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
4

薄荷选择苦难症

By xrspook @ 20:51:43 归类于: 烂日记

人是会变的,比如说我想都没想到自己会打算买种子种薄荷。

这是今天早上起来,我突然冒出来的奇怪念头:与其去买薄荷叶做薄荷茶不如自己种出新鲜的。但实际上关注薄荷叶这种东西不是今天早上我才神经病想出来的,昨天我已经在看一些薄荷相关的东西。而这一些,又起源于,某一天晚上我想起要买柠檬片泡茶,然后发现薄荷叶都很贵。但其实那不算非常贵,因为叶子晒干以后很轻。

还记得初中的时候同学把我带到她家,她在一盆东西里摘了一片让我尝尝,那是我第一次吃新鲜的薄荷叶。有点辛辣,但显然那就是薄荷。

昨天我才知道,薄荷有很多品种。我当然不知道当年同学家的那盆是什么品种的薄荷。因为连具体某个品种的薄荷叶子味道是什么样的,我都完全不知道!理论上那些东西,可能,都可以用来吃,但是,大部分人只会吃少数几个品种的薄荷。比如说食用薄荷,好像就是指柠檬薄荷。但据说,柠檬薄荷的味道,不像薄荷反而像柠檬。那如果这样的话,为什么我要种柠檬薄荷,而不直接种柠檬草呢!可以肯定的是留兰香薄荷就是我们一直所熟知的那种薄荷味道,因为牙膏和口香糖里面的那个味就是从那里提取出来的。除了这两种,还有什么胡椒薄荷,香水薄荷,夏薄荷,猫薄荷等等。因为薄荷的种类很多,于是我又陷入了选择困难症。在淘宝之前,我只想能不能从某个实体店买一包种子回来拿去种。现在看来,我又得烦恼,我得买哪一种薄荷种子?

但其实,买什么薄荷种子只是我烦恼的第一步,怎么把种子种下去,让它存活,又是另外一个烦恼事。在看淘宝买家的评论之前,我就没想过种子种下去发芽率会很低。因为我做过小麦发芽率,那些东西的发芽率是很高。放在湿润的滤纸的培养皿里面,大概两三天就会发芽,而且如果小麦新鲜发芽率会达到80%以上。稻谷的发芽比小麦来得更快,而且发芽率也更高。要让我回想起什么时候播种种过什么就只有幼儿园的某次。那一次我们种的是花生。已经忘记了我们用的是什么工具种花生。还记得种完以后。我们班一个当时比较博学的小男生说用沙洗手,然后再用水洗掉,手会很干净。当时我当然不知道那是什么原因,但是他知道这条规律,我已经觉得很神。种花生的那天我记得。但往后我们的花生,有没有真的发起来,我就没有印象了。当时我们只是在幼儿园的某个花坛里种花生。老师没有要求我们,做什么种植日记,也没有要求我们每天都去观察一下看有没有新进展。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现在,估计种发生这种事会变成幼儿园孩子的家庭作业,然后要求每天都要观察,孩子口述家长记录种植日记,甚至还得拍照片之类。当年,我们玩的各种相比于现在的家庭作业显得很开放很随意。但正是因为这样,才让我们觉得那是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被强迫下来的负担。现在幼儿园或者小学的各种家庭作业,实际上烦恼的并不是小孩而是他们的家长。和小孩一同成长是好事,但问题是很多家庭作业布置下来,小孩根本没办法独自完成,或者说他们根本不明白其中的很多道理,而那些东西即便家长也不能很好地掌握,所以最终那个作业为难的是谁呢?

回到薄荷的话题上,如果要买薄荷,只能买一个品种,我应该买柠檬薄荷,还是留兰香薄荷呢?如果有买二送一,我买了柠檬薄荷,和留兰香薄荷以后,第三种薄荷我应该选哪个呢?女人的选择困难症,真的让人很头痛。

2016-12
29

长进吧

By xrspook @ 8:41:49 归类于: 烂日记

学英语为什么那么重要?从前我根本没考虑过。只是因为那是学校课程的一门,我必须学好。但为什么是学校的课程我就要学好呢?还是学生的时候我没有质疑过这个问题。大概是因为小学的时候,无论哪一门学不好,肯定最后就会挨骂挨揍,所以那是逼上梁山的事。但回想当年,你问我到底对哪一门功课最感兴趣,我说不出来。因为实在没有哪一门给我特别大的满足感。直到现在,我还是觉得,别人为我挑选好的路我基本上没有感觉到哪个是我非常非常感兴趣的,而我自己选择喜欢的东西,通常都不在寻常路上。

开始接触互联网的时候,我已经是个高中生,虽然英语不能说很好,但是能满足日常使用的需求。基本可以这么说,从高中开始,我的英语就没怎么长进过,但即便如此,我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了解一些东西还是足够用的。但偏偏在我一开始上网的时候,我混得最多的网站除了中文就是西班牙语。英语网站当然也有接触,但可能那已经被我看待成跟中文没什么区别,所以没记在心上。在天朝,没有任何一个学校,会教西班牙语,除非到了大学,到了外国语学院。但即便如此,我也从未试过因为一篇东西完全看不懂而直接找人给我解释,那到底是什么意思。要找到那样的神人,非常难,毕竟那是小语种。其次,即便找到那种人,我又怎么好意思花费别人那么多时间来满足我的小要求呢!虽然那对他们来说可能只是举手之劳。幸好西班牙语和英语都是拉丁语系,把西班牙语拷贝出来,贴到机器翻译那里还能大概蒙出些什么(西译英,西译中肯定挂!)。但蒙出来的东西终归是蒙出来的,没有一定的把握,我不会主动给别人介绍或解释那到底是什么。也没有多少人需要我去干这种事。当时的人不知道不会主动问你为什么。但现在的年轻人不一样。没有什么他就会向你要什么。没有资源他就伸手向你要资源,不懂那个什么意思他就直接问你那是什么意思。古话那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大概就是这个状态。而很多时候,因为我们都太善良,所以我们会满足他们的要求,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但实际上,我非常不喜欢做这种事,因为这样非常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年轻不是本钱,年轻且好学才是。但是这样的提问方式直接拿到结果,他们根本没有学习的空间。没看懂一篇英语,理由是我不懂英语,这是理由吗?如果不懂就去学呀!找不到某个资源,但那个东西一眼就知道满大街都是,只要你稍微把手伸长一点就能找到了。但是他们还是会说,我找不到。他们怎么就好意思这么说呢!现在从幼儿园开始就已经学英语了,到初中的程度,要理解一篇文章,基本上不成问题。但如果你还只是一个小学生,你又想知道一篇英语的意思,而且这种东西还不是偶尔发生而是经常会发生,我就只能说,你选择的爱好跟你的年龄不符,你不应该这样跨越式干这种事。如果你真的觉得这是你的无悔选择,你就得花很多很多力气额外地攻克英语。但如果你是一个成年人,而且还没到六七十岁的那种程度,我觉得不应该给予同情。有些事,别人寻求帮助,其实我可以非常容易地帮他们一把,但我非但没有那个同情心,而且还会觉得他们活该。他们成长不成长,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但冥冥中,我觉得我帮一把反而会阻碍他们的发展。

好吧,我承认自己的想法是非主流的。

归档:2016-12-29 小蟹座

2016-12
18

跟不上节奏

By xrspook @ 17:01:45 归类于: 烂日记

跟不上节奏是什么感觉?从几周一次宣传,到一周几次,再到现在一天一次甚至一天N次,我以为我已经适应了节奏,但原来是“妈打妈打爹呢”。最后这一两周简直进入了癫狂的状态。我只是个路人甲不知道什么时候将发生些什么,但即便我有官方日程我也不可能吃得消,因为可能我看到那张长长的清单我就吓晕过去了…… 昨晚我又拿这周我们新做的米叔相关电影宣传视频给我妈看,我哀求了好久她才看,而且显示出已经看过的不耐烦(因为在我给她看之前已经发过朋友圈,她估计都看过了)。我妈是我的粉丝,尚且如此,可想而知那些不是粉丝的会有什么感觉。我妈跟我说近期你一直很忙很忙就是在忙这个要下载要翻译之类(她不知道我的主要功能是打轴而不是翻译本身XD)。我说,对啊,没办法,这种事不会一年到头都这样,只要电影上映了一切都好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光靠那些“专业”的,吊儿郎当到我觉得发指!我妈说那是因为他们做多了,什么都觉得差不多、无所谓、应付应付就好。换作是我自己,也会那样,那叫做职业疲劳。但我的职业疲劳不会一直发生,只会在我个人心情不好、工作外的事又很多的时候才会爆发。

工作意味着关系,那可能是找到那份工作的关系,也可能是为了要爬上去获得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职位而制造的关系。那些东西与工作本身毫不相关,但绝大多数候某些人把做那些事当作是他们工作的全部。人在做,天在看,作为一个实打实的技术人员我们应该投入精力的是做实事而不是猜测领导今天喜欢喝什么茶吃什么菜。我的工作之所以让我义无反顾地走神是因为很多时候他们在要求我做一些根本就违反真理和事实的事,比如说做假,我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啊!我想在我的工作上有所作为,但那个作为不是升职加薪而是真的为了科学和人类本身作贡献,默默无闻皮毛类的也好,改变世界改变人类的也好。我做梦都不会想到如果工作的核心变成如何造假那会多悲催。我打心里非常厌恶做这种事,但我又不得不做,所以我能控制的只能是用最消极的方式去做。我的工作不应该全身心地投入,越是全力以赴对社会的伤害越大、越违背我的初心底线。

我可以在兴趣爱好上超水准地投入,因为那是我选择的路,因为是对的我才去选择!哪怕对别人来说那只是相当微不足道的事,哪怕做出来的东西只能帮助那么一小撮人,但起码,我是在帮人而不是害人。有人为米叔写了本传记,名叫“I’LL DO IT MY WAY”,我好长一段时间也的确是这么干的。我百般动力地去做一件事不是因为别人哀求我而是因为我自己觉得我值得那么做!有些东西需要判别,但有些东西是责任感的条件反射。没有人逼迫我必须把Dangal所有歌曲的时间轴都打了,也没有人逼迫我无论是歌曲和对白都必须第一时间下载发布。我又不是发行方,我怎么知道第一时间到底是什么时候。不知道谁告诉过我新闻如果不够及时那就不叫新闻了。所以即便要让我迟一点跑步或者大半夜都不睡觉我都会努力地做到尽可能迅速。

人的一生很漫长,但为了某事全身心投入的机会却不多。好好珍惜吧!

2016-08
1

等待那一个

By xrspook @ 12:51:53 归类于: 烂日记

我不喜欢安逸地呆在某处。如果有段时间,我在我非常熟悉的领域感到实在太安逸了,无事可干了,我会渐渐淡忘,然后慢慢开始选择另外一个让我兴奋的未知点。这种事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在我的生命中。之前我觉得,或许这是因为我的毅力不够,所以我无法在某个问题上长期专注。但后来,事实证明并不是那么回事。难道你在一个问题上专注了5年以上,那还叫做毅力不够吗?对我来说,5年大概就是一个坎,当然这是对于以前的我来说,现在而言可能并不需要5年那么长的时间,因为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我积累和总结出经验的速度越来越快了。我可以用一半甚至1/3那么长的时间就积攒出以前需要,很久才能悟出的道理。这是因为我的学习能力在不断地增强。从前从不懂到懂需要非常长时间。现在我甚至可以以让人惊讶的速度从不懂到精通,问题只是很多人都无法接受这个这么恐怖的事实。以看WWE的摔角为例,我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就已经成为了比较高级的,该懂的东西我都已经懂了,一般摔迷不懂的东西我也知道。我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做到了有些人看了十几年都做不到的事。在看视频上面,他们看的绝对要比我多,但我看得比他们仔细。为了把招数读出来,我会边看边暂停,除此以外,我还看了很多相关的新闻,研究透了WWE的网页。虽然从营销策略上说,我还是不懂,因为我从来没在那方面投入过,但其它东西,我敢说我已经非常老道了。有些看了十几年的人,每个星期不过是在电视上看一个小时,但我是一天除了睡觉的时候,脑子里可能都是那些东西。我进步的速度飞快,是因为我在短时间里的付出比他们多得多。当然,我的知识构成和他们是很有区别的,这些老摔角手和老故事,我一窍不通,但是对摔角的整个运作流程,我非常了解,而那套东西是个规范流程,用在世界各地的所有摔角联盟都行得通。我专注的是摔角技术方面的东西,而他们专注的只是摔角故事本身。情况就像,我看电视,我会去了解电视剧的整个过程,而其他人只是准时收看电视,并且对其中的某些演员和某些故事疯狂而已。当然,我也会对某些摔角手和某些故事非常入戏。如果我不能入戏的话,我也就没有办法把专注力都投在那里,一直不停地往下钻。

如果要专注7年才能成为专家,我每次都还是差那么一点点。现在,回过头来看,可能那还真不是我的问题,因为我关注的那些东西,总体上来说,即便非常用心,去研究的价值不大,那只是我的个人爱好而已,并不能让我因此找到工作赚到钱让生活过得更好。情况就像一个优秀的演员能把任何一个剧本里的角色演活,但,到底那部电影卖不卖座好不好,最终可能跟这个演员优秀不优秀,没有很大关系,而是跟电影的故事以及电影的整个制作宣传有关。如果那个剧本,本来就很一般,无论演员多么优秀,结果还是会挺悲凉。不能说我之前专注的东西就像一部没有什么价值的电影一样没什么前途,起码我在这些年摸爬滚打中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而且是方方面面的、涉及各个领域的。如果有一天我真的遇到了那个很好的剧本,让我可以专注7年以上,估计我发光发亮灿烂绽放的时刻就到了。

厚积薄发会有的。

2016-07
5

我的上进模式

By xrspook @ 6:59:46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我花了好些时间在重操旧业上——翻墙找图+翻译。真巧合,两样事情都有个“翻”字。为了能把工作做好,这些年来我掌握了不少杂七杂八的东西,所以我完全明白理解那个因为对一种事的热爱所以横向纵向都在长进发展是一个什么状态。喜欢就得为此付出,哪怕那不是出钱,只是分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我而言,喜欢就得自己大胆地走出去,去探寻,而不是坐等别人的“喂食”。刚好我关注的东西都有被我“探寻”的余地,因为那些东西都不在天朝内,而是在国外。先是美国,然后是哥伦比亚,接着是墨西哥,现在是印度。因为语言不通且相当遥远,所以自娱自乐让我有很多“闲事”可干,比如说各种挖图然后折腾该往哪里放才能让天朝的小伙伴们看到,又比如说静下心来把各种外语翻译为中文。到现在为止,我只是在把英文翻译为中文,即便是遇到非英文的语言我也会用机器先翻译为英文。谢天谢地我沉迷的东西都是拉丁语体,所以从那些东西机器翻译到英文字斟句酌肯定会有点毛病,但大体来说还行,理解意思没问题。要挖图,只需够狠且够脑洞大开(在一个关键词上死挖下去,从一个关键词发散到另外的关键词),这对我来说是件快乐的事。

至于翻译,我觉得感觉和长跑类似,一开始你就知道那将会很艰辛,因为要翻译或听译多少量你是心里有数的。如果纯粹是文字翻译,篇幅可见,如果是视频或音频的听译,播放时长可见。我的长跑也一样,要不既定时长要不既定距离(配速在一个范围内的话,无论既定的是哪个,实际上另外那个都能估算出来)。你明明知道要强迫自己跑步或者在电脑前敲键盘那么久会很痛苦(跑步2小时以上,翻译可能累计需要超过10小时,分摊到每次或许也得需要个把小时),但我还是会去做,我有很大的冲动去那么干。因为我有主动自虐付出,所以我得到的很多东西是其他粉丝一辈子都得不到的。对我来说一张海报一个签名没有什么意义,哪怕是拥抱合影之类的也不过是让人心跳加速那么几十秒而已,但做一篇很长的翻译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有人经常说想通过看电影或者电视剧学英语,我觉得与其这样不如打开一个外国的新闻网站,然后硬着头皮去做翻译,因为这样做人的大脑是在主动做功而不像纯粹看视频那样被动做功。开小差心不在焉的时候你不可能翻译得出东西(好吧,我知道肯定有些大牛是纯粹只靠条件反射就能把东西翻译出来),但看视频的时候你可以一边开小差一边还能通过表情和姿势get到意思。翻译的时候你不可能一开始什么都懂,有时甚至一句话10个单词其中5个你都不能拿定主意那到底是神马意思,每个词的拼写都不难,单一个词的时候你甚至可以脱口说出那是啥意思,但拼凑在一起的时候你却理解无能了。多年以后,我觉得强迫自己做翻译是最容易让人长进的,自己的弱点也最容易全部暴露出来。因为不知道词的意思,不知道某些短语的特殊含义,不知道某句话的语境和背景如何,所以人肉翻译一篇东西真不像字典那样单独地把每个词输出那么简单。与此同时,翻译也是个最直接纯粹理解吸收思考各种访谈者意图和逻辑思维方式的手段。如果我翻译出来了,别人看了我的翻译,是知道了那个意思,但那是由我整出来的,所以必定带入了我的思维和表述风格,在多次翻译转换的过程中原有的韵味荡然无存。情况就像用普通话和方言都能表达某个意思,但显然用母语大家会觉得更自然方便无死角。贪图方便的时候,我会直接去看网友的翻译,但认真的时候我必须一定只会选择自己去看去听原文。为了把一篇东西靠谱地翻译出来,除了要战胜词汇上的不懂不会,还要不得不了解一些专业的背景知识。世界上没有比这个更能调动我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了!

周日晚上坐公交车上看了“【阿米&新闻】Dangal相关”这篇东西,很懒没有看英文原文,只是看了网友的翻译,我做了这个样的评论:

老米习惯逆天演是自己实际年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角色,而且本色就比实际年龄少起码15年。他老人家都不知道他那个年龄该是神马状态了哈哈哈

昨天在《智族GQ》2016年7月刊印度版的封面故事“Cover story: Aamir Khan is unstoppable”里有这么一段话:

“The only doubt I had – and I’m being honest over here – is that I’d just done Dhoom 3, I’ve just done PK, I was looking my best. I was at 9 per cent body fat. I may be over 50, but I’m playing characters who are more like 30. So I’m thinking, ‘Do I want to become a fat, grey-haired 55-year-old father? Can’t I wait until I’m 60 to do this?’ But I couldn’t get the script out of my head. So [a few months later] I asked Nitesh Tiwari to narrate it again… Then I heard it for the third time, eight months later, or one year later. And I thought ‘I just want do it yaar.’”

这个Dangal角色的难度在哪里,貌似我和AK自己想到一块去了。这种事也同样发生在我身上,几年前我就已经被错认为高中生,4年过去了,光看我的外表别人还是以为我只是个大学生或者甚至只有18岁。心显然不再那么年轻了,但感谢我的运动及生活习惯让我起码在一定程度上留住年轻。31岁的人到底该是什么样的呢?我明明是31岁的人,但我又真的回答不上来。AK接Dangal里那个老父亲角色之前一定也在翻来覆去纠结这个。逆天没什么不好,尤其是逆天变得年轻,但其中带出的矛盾无法避免。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上进模式,你找到你自己的节奏了吗?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