。一直以来,我都着迷于故事本身。无论是中文,还是外语。

翻译完那个幕后制作花絮以后,突然我有了这么一个感觉,可能米叔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虽然他在年轻的时候也有过很辉煌的成绩,但是就他整个演艺生涯来看,他的辉煌开始于《三个傻瓜》。而那一年,他已经44岁了,演的角色是一个20出头的小年轻。一个演员44岁的时候才开始爆红,如果这也算不上大器晚成的话,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他不是那种半路出家的人,他二十几岁就已经一鸣惊人地入行了,准确来说是24岁。但一直以来,他都浮浮沉沉,即便有名,那也不过是在印度国内而已,但是一部《三个傻瓜》让他红遍了全球,而且是产生了轰动的效应。于是,2009年以后他简直就像开挂了一样。尤其当他的电影被中国人看过、并且喜欢上以后,更加是一发不可收拾。所有这些事情不是一下子就发生了的,是他通过慢慢积累,最终爆发升华而成的。因为一直以来,他都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一直以来,他都勇于尝试,不怕失败,所以相对于其他印度演员来说,他的戏路更广。只要他喜欢那个剧本,他敢于挑战任何角色。从前,印度的宝莱坞是三汗鼎立的状态。就早些年的情况看来,米叔不占什么优势。但近几年,他把另外两个汗直接甩远了。这是水滴石穿、日积月累的结果。一个汗是爱情片专家,毋庸置疑的情圣;另一个汗是masala英雄片代表,从来都是以一敌百的战神;但米叔什么都不是,随着年龄增长,他演的角色越发普通,普通得就像那是你身边的路人一样。也正是因为这样,你无法给米叔贴上任何角色特点的标签,你也永远猜不到他下一个形象到底会是什么。对另外两个汗来说,他们的角色都被赋予了他们的显著特征,但对米叔来说,米叔变身成了各种各样的角色。

于是,我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厉害的人一定有他的特点,但具体要说清楚是哪些,你可能数不出来,大概这就是无招胜有招。但通常,他们都默认标配了创新、坚强与执着。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8410161/

2018-06
10

团团转

By xrspook @ 16:51:34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我在把蓝光原盘压制的经验用在《爱情魔法》上,一切都很顺利。我压了两遍就彻底好了,第一遍我用了500帧也就是前20秒测试,用来试验的一开头会不会卡帧。往后一鼓作气就把片子压出来,整个压片的过程如果只算视频压制,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多一点,如果把之前之后的也算上的话,大概需要70分钟。《爱情魔法》情估计是《古拉姆》五首蓝光原盘歌舞里时长最长的。老王最喜欢的《古拉姆》歌舞是《夜雨燃情》,但我个人更喜欢《爱情魔法》。大概是因为我比较喜欢脑洞大开吧。把时间轴做了很多很多遍以后我才发现《爱情魔法》全首歌大概都是男女主角的白日梦。毕竟那只是他们第一次见面第一次分开。当时的悉达甚至不知道查理是不是阿丽莎的男朋友,当然也就谈不上会有《爱情魔法》里面的各种缠绵了。我不结婚也不谈恋爱,但是我觉得这种美好的事情还是应该用来开心一下的。我不做那种事不代表我不能感受到那种事的美好。

今天早上去跑步,理论上要跑13K,实际上只跑了11K,因为我觉得出汗已经把我出成了神经病。前3K非常痛苦,因为小腿的乳酸堆积一直在折磨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通常发生这种事是因为我跑得太慢了,但从心率数据看来,其实没问题。必须一并考虑的是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的心率很多都用在出汗上面了。今天一边跑我一边后悔我不应该带个运动太阳镜应该戴个空顶帽,因为太阳镜完全把眼睛挡住了但是汗水却不停的从额头流下来,不管你有没有眼镜,毫不留情地在眼睛附近流。带着个运动太阳镜擦汗非常麻烦。如果仍要这样,我有两个选择一是用导汗带,另一个是戴运动头巾,但这都很麻烦,不如直接带个空顶帽一次性解决问题。就炫酷来说,我个人更喜欢运动太阳镜。直到6K过后,我才终于进入一种不那么痛苦的状态,也正是大概从那时开始,我的汗才不像瀑布那样止不住,开始有所收敛了。之所以这样,大概是因为我的体液已经流失了很多。因为一开始就跑得很痛苦,所以我知道自己不可能完成13K了,但我要跑多少呢?起码要10K,但是10K停下来的那个点大概还差500米才到珠江琶醍,那一段路是个无遮掩的太阳直射区。从前我大概还可以在那个有轨电车站找到个摩拜,但显然现在不可能有了。所以我就挺尸一般熬到了11K才停下。今天第一次穿中袖的滑浪防晒服跑步,那个衣服是百分百聚酯纤维的,据说防晒指数是UPF50+,防晒时间是一小时。那个衣服弹性非常好,是紧身的,所以穿在身上,几乎没什么感觉,穿了跟没穿一样,可以成为你的第二层皮肤。那个材质的衣服我感觉跟泳衣有点类似。湿了以后水分会停留在上面,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即便在太阳底下,如果你的衣服已经湿透,你不会感觉到热。在没有太阳且有风的地方,你甚至还会觉得有点冷。回到家以后,我像平时一样,开个风扇到最大档,居然会觉冷,即便是开最小的,也还是觉得有点凉。这个衣服简直就是夏天的跑步神器啊,因为是中袖的,而且还有一点领子,于是身体的一大部分都不需要涂防晒了。至于防晒效果嘛,我觉得还可以,起码今天晒完以后我不觉得衣服覆盖的地方痒。

下午一个人去看前两天刚上映的印度电影《厕所英雄》。这部电影今年的较早时候我已经在电脑上看过了,觉得还不错,所以去电影院支持,选择的电影院离我家才700米。我一向都觉得那个电影院不怎么好,唯一最大的好处就是离我家近,完全不用车费,而且还能节省很多时间。昨天买票的时候价格是20块9,买完以后过了一阵去看,变成了23块9。买电影票这种事,该出手时就要出手了,看到价格合适,如果不当机立断,就没有后悔药了。在电影院看这部电影,感觉真的要比在电脑上看好很多。过程有个与电影无关的痛苦:坐久了,我想换个姿势,翘个二郎腿,但是腿还没翘上去,两条大腿的内收肌就进入了接近抽筋的状态。显然,这是因为今天我的汗出的实在太多了,既然翘个二郎腿都会抽筋,也就非常可以理解为什么篮球训练的时候我一用力爆发股直肌就抽筋了,因为在那之前我已经流失了太多电解质。所以是不是要建议一下单位进行篮球训练的时候买一些香蕉呢?

今晚我想看法网,但是《问题何在》还有很多分钟没有进行调整,我要做的事很多啊。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4618588/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